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国晓专利>正文

一种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51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属于吹塑模具领域,包括第一散热侧框、第二散热侧框和吹塑部;吹塑部包括模具主体和检修盖,模具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散热侧框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侧,第二散热侧框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侧;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槽道,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配合形成第一安装流道槽,第一安装流道槽用于安装第一散热管;第二侧设置有第三槽道,第三槽道和第四槽道配合形成第二安装流道槽,第二安装流道槽用于安装第二散热管。第一散热侧框和第一散热侧框进行传热散热,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来实现液冷即可提高冷却速率,而且冷却液的循环使用可以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降温物品,进而提高环保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吹塑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
技术介绍
吹塑也称中空吹塑,一种发展迅速的塑料加工方法。吹塑工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用于生产低密度聚乙烯小瓶。50年代后期,随着高密度聚乙烯的诞生和吹塑成型机的发展,吹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中空容器的体积可达数千升,有的生产已采用了计算机控制。适用于吹塑的塑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酯等,所得之中空容器广泛用作工业包装容器。根据型坯制作方法,吹塑可分为挤出吹塑和注射吹塑,新发展起来的有多层吹塑和拉伸吹塑。但是目前的吹塑模具气散热往往依托于外设的制冷设备,而且这些制冷设为往往用电量较大,十分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包括第一散热侧框、第二散热侧框和吹塑部;所述吹塑部包括模具主体和检修盖,所述模具主体内设置有吹塑腔,所述吹塑腔的一端在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开口形成检修口,所述检修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检修口处,所述检修盖上设置有吹气孔;所述吹塑腔与所述检修口对应的一端在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形成透气孔;所述模具主体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散热侧框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散热侧框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散热侧框与所述第一侧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槽道,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配合形成第一安装流道槽,所述第一安装流道槽用于安装第一散热管;所述第二侧设置有第三槽道,所述第二散热侧框与所述第二侧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第四槽道,所述第三槽道和所述第四槽道配合形成第二安装流道槽,所述第二安装流道槽用于安装第二散热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卡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流道槽内,所述第一散热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入流口和第一出流口,所述第一入流口和所述第一出流口并列设置在所述吹塑模具设置所述吹气孔的一端;所述第二散热管卡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流道槽内,所述第二散热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入流口和第二出流口,所述第二入流口和所述第二出流口并列设置在所述吹塑模具设置所述透气孔的一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侧框还设置有多个通向所述第一散热管的第一观察通孔,所述第二散热侧框还设置有通向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多个第二观察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流道槽在所述吹塑模具安装所述透气孔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临时灌注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临时灌注孔在所述吹塑模具的表面形成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橡胶垫。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模具主体在所述吹塑腔的周向上还均布有多个散热气孔,所述散热气孔在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入气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气孔在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汇聚到集气环管内,所述集气环管设置排气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气体降温的气体降温机,所述气体降温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入气口,所述气体降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排气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吹塑腔的内部贴合设置有铜膜,所述铜膜的厚度为1-1.5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可以通过额外设置的第一散热侧框和第一散热侧框进行传热散热,而第一散热侧框和第二散热侧框内安装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来实现液冷即可提高冷却速率,而且冷却液的循环使用可以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降温物品,进而提高环保性能。其中第一散热侧框和第二散热侧框采用可拆卸设计,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采用。更进一步的,在吹塑腔内设置的铜膜一方面可以提高传热速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瑕疵的低成本修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III-III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IV-IV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2中V-V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IX-IX向的剖视图。图标:001-吹塑模具;100-第一散热侧框;200-第二散热侧框;300-吹塑部;310-模具主体;330-检修盖;350-吹塑腔;311-第一侧;313-第二侧;370-第一安装流道槽;110-第一观察通孔;390-散热气孔;391-入气孔;393-集气环管;130-第一临时灌注孔;371-第一出流口;395-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侧框、第二散热侧框和吹塑部;/n所述吹塑部包括模具主体和检修盖,所述模具主体内设置有吹塑腔,所述吹塑腔的一端在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开口形成检修口,所述检修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检修口处,所述检修盖上设置有吹气孔;/n所述吹塑腔与所述检修口对应的一端在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形成透气孔;/n所述模具主体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散热侧框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散热侧框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n所述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散热侧框与所述第一侧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槽道,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配合形成第一安装流道槽,所述第一安装流道槽用于安装第一散热管;/n所述第二侧设置有第三槽道,所述第二散热侧框与所述第二侧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第四槽道,所述第三槽道和所述第四槽道配合形成第二安装流道槽,所述第二安装流道槽用于安装第二散热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侧框、第二散热侧框和吹塑部;
所述吹塑部包括模具主体和检修盖,所述模具主体内设置有吹塑腔,所述吹塑腔的一端在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开口形成检修口,所述检修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检修口处,所述检修盖上设置有吹气孔;
所述吹塑腔与所述检修口对应的一端在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形成透气孔;
所述模具主体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散热侧框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散热侧框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
所述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散热侧框与所述第一侧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槽道,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配合形成第一安装流道槽,所述第一安装流道槽用于安装第一散热管;
所述第二侧设置有第三槽道,所述第二散热侧框与所述第二侧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第四槽道,所述第三槽道和所述第四槽道配合形成第二安装流道槽,所述第二安装流道槽用于安装第二散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散热型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卡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流道槽内,所述第一散热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入流口和第一出流口,所述第一入流口和所述第一出流口并列设置在所述吹塑模具设置所述吹气孔的一端;
所述第二散热管卡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流道槽内,所述第二散热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入流口和第二出流口,所述第二入流口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晓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