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铬污染土地的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723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铬污染土地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取Bacillus sp.菌种接种至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菌原液,并向菌原液中加入生理盐水将其稀释至OD

A remediation method of chromium contaminated 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铬污染土地的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铬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法。
技术介绍
六价铬(Cr6+)是土壤中最危险的污染物之一,对所有生物体都具有很强的毒性,特别是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致癌性和遗传毒性。Cr的危害性和毒性取决于其化学形式。在土壤中,它主要以两种氧化态存在:Cr3+和Cr6+。Cr3+相对稳定且毒性低。相反,Cr6+具有比Cr3+更高的致突变性和毒性,并且Cr6+由于其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对土壤环境更有害。而现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微生物修复,而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法均存在成本高的缺陷,而由于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等方面的优势,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骤简单,修复修改好,且成本低廉的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铬污染土地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取巴氏芽孢杆菌菌种接种至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菌原液,并向菌原液中加入生理盐水将其稀释至OD600为0.8-1.5,备用;步骤2:取尿素溶液和钙盐溶液混合均匀,得到胶着液,备用;步骤3:将步骤1所制备的菌液和步骤2所制备的胶着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并向混合液中加入碱液调节其pH为8-10,得到反应液;步骤4:取铬污染土壤去杂质,风干破碎并过筛;步骤5:将步骤3所制得的反应液均匀的浇至经所述步骤4预处理后的土壤中,然后进行恒温培养15-30d。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液体培养基中包括胰蛋白胨、蛋白胨、氯化钠、尿素和蒸馏水,且所述液体培养基中胰蛋白胨13-18g/L,蛋白胨3-7g/L,氯化钠3-7g/L,尿素3-7g/L,并调节其pH至7-7.5。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培养条件为将接种后的液体培养基置于25-35℃恒温振荡培养箱中以100-150rpm/min的速度振荡,培养时间为24-36h。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钙盐为氯化钙、硝酸钙或乙酸钙。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尿素溶液和钙盐溶液的浓度均为1.2-1.5mol/L,且所述胶着液中尿素溶液和钙盐溶液混合时的体积比为0.7-1:1。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胶着液与菌液混合时的体积比为1:1-1.5。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过筛时采用500-2000目筛。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培养温度为20-30℃。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土壤与反应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5g/m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铬污染土微生物修复的方法,选用巴氏芽孢杆菌,利用MICP技术,提升了微生物对铬污染土的净化能力,并且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巴氏芽孢杆菌不仅仅是一种产脲酶性菌,同时也是一种铬还原菌,其可利用自身的还原性将土壤中的Cr6+还原为Cr3+,再借以MICP技术,产生的碳酸钙沉淀通过吸附作用来固定土壤中的Cr6+,另外还可利用产生的碳酸钙沉淀来加固土壤;2)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铬污染土微生物修复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稳定期限长。修复后的铬污染土置于室温下培养30d,浸出液中Cr6+的浓度降低至20mg/L以下,满足标准毒性浸出液的要求;并且本专利技术修复后的铬污染土中的Cr6+不会由于细菌的死亡,而再次被释放出来;3)相比其他物理化学等修复法,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微生物修复方法更安全环保,无二次污染,修复前铬污染土的pH为8.3,修复后铬污染土的pH为7.3,土壤环境由碱性降低至中性,改善了土壤的环境,降低了对浸出液的污染侵害;4)本专利技术方法修复铬污染土壤后,有大量培养基留在土壤中,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生态修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各实施例中:菌原液培养:分别按需称取30g胰蛋白胨、10g蛋白胨、10g氯化钠和10g尿素溶于2L的蒸馏水,调节pH至7.3,然后在灭菌锅中于121℃条件下灭菌15min,待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液体培养基;取一支巴氏芽孢杆菌(ATCC11859)甘油管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至上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恒温振荡培养箱中以130rpm/min的速度培养36h,得到菌原液。其中,取1L菌原液并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其OD600为1.5,得到菌液A。铬污染土壤的制备:取200g未污染干燥土壤,称取400g浓度为500mg/L的重铬酸钾溶液,按照平铺一层土,喷洒一次重铬酸钾溶液,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重铬酸钾溶液均加入到所称取的土壤中,再将其烘干、破碎、过筛、灭菌,即得到Cr6+与土壤的质量比为500mg/kg的铬污染土壤。TCLP(ToxicityCharacteristicLeachingProcedure)方法(美国环保署颁布)测定土壤浸出浓度,用pH=2.88的醋酸溶液对土壤样品进行浸提,土水比(质量体积比)为1:20,在30r·min-1下翻转振荡18~20h,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15555.5-1995)对Cr6+浓度进行测试,实验过程以空白浸提液作为对照,所得测试数据为扣除空白后的结果。实施例1取33.3g氯化钙、18g的尿素和200mL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得到胶着液,取20mL胶着液和20mL菌液A混合均匀后得到反应液;取20mL反应液并往其中加入10g铬污染土壤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30℃培养30天,30天后按照TCLP方法进行浸提,经测得污染土壤浸出液中六价铬浓度从210mg/L降低至2.94mg/L,Cr的去除率为98.6%。实施例2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所述胶着液为70.8g硝酸钙和18g的尿素溶于200mL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所得,且经测得污染土壤浸出液中六价铬浓度从210mg/L降低至4.64mg/L,Cr的去除率为97.79%。实施例3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所述胶着液为47.5g乙酸钙和18g的尿素溶于200mL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所得,且经测得污染土壤浸出液中六价铬浓度从210mg/L降低至5.67mg/L,Cr的去除率为97.3%。其中,由实施例1-3为不同钙盐制备胶着液时对铬污染土壤六价铬的去除率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氯化钙或硝酸钙作为钙盐时,其对铬污染土壤中六价铬的去除率要明显好于乙酸钙,且氯化钙最佳。表1钙盐种类对铬污染土修复效果的影响实施例4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所述胶着液与菌液混合后加入NaOH溶液调节其pH至8,且经测得污染土壤浸出液中六价铬浓度从210mg/L降低至9.66mg/L,Cr的去除率为95.4%。实施例5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所述胶着液与菌液混合后加入NaOH溶液调节其pH至9,且经测得污染土壤浸出液中六价铬浓度从210mg/L降低至4.62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铬污染土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取巴氏芽孢杆菌菌种接种至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菌原液,并向菌原液中加入生理盐水将其稀释至O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铬污染土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巴氏芽孢杆菌菌种接种至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菌原液,并向菌原液中加入生理盐水将其稀释至OD600为0.8-1.5,备用;
步骤2:取尿素溶液和钙盐溶液混合均匀,得到胶着液,备用;
步骤3:将步骤1所制备的菌液和步骤2所制备的胶着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并向混合液中加入碱液调节其pH为8-10,得到反应液;
步骤4:取铬污染土壤去杂质,风干破碎并过筛;
步骤5:将步骤3所制得的反应液均匀的浇至经所述步骤4预处理后的土壤中,然后进行恒温培养15-30d,即完成对铬污染土壤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铬污染土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液体培养基中包括胰蛋白胨、蛋白胨、氯化钠、尿素和蒸馏水,且所述液体培养基中胰蛋白胨13-18g/L,蛋白胨3-7g/L,氯化钠3-7g/L,尿素3-7g/L,并调节其pH至7-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铬污染土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培养条件为将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欢雷学文张彬赵涵洋林胜强刘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