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离心孔板组件及其自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716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离心孔板组件及其自分离方法,分离式离心孔板包括可分离连接的底板和盖板,以及用于放置组合采样管的离心孔道;离心孔板组件包括分离式离心孔板和设置于其下方的支撑块;自分离方法包括通过支撑块与定位孔的配合来结合立柱实现离心后的分离。通过上述设置和操作,满足了高通量操作的需求,并且多个组合采样管的独立设置也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问题;进一步地,在操作后结合支撑块的设置,有效实现自分离,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

A separation type centrifugal orifice plate, centrifugal orifice plate assembly and its self s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离心孔板组件及其自分离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微孔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离心孔板组件及其自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对样本进行分离浓缩是生物学中基本的实验程序,实验人员通常采用带压盖或旋盖的离心管或孔板在离心机中进行手工操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仪器设备逐步往高通量、自动化方向发展,当样本非常丰富、需要进行高通量自动化操作时,普通的离心管由于需要进行单管操作,从而导致效率不高;而普通的离心孔板往往需要对现场采集的样本进行前处理后再转移至其中进行操作,这样就不可避免会产生样本的二次转移,增加样本污染的可能性。而对于高通量筛选领域中,例如,在高通量的法医DNA鉴定应用中,更是要求高通量、无污染地进行自动化离心操作,尽可能保证样本不用二次转移而直接应用于高通量的孔板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离式离式孔板、离心孔板组件及其自分离方法,以满足采集样品在避免二次转移造成的污染的前提下有效实现高通量操作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盖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可分离连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放置组合采样管的离心孔道;所述底板沿竖直方向向下凹陷贯通形成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孔中的立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孔贯通所述底板形成为圆柱孔,且所述圆柱孔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道间隔槽;所述立柱包括自上而下同轴设置且形成为圆柱体的紧固部和延伸部,且所述紧固部与所述圆柱孔紧密贴合,所述延伸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紧固部的直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沿竖直方向贯穿形成有多个插孔,所述盖板上贯通有多个与所述插孔一一对应的贯通孔,所述插孔和所述贯通孔配合形成为离心孔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自所述贯通孔的外周面向上延伸形成有环形的多爪结构,所述多爪结构用于嵌合所述组合采样管的管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孔的内侧壁沿周向方向形成有环形凸起,且所述环形凸起沿竖直方向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组合采样管的外表面沿周向方向形成有用于嵌合至所述环形凸起下方的环形凸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离心孔道的侧壁还向外延伸形成有导向槽,所述组合采样管的外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底板的外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形成有多条突出的加强筋。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心孔板组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分离式离心孔板和设置于所述分离式离心孔板下方的支撑块;其中,所述支撑块包括块体和设置于所述块体上表面的顶杆,且所述顶杆与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并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孔;所述立柱的高度与所述顶杆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定位孔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还沿周向方向形成有多个与所述底板的外周面相契合的定位块。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心孔板的自分离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离心孔板组件,所述自分离方法包括:S10、将所述分离式离心孔板组合后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S20、将离心后的所述分离式离心孔板置于支撑块上,并使得顶杆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定位孔下方;S30、通过顶杆顶出立柱,底板和顶板分离。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心孔板的自分离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离心孔板组件,所述自分离方法包括:S100、将支撑块置于离心机中;S200、所述分离式离心孔板对应放置在所述支撑块上,并使得顶杆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定位孔下方,实现底板和盖板的松配合;S300、离心后,底板和盖板分离。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组合采样管在采样后直接放置在底板中,再加盖盖板,单样集中存放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样本的二次转移;同时,将多组组合采样管集中放置,适用于后期高通量自动化操作的需求;进一步地,在底板中设置定位孔,盖板上设置相适配的立柱,提高了稳定性,更好地提高了对后期操作的适用范围。2、进一步通过在上述分离式离心孔板的下方加设支撑块,并将支撑块上凸起的顶杆与定位孔对应的方式进行设置,可以通过顶杆顶出定位孔中的立柱,并实现自分离效果,更好地提高了对高通量操作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式离心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样管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式孔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式孔板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心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盖板;3-组合采样管;4-离心孔道;5-支撑块11-插孔;12-定位孔;13-加强筋;111-环形凸起;112-开口;121-间隔槽;21-贯通孔;22-立柱;23-多爪结构;221-紧固部;222-延伸部;31-环形凸块;32-导向柱;33-管盖;301-开孔;302-滤膜;303-压块;304-主管体;305-铰连片;306-环片;307-内凸条;308-外凸条;51-块体;52-顶杆;53-定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7和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盖板2,所述底板1与所述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盖板(2),所述底板(1)与所述盖板(2)之间可分离连接,在所述底板(1)与所述盖板(2)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放置组合采样管(3)的离心孔道(4);/n所述底板(1)沿竖直方向向下凹陷贯通形成有多个定位孔(12),所述盖板(2)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孔(12)中的立柱(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盖板(2),所述底板(1)与所述盖板(2)之间可分离连接,在所述底板(1)与所述盖板(2)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放置组合采样管(3)的离心孔道(4);
所述底板(1)沿竖直方向向下凹陷贯通形成有多个定位孔(12),所述盖板(2)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孔(12)中的立柱(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2)贯通所述底板(1)形成为圆柱孔,且所述圆柱孔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道间隔槽(121);
所述立柱(22)包括自上而下同轴设置且形成为圆柱体的紧固部(221)和延伸部(222),且所述紧固部(221)与所述圆柱孔紧密贴合,所述延伸部(222)的直径小于所述紧固部(22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离心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沿竖直方向贯穿形成有多个插孔(11),所述盖板(2)上贯通有多个与所述插孔(11)一一对应的贯通孔(21),所述插孔(11)和所述贯通孔(21)配合形成为离心孔道(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的上表面自所述贯通孔(21)的外周面向上延伸形成有环形的多爪结构(23),所述多爪结构(23)用于嵌合所述组合采样管(3)的管盖(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离心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1)的内侧壁沿周向方向形成有环形凸起(111),且所述环形凸起(111)沿竖直方向形成有多个开口(112),所述组合采样管(3)的外表面沿周向方向形成有用于嵌合至所述环形凸起(111)下方的环形凸块(31)。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常兴郑成钟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