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大银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08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弹簧,包括永磁体Ⅰ、永磁体Ⅱ、电磁线圈、导磁芯棒、电磁控制器、电源、支架、电磁控制电线和电源线;所述支架上安装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导磁芯棒穿过电磁线圈,所述导磁芯棒上安装永磁体Ⅰ、永磁体Ⅱ;所述电磁控制器电源输入端子与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子通过电源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永磁体、电磁线圈和导磁芯棒配合;使得导磁芯棒在电磁线圈内部轴向行程内形成轴向力;还设置电磁控制器改变电磁控制电流的方向就可以改变电磁线圈的磁极方向,从而改变芯棒作用力F合的方向;还通过设置电磁控制器方式,对磁力弹簧实施操作。

An electromagnetic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弹簧
本技术属于电磁应用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磁弹簧。
技术介绍
现有电磁应用的公知技术是开、关状态,没有弹性。需要弹性压力和压力可调节的地方,传统的方法是用弹簧来解决,要实现自动化调节,变化压力,变化方向,机构复,操作困难,是实施自动化控制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弹簧。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的采用的技术以及方法如下:一种电磁弹簧,包括永磁体Ⅰ、永磁体Ⅱ、电磁线圈、导磁芯棒、电磁控制器、电源、支架、电磁控制电线和电源线;所述支架上安装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导磁芯棒穿过电磁线圈,所述导磁芯棒上安装永磁体Ⅰ、永磁体Ⅱ;所述电磁控制器电源输入端子与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子通过电源线相连接,所述电磁控制器的输出端子通过电磁控制电线与电磁线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磁芯棒两端分别同时安装永磁体Ⅰ和永磁体Ⅱ,永磁体Ⅰ和永磁体Ⅱ同极相对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导磁芯棒上单独安装永磁体Ⅰ。进一步地,所述导磁芯棒上单独安装永磁体Ⅱ。进一步地,当电磁线圈通电后,在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的情况下,永磁体Ⅰ右端为N极,异极相吸,在导磁芯棒的导向下,力的方向由左向右,永磁体Ⅱ左端为S极,同极相拆,在导磁芯棒的导向下,力的方向由左向右;当电磁控制电流恒定时,随着导磁芯棒的向右移动,永磁体Ⅰ和电磁线圈的吸力F1呈上升趋势,随着导磁芯棒的向右移动,永磁体Ⅱ和电磁线圈的拆力F2呈下降趋势,当电磁控制电流恒定时,只安装永磁体Ⅰ时随着芯棒的移向右动F1呈上升趋势,当只安装永磁体Ⅱ时随着芯棒的向右移动F2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地,所述导磁芯棒两端分别同时安装永磁体和永磁体,所述导磁芯棒在轴向行程内可以实现恒定轴向合力F合。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控制器用于显示控制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和方向。进一步地,当输入电流方向改变时弹力的方向也随之改变。进一步地,当输入电流大小改变时弹力的大小也随之改变。本技术通过永磁体Ⅰ、永磁体Ⅱ、电磁线圈和导磁芯棒配合;使得导磁芯棒在电磁线圈内部轴向行程内形成轴向力;还设置电磁控制器改变电磁控制电流的方向就可以改变电磁线圈的磁极方向,从而改变芯棒作用力F合的方向;还通过设置电磁控制器方式,对磁力弹簧实施操作;以解决弹性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控可调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设计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磁芯棒轴向行程内轴向力的示意图;图中,F-弹力的大小,S-弹性距离,F1-永磁体Ⅰ的轴向力,F2-永磁体Ⅱ的轴向力,F合-轴向合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弹簧包括永磁体Ⅰ1、永磁体Ⅱ2、电磁线圈3、导磁芯棒4、电磁控制器5、电源6、支架7、电磁控制电线8和电源线9;所述支架7上安装设置有电磁线圈3;所述导磁芯棒4穿过电磁线圈3,所述导磁芯棒4上安装永磁体Ⅰ1、永磁体Ⅱ2;所述电磁控制器5电源输入端子与电源6的电源输出端子通过电源线9相连接,所述电磁控制器5的输出端子通过电磁控制电线8与电磁线圈3连接。所述导磁芯棒4两端分别同时安装永磁体Ⅰ1和永磁体Ⅱ2,永磁体Ⅰ1和永磁体Ⅱ2同极相对安装。所述导磁芯棒4上单独安装永磁体Ⅰ1。所述导磁芯棒4上单独安装永磁体Ⅱ2。当电磁线圈3通电后,在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的情况下,永磁体Ⅰ1右端为N极,异极相吸,在导磁芯棒4的导向下,力的方向由左向右,永磁体Ⅱ2左端为S极,同极相拆,在导磁芯棒4的导向下,力的方向由左向右;当电磁控制电流恒定时,随着导磁芯棒4的向右移动,永磁体Ⅰ1和电磁线圈3的吸力F1呈上升趋势,随着导磁芯棒4的向右移动,永磁体Ⅱ2和电磁线圈3的拆力F2呈下降趋势,当电磁控制电流恒定时,只安装永磁体Ⅰ1时随着芯棒的移向右动F1呈上升趋势,当只安装永磁体Ⅱ2时随着芯棒的向右移动F2呈下降趋势。所述导磁芯棒4两端分别同时安装永磁体1和永磁体2,所述导磁芯棒4在轴向行程内可以实现恒定轴向合力F合。所述电磁控制器5用于显示控制电磁线圈3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当输入电流方向改变时弹力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当输入电流大小改变时弹力的大小也随之改变。单独固定永磁体Ⅰ1,单独固定永磁体Ⅱ2可以分别得到F1和F2的电磁力。同时固定永磁体Ⅰ1永磁体Ⅱ2可以得到F合的电磁力。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电磁线圈3通电后,在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的情况下,永磁体Ⅰ1右端为N极,异极相吸,在导磁芯棒4的导向下,力的方向由左向右,永磁体Ⅱ2左端为S极,同极相拆,在导磁芯棒4的导向下,力的方向由左向右;当电磁控制电流恒定时,随着导磁芯棒4的向右移动,永磁体Ⅰ1和电磁线圈3的吸力F1呈上升趋势,如图3所示的F1;随着导磁芯棒4的向右移动,永磁体Ⅱ2和电磁线圈3的拆力F2呈下降趋势;如图3所示的F2;因此在本技术的设计结构的导磁芯棒4轴向行程内可以实现恒定轴向合力F合,如图3所示的弹性恒定力F合的输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永磁体Ⅰ(1)、永磁体Ⅱ(2)、电磁线圈(3)、导磁芯棒(4)、电磁控制器(5)、电源(6)、支架(7)、电磁控制电线(8)和电源线(9);所述支架(7)上安装设置有电磁线圈(3);所述导磁芯棒(4)穿过电磁线圈(3),所述导磁芯棒(4)上安装永磁体Ⅰ(1)、永磁体Ⅱ(2);所述电磁控制器(5)电源输入端子与电源(6)的电源输出端子通过电源线(9)相连接,所述电磁控制器(5)的输出端子通过电磁控制电线(8)与电磁线圈(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4 CN 20182137192381.一种电磁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永磁体Ⅰ(1)、永磁体Ⅱ(2)、电磁线圈(3)、导磁芯棒(4)、电磁控制器(5)、电源(6)、支架(7)、电磁控制电线(8)和电源线(9);所述支架(7)上安装设置有电磁线圈(3);所述导磁芯棒(4)穿过电磁线圈(3),所述导磁芯棒(4)上安装永磁体Ⅰ(1)、永磁体Ⅱ(2);所述电磁控制器(5)电源输入端子与电源(6)的电源输出端子通过电源线(9)相连接,所述电磁控制器(5)的输出端子通过电磁控制电线(8)与电磁线圈(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芯棒(4)两端分别同时安装永磁体Ⅰ(1)和永磁体Ⅱ(2),永磁体Ⅰ(1)和永磁体Ⅱ(2)同极相对安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芯棒(4)上单独安装永磁体Ⅰ(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芯棒(4)上单独安装永磁体Ⅱ(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弹簧,其特征在于:当电磁线圈(3)通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银
申请(专利权)人:刘大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