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起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75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纱线起毛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插装有可绕转的回转杆,所述回转杆的长度方向下端固定安装有回转头,所述回转头的中心转轴和所述回转杆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回转杆的长度方向上端的上方区域设置有导纱杆,所述回转杆上套装有输入轮,所述输入轮外接外部动力部件,所述回转杆的上端面朝向所述导纱杆的来线位置设置有垂直向通道,所述垂直向通道的下端对应于所述回转杆的侧壁设置有出线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经本装置摩擦产生的毛绒很短,避免了拉毛机拉毛过长的弊端,不仅适用于普通平纱,还适用于各种化纤长丝、合股纱、圈圈纱、波纹纱等,应用范围极广,可取代各种拉毛机。

A kind of yarn fuzz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起毛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的
,具体为一种纱线起毛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纺织行业中,有大量的纱线用于织布、织毛衣、织袜、织手套等,织出来的织物会比较单一、呆板。如果能使纱线表面起绒、起毛,则织物会有很好的手感和保暖性。目前,常用的起毛设备为拉毛机,只适用于圈圈纱、波纹纱,而对普通纱线无能为力。此外,经拉毛机加工后的圈圈纱产品(马海毛)毛绒过长,其织物很容易起球,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纱线起毛装置,经本装置摩擦产生的毛绒很短,避免了拉毛机拉毛过长的弊端,不仅适用于普通平纱,还适用于各种化纤长丝、合股纱、圈圈纱、波纹纱等,应用范围极广,可取代各种拉毛机。一种纱线起毛装置,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插装有可绕转的回转杆,所述回转杆的长度方向下端固定安装有回转头,所述回转头的中心转轴和所述回转杆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回转杆的长度方向上端的上方区域设置有导纱杆,所述回转杆上套装有输入轮,所述输入轮外接外部动力部件,所述回转杆的上端面朝向所述导纱杆的来线位置设置有垂直向通道,所述垂直向通道的下端对应于所述回转杆的侧壁设置有出线口,所述回转头为盘式结构,所述回转头上设置有贯穿的导线口,所述回转头的正下方位置布置有摩擦机构,所述摩擦机构的轴向内腔的表面为摩擦面,所述摩擦机构的轴向内腔下方设置有导线机构、收线机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布置有对应的轴承,所述回转杆插装于所述轴承的内圈布置、并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对应位置避让孔;所述回转杆的顶部外环面套装有所述输入轮,所述输入轮具体为摩擦轮,所述外部动力部件具体为平皮带、电机,所述平皮带连接所述输入轮的外环面布置,所述平皮带外接对应的电机的输出端;纱筒上的纱线通过张力器后连接所述导纱杆、之后进入所述垂直向通道内布置;所述摩擦机构具体为锥形砂轮,所述锥形砂轮布置于所述回转头的正下方,所述锥形砂轮的轴向内圈的表面为摩擦面,所述锥形砂轮的宽端位于上方、收口端位于下方布置;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压辊、输出轴;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槽筒、卷取架,经过所述摩擦机构的内腔摩擦的纱线顺次经过压辊、输出轴、槽筒后被收卷于所述卷取架上;所述垂直向通道的下端对应于所述回转杆的侧壁环面均布有若干出线口,所述回转头上设置有若干厚度方向贯穿的导线口,所述导线口的布置确保流出的纱线和下方的摩擦机构的内圈能够充分摩擦接触。采用本技术后,纱线沿着导纱杆进入到垂直向通道,再从出线口流出后进入到导线口、然后贯穿摩擦机构的轴向内腔后沿着导线机构进入收线机构收卷,外部动力部件驱动输入轮转动,带动回转头旋转,转速可达20000转/分钟,回转头带动纱线与摩擦机构的轴向内圈表面高速摩擦,将纱线表面磨出毛绒;经本装置摩擦产生的毛绒很短,避免了拉毛机拉毛过长的弊端,不仅适用于普通平纱,还适用于各种化纤长丝、合股纱、圈圈纱、波纹纱等,应用范围极广,可取代各种拉毛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简图;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导纱杆1、张力器2、纱筒3、摩擦轮4、平皮带5、轴承座6、轴承7、回转杆8、安装板9、回转头10、锥形砂轮11、压辊12、输出轴13、槽筒14、卷取架15、垂直向通道16、出线口17、导线口18、纱线19。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纱线起毛装置,见图1:其包括安装板9,安装板9上插装有可绕转的回转杆8,回转杆8的长度方向下端固定安装有回转头10,回转头10的中心转轴和回转杆8的中心轴重合,回转杆8的长度方向上端的上方区域设置有导纱杆1,回转杆8上套装有输入轮,输入轮外接外部动力部件,回转杆8的上端面朝向导纱杆1的来线位置设置有垂直向通道16,垂直向通道16的下端对应于回转杆8的侧壁设置有出线口17,回转头10为盘式结构,回转头10上设置有贯穿的导线口18,回转头10的正下方位置布置有摩擦机构,摩擦机构的轴向内腔的表面为摩擦面,摩擦机构的轴向内腔下方设置有导线机构、收线机构。安装板9上设置有轴承座6,轴承座6内布置有对应的轴承7,回转杆8插装于轴承6的内圈布置、并贯穿安装板9的对应位置避让孔;回转杆8的顶部外环面套装有输入轮,输入轮具体为摩擦轮4,外部动力部件具体为平皮带5、电机(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成熟结构),平皮带5连接摩擦轮4的外环面布置,平皮带5外接对应的电机的输出端;纱筒3上的纱线19通过张力器2后连接导纱杆1、之后进入垂直向通道16内布置;摩擦机构具体为锥形砂轮11,锥形砂轮11布置于回转头10的正下方,锥形砂轮11的轴向内圈的表面为摩擦面,锥形砂轮11的宽端位于上方、收口端位于下方布置;导线机构包括压辊12、输出轴13;收线机构包括槽筒14、卷取架15,经过锥形砂轮11的内腔摩擦的纱线顺次经过压辊12、输出轴13、槽筒14后被收卷于卷取架15上;垂直向通道16的下端对应于回转杆8的侧壁环面均布有若干出线口17,回转头10上设置有若干厚度方向贯穿的导线口18,导线口18的布置确保流出的纱线和下方的锥形砂轮11的内圈能够充分摩擦接触。其工作原理如下:将纱线穿入张力器,再绕过导纱杆,穿入回转杆的垂直向通道,从出线口穿入回转头的导线口,再穿入锥形砂轮的内孔,经输出轴输出给卷取架,平皮带由单独电机带动,平皮带带动摩擦轮,从而带动回转头旋转,转速可达20000转/分钟,回转头带动纱线与锥形砂轮内圈表面高速摩擦,将纱线表面磨出毛绒;经本装置摩擦产生的毛绒很短,避免了拉毛机拉毛过长的弊端,不仅适用于普通平纱,还适用于各种化纤长丝、合股纱、圈圈纱、波纹纱等,应用范围极广,可取代各种拉毛机。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起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插装有可绕转的回转杆,所述回转杆的长度方向下端固定安装有回转头,所述回转头的中心转轴和所述回转杆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回转杆的长度方向上端的上方区域设置有导纱杆,所述回转杆上套装有输入轮,所述输入轮外接外部动力部件,所述回转杆的上端面朝向所述导纱杆的来线位置设置有垂直向通道,所述垂直向通道的下端对应于所述回转杆的侧壁设置有出线口,所述回转头为盘式结构,所述回转头上设置有贯穿的导线口,所述回转头的正下方位置布置有摩擦机构,所述摩擦机构的轴向内腔的表面为摩擦面,所述摩擦机构的轴向内腔下方设置有导线机构、收线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起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插装有可绕转的回转杆,所述回转杆的长度方向下端固定安装有回转头,所述回转头的中心转轴和所述回转杆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回转杆的长度方向上端的上方区域设置有导纱杆,所述回转杆上套装有输入轮,所述输入轮外接外部动力部件,所述回转杆的上端面朝向所述导纱杆的来线位置设置有垂直向通道,所述垂直向通道的下端对应于所述回转杆的侧壁设置有出线口,所述回转头为盘式结构,所述回转头上设置有贯穿的导线口,所述回转头的正下方位置布置有摩擦机构,所述摩擦机构的轴向内腔的表面为摩擦面,所述摩擦机构的轴向内腔下方设置有导线机构、收线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起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布置有对应的轴承,所述回转杆插装于所述轴承的内圈布置、并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对应位置避让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纱线起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杆的顶部外环面套装有所述输入轮,所述输入轮具体为摩擦轮,所述外部动力部件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永静汤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