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用恒温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71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用恒温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气体混合室、废气暂存室、换热装置和电控室;所述培养箱本体包括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上方的出风均风板、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下方的进风均风板、设置在培养箱本体顶壁中间的出风口、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底面中心的进风口、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中间的置物架、设置在置物架上的置物托盘、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中间,且位于托盘下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气体混合室设置在培养箱本体下方且通过支撑柱与培养箱本体相连,所述废气暂存室设置在培养箱本体上部且通过支撑柱与培养箱本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好地保证了培养箱本体内部恒温环境,有利于培养物的成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用恒温培养箱
本技术涉及培养箱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用恒温培养箱。
技术介绍
恒温培养箱主要供医疗卫生、医药工业、生物化学、工业生产及农业科学等科研部门作细菌培养、育种、发酵及其他恒温试验用。在L-苯丙氨酸生产的过程中用到恒温培养箱,但是现有的恒温培养箱,大都是密闭的培养箱,培养箱内的空气得不到流通,培养皿产生的气体无法扩散,在试验中培养皿的气体的背景环境被培养物产生的气体破坏,影响了实验数据;另外,目前在对培养箱内温度进行调节时,大多直接通入冷空气或热空气,使得培养箱内气流出现一定时间的紊乱,温度的局部失衡,对培养箱内的培养物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培养物的培养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用恒温培养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用恒温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气体混合室、废气暂存室、换热装置和电控室;所述培养箱本体包括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上方的出风均风板、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下方的进风均风板、设置在培养箱本体顶壁中间的出风口、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底面中心的进风口、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中间的置物架、设置在置物架上的置物托盘、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中间,且位于托盘下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置物托盘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气孔;所述进风均风板和出风均风板由若干个与垂线的夹角α为15-30度的隔板组成,隔板之间的间距随着距离培养箱本体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述隔板前后两端固定在培养箱本体前后侧壁上;所述气体混合室设置在培养箱本体下方且通过支撑柱与培养箱本体相连,气体混合室底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气体混合室包括设置在气体混合室左右两侧的热风机和冷风机,设置在气体混合室内底面的搅拌装置、设置在气体混合室底部用于驱动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气体混合室顶部的气体出口和设置在气体出口一侧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气体出口与进风口相连通;所述气体出口处设置有抽气机;所述废气暂存室设置在培养箱本体上方且通过支撑柱与培养箱本体相连,废气暂存室进口与出风口相连通,废气暂存室顶部还设置有废气暂存室出口;废气暂存室内部空间大小与气体混合室内部空间大小相同;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有废气入口、废气出口、新鲜空气入口和新鲜空气出口;所述废气入口与废气暂存室出口相连通,所述新鲜空气出口通过循环风机与热风机进风口相连;所述电控室设置在培养箱本体一侧,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电控室。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出口与进风口连通管道上,废气暂存室进口与出风口连通管道上,废气入口与废气暂存室出口连通管道上均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的,所述冷风机和热风机的进风口处均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电控室的外壁上设有操作面板和开关。进一步的,所述热风机进风口处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一端连接室外空气,一端连接换热装置中新鲜空气出口。本技术设置有气体混合室,气体混合室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有利于冷热空气的快速混合,在第二温度传感器显示温度与第一温度传感器显示温度一致时,停止冷风机和热风机的运行;打开气体出口与进风口连通管道上单向阀,抽气机抽取气体进入培养箱本体,进入培养箱本体内的气体经进风均风板和出风均风板的均风作用,一方面减缓了空气的流速,另一方面使得各处空气气流量均衡,避免了内部气流的紊乱对培养物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打开废气暂存室进口与出风口连通管道上单向阀,培养箱本体内部废气进入废气暂存室,一定时间后,关闭气体出口与进风口连通管道上单向阀以及废气暂存室进口与出风口连通管道上单向阀,关停抽气机;打开废气入口与废气暂存室出口连通管道上单向阀,废气热量被新鲜空气换热后,经循环风机输送给热风机,节约了能源,冷风机和热风机工作,搅拌装置加速冷热空气的混合,间隔一定时间后,当气体混合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且与培养箱本体内温度一致时,打开气体出口与进风口连通管道上单向阀以及废气暂存室进口与出风口连通管道上单向阀,重复对培养箱本体内部进行换气和保温。有益效果:(1)本技术对培养箱内的空气定期进行更换补充,保证了培养物的生长环境,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2)本技术在对培养箱内气体进行更换时,在气体混合室内,搅拌装置对冷热气体进行搅拌混合,实时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显示,调整冷热风机的出风量,使得气体混合室内的温度与培养箱本体中温度一致,避免了在向培养箱本体内输送气体时,因两者间的温度差异而引起培养箱本体内气流紊乱的问题,保证了培养物的生长环境,同时定期对培养箱本体内部补充恒温气体,保证了培养箱本体内的温度始终处于设置的温度值,很好地保证了培养箱本体内部恒温环境,有利于培养物的成长。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托盘的俯视图;图3本技术出风均风板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培养箱本体、2.气体混合室、3.废气暂存室、4.换热装置、5.电控室、11.出风均风板、12.进风均风板、13.出风口、14.进风口、15.置物架、16.托盘、17.第一温度传感器、18.通气孔、19.隔板、6.支撑柱、7.机架、21.热风机、22.冷风机、23.搅拌装置、24.驱动电机、25.气体出口、26.第二温度传感器、27.抽气机、31.废气暂存室进口、32.废气暂存室出口、41.废气入口、42.废气出口、43.新鲜空气入口、44.新鲜空气出口、8.循环风机、9.单向阀、10.空气净化装置、51.操作面板、52.开关、100.三通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参见图1-3所示,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用恒温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1、气体混合室2、废气暂存室3、换热装置4和电控室5;所述培养箱本体1包括设置在培养箱本体1内部上方的出风均风板11、设置在培养箱本体1内部下方的进风均风板12、设置在培养箱本体1顶壁中间的出风口13、设置在培养箱本体1底面中心的进风口14、设置在培养箱本体1内部中间的置物架15、设置在置物架15上的置物托盘16、设置在培养箱本体1内部中间,且位于托盘16下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7,所述置物托盘16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气孔18;所述进风均风板12和出风均风板11由若干个与垂线的夹角α为15-30度的隔板19组成,隔板19之间的间距随着距离培养箱本体1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述隔板19前后两端固定在培养箱本体1前后侧壁上;所述气体混合室2设置在培养箱本体1下方且通过支撑柱6与培养箱本体1相连,气体混合室2底部固定在机架7上,所述气体混合室2包括设置在气体混合室2左右两侧的热风机21和冷风机22,设置在气体混合室2内底面的搅拌装置23、设置在气体混合室2底部用于驱动搅拌装置23的驱动电机24,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用恒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本体、气体混合室、废气暂存室、换热装置和电控室;/n所述培养箱本体包括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上方的出风均风板、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下方的进风均风板、设置在培养箱本体顶壁中间的出风口、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底面中心的进风口、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中间的置物架、设置在置物架上的置物托盘、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中间,且位于托盘下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置物托盘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气孔;所述进风均风板和出风均风板由若干个与垂线的夹角α为15-30度的隔板组成,隔板之间的间距随着距离培养箱本体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述隔板前后两端固定在培养箱本体前后侧壁上;/n所述气体混合室设置在培养箱本体下方且通过支撑柱与培养箱本体相连,气体混合室底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气体混合室包括设置在气体混合室左右两侧的热风机和冷风机,设置在气体混合室内底面的搅拌装置、设置在气体混合室底部用于驱动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气体混合室顶部的气体出口和设置在气体出口一侧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气体出口与进风口相连通;所述气体出口处设置有抽气机;/n所述废气暂存室设置在培养箱本体上方且通过支撑柱与培养箱本体相连,废气暂存室进口与出风口相连通,废气暂存室顶部还设置有废气暂存室出口;/n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废气入口、废气出口、新鲜空气入口和新鲜空气出口;所述废气入口与废气暂存室出口相连通,所述新鲜空气出口通过循环风机与热风机进风口相连;/n所述电控室设置在培养箱本体一侧,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电控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用恒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本体、气体混合室、废气暂存室、换热装置和电控室;
所述培养箱本体包括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上方的出风均风板、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下方的进风均风板、设置在培养箱本体顶壁中间的出风口、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底面中心的进风口、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中间的置物架、设置在置物架上的置物托盘、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中间,且位于托盘下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置物托盘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气孔;所述进风均风板和出风均风板由若干个与垂线的夹角α为15-30度的隔板组成,隔板之间的间距随着距离培养箱本体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述隔板前后两端固定在培养箱本体前后侧壁上;
所述气体混合室设置在培养箱本体下方且通过支撑柱与培养箱本体相连,气体混合室底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气体混合室包括设置在气体混合室左右两侧的热风机和冷风机,设置在气体混合室内底面的搅拌装置、设置在气体混合室底部用于驱动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气体混合室顶部的气体出口和设置在气体出口一侧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气体出口与进风口相连通;所述气体出口处设置有抽气机;
所述废气暂存室设置在培养箱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延红文铁军杨晓明张寅莫红莉
申请(专利权)人: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