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秧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663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育秧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水稻育秧基质的制备用原料包括体积百分含量为:40~60%的清淤底泥、30~50%的蔬菜秸秆和10~30%的山核桃蒲壳。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水稻育秧基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底泥、农林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还可以节约有限的耕地土壤资源,降低水稻育秧基质生产成本,促进水稻种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A substrate for rice seedling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育秧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秧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造成劳动力紧缺和价格上涨,加上水稻生产的比较效益偏低,采用机器插秧替代传统人工栽插的比例越来越大,作为机器插秧技术的核心-水稻旱育秧产业迅猛发展,但传统水稻旱育秧技术大多以直接挖取本田土壤作为水稻育秧土。土壤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不断的挖取本田土壤会导致耕作层的不断减少,影响大田作物的生长。且不同地区获得的土壤会面临肥力不均及土传病害等问题。随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育秧环节的取土困难、工序复杂、秧苗素质不稳,无法实现规模化育秧等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并没有一种新型育苗材料能够替代土壤,减少水稻育秧环节对本田土壤的依赖,这对未来水稻生产以及耕地土壤资源的保护都有潜在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育秧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即提供一种清淤底泥及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旨在解决清淤底泥及农林废弃物处置利用难,而水稻旱育秧产业中用土需求量增大、取土困难、土传病害频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秧基质,所述水稻育秧基质的制备用原料包括体积百分含量为:40~60%的清淤底泥、30~50%的蔬菜秸秆和10~30%的山核桃蒲壳。优选的是,所述清淤底泥为经压滤脱水处理的清淤底泥。优选的是,所述压滤脱水后清淤底泥的含水率≤70%,所述压滤脱水后还包括破碎,所述破碎过0.5cm筛。优选的是,所述蔬菜秸秆包括十字花科类蔬菜秸秆。优选的是,所述蔬菜秸秆的含水率为≤65%,粉碎过0.5cm筛。优选的是,所述山核桃蒲壳的含水率为≤30%,粉碎过0.5cm筛。优选的是,所述水稻育秧基质还包括0.25~1.0g/L的速效肥和1~3g/L的缓释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稻育秧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混合进行堆置发酵25~30d,得到腐熟物料;所述堆置发酵条件为:≥55℃的发酵温度持续维持7d以上,此后随着堆体温度逐渐降低并接近室温时发酵结束;当堆体温度超过55℃,每2d翻堆一次,当堆体温度低于55℃时,每3d翻堆一次。优选的是,得到腐熟物料后,还包括添加速效肥和缓释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稻育秧基质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水稻育秧基质的水稻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水稻育秧基质装入水稻育秧盘中,播撒水稻种子于基质表面,用水稻育秧基质覆盖于水稻种子上至不露籽;喷撒自来水,直至水分从育秧盘底渗出,育秧期间,保持水分的补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秧基质。本专利技术所述水稻育秧基质与常规直接取水稻土为主要原料进行水稻育秧效果相比,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水稻秧苗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实现底泥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大减少水稻土的消耗,利用清淤底泥等废弃物替代水稻土资源用作水稻育秧基质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流域污染治理,提高清淤底泥、山核桃蒲壳、蔬菜秸秆等废弃物处置利用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所述水稻育秧基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底泥、农林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还可以节约有限的耕地土壤资源,降低水稻育秧基质生产成本,促进水稻种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同基质材料配比条件下堆体温度的动态变化。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秧基质,所述水稻育秧基质的制备用原料包括体积百分含量为:40~60%的清淤底泥、30~50%的蔬菜秸秆和10~30%的山核桃蒲壳。本专利技术所述水稻育秧基质包括体积百分含量为40~60%的清淤底泥,优选为40~50%,最优选为50%。本专利技术所述清淤底泥优选为各项安全性指标均符合农用泥质标准(CJ/T309-2009)的脱水清淤底泥。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清淤底泥为经压滤脱水处理的清淤底泥,含水量优选为≤7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滤脱水后,优选还包括破碎,所述破碎过0.5cm筛。本专利技术所述水稻育秧基质包括体积百分含量为30~50%的蔬菜秸秆,更优选为30~40%,最优选为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蔬菜秸秆包括十字花科类蔬菜秸秆,所述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花椰菜、芥蓝、榨菜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蔬菜秸秆的含水率优选为≤65%,粉碎过0.5cm筛。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蔬菜秸秆优选就地晾晒。本专利技术所述水稻育秧基质包括体积百分含量为10~30%的山核桃蒲壳,更优选为10~20%,最优选为2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山核桃蒲壳的含水率优选为30%,粉碎过0.5cm筛。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水稻育秧基质还包括0.25~1.0g/L的速效肥和1~3g/L的缓释肥。最优比例为0.5g/L速效肥、2g/L的缓释肥。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速效肥优选为氮磷钾比例为20-10-20的速效肥。所述缓释肥氮磷钾比例优选为20-20-20。本专利技术对所述速效肥和所述缓释肥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速效肥和缓释肥市售产品即可。本专利技术在水稻育秧基质中添加速效肥和缓释肥。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速效肥和所述缓释肥的作用为满足水稻秧苗期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供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稻育秧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混合进行堆置发酵25~30d,得到腐熟物料;所述堆置发酵条件为:≥55℃的发酵温度持续维持7d以上,此后随着堆体温度逐渐降低并接近室温时发酵结束;当堆体温度超过55℃,每2d翻堆一次,当堆体温度低于55℃时,每3d翻堆一次,使物料发酵均匀,腐熟稳定。在本专利技术中,得到腐熟物料后,还包括添加速效肥和缓释肥。添加后,本专利技术优选用物料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备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稻育秧基质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水稻育秧基质的水稻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水稻育秧基质装入水稻育秧盘中,播撒水稻种子于基质表面,用水稻育秧基质覆盖于水稻种子上至不露籽;喷撒自来水,直至水分从育秧盘底渗出,育秧期间,保持水分的补充。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水稻育秧盘的尺寸优选为长60cm、宽30cm、深度5cm。基质厚度优选为3cm,优选称取30g水稻种子(甬优538)催芽露白后均匀播撒于基质表面,随后将少量基质覆盖于水稻种子上面,直至不露籽。本专利技术优选采用喷淋方式向基质中均匀喷撒自来水,直至水分从盆底渗出;期间,优选根据天气状况适时补充水分,25d后对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株水稻秧苗进行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根重等农艺性状指标观察测量;考察新型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1清淤底泥替代水稻土用作水稻育秧基质试验1.1试验材料清淤底泥(破碎过0.5cm筛,含水率≤70%)、山核桃蒲壳(晾干,含水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育秧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育秧基质的制备用原料包括体积百分含量为:40~60%的清淤底泥、30~50%的蔬菜秸秆和10~30%的山核桃蒲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育秧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育秧基质的制备用原料包括体积百分含量为:40~60%的清淤底泥、30~50%的蔬菜秸秆和10~30%的山核桃蒲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底泥为经压滤脱水处理的清淤底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育秧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脱水后清淤底泥的含水率≤70%,所述压滤脱水后还包括破碎,所述破碎过0.5cm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蔬菜秸秆包括十字花科类蔬菜秸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蔬菜秸秆的含水率为≤65%,粉碎过0.5cm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山核桃蒲壳的含水率为≤30%,粉碎过0.5cm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春来姚燕来程建斌王卫平朱凤香陈晓旸朱为静郑新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