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灰板礼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51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灰板礼盒,涉及快销包装领域,主要为了解决现有的灰板礼盒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该可折叠灰板礼盒,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侧板与底板连接处均设置有折弯压痕线,所述前侧板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三内撑连接,所述后侧板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二内撑连接,所述后侧板还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二摇盖连接,所述第二摇盖又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一摇盖连接,提高了礼盒的重复利用率和提高了折叠后的成型效果。

A foldable gray board gift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灰板礼盒
本技术涉及快销包装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折叠灰板礼盒。
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的包装方式为储运时为平板状态,使用时通过双面胶粘贴成型,成型后装入产品。最大的优点是成型前为平板状,节省客户端的储运成本。通过双面胶粘贴成型,但成型后不可恢复平板状态。为节约储运成本,灰板礼盒以平板状态运输至购买包装礼盒的客户,由客户进行礼盒成型,成型效果不佳且费时费力。礼盒结构牢固,印刷精美,消费者收到包装后,多数人不会作为一次性包装扔掉,会选择重复使用礼盒。现有的包装礼盒成型后不可再恢复平板状态,导致消费者在储存包材时占用大量的储物空间。甚至可能由于占用储物空间,导致礼盒被作为一次性包装扔掉,造成浪费以及一定意义上的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灰板礼盒,解决现有的灰板礼盒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灰板礼盒,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侧板与底板连接处均设置有折弯压痕线,所述前侧板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三内撑连接,所述后侧板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二内撑连接,所述后侧板还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二摇盖连接,所述第二摇盖又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一摇盖连接。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两端均通过折弯压痕线与辅助板连接。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还通过辅助板与前侧板和后侧板连接。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摇盖上设有第一丝带。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内撑上设有第二丝带。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三内撑上设有有第三丝带。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前侧板和第一摇盖上设有配合使用的翻盖磁铁。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内撑又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一内撑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可折叠灰板礼盒,成型前为平板状态,通过设置的若干折弯压痕线折叠成型,解决客户自己折叠时成型效果不佳且耗时长的问题;2、同时,本可折叠灰板礼盒,在折叠时无需使用胶水粘贴,在不使用时,能够恢复原形,提高礼盒的重复利用率,也解决了消费者在重复利用礼盒时,占用大量储物空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可折叠灰板礼盒为折叠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折叠灰板礼盒折叠流程图一。图3为可折叠灰板礼盒折叠流程图二。图4为可折叠灰板礼盒成型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注释:11-第一摇盖、12-第二摇盖、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右侧板、24-前侧板、25-底板、26-辅助板、31-第一内撑、32-第二内撑、33-第三内撑、41-第一丝带、42-第二丝带、43-第三丝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折叠灰板礼盒,包括侧板和底板25,所述侧板包括前侧板24、后侧板21、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所述侧板与底板25连接处均设置有折弯压痕线,通过所述折弯压痕线能够将侧板进行折叠,所述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两端均通过折弯压痕线与辅助板26连接,所述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还通过辅助板26与前侧板24和后侧板21连接,当前侧板24和后侧板21与底板25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所述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连通辅助板26均为压平状态,当将前侧板24和后侧板21折叠时,能够带动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也进行折叠,从而将侧板组成一个矩形,此时辅助板26与前侧板24和后侧板21紧贴在一起,所述辅助板26的形状为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24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三内撑33连接,当前侧板24、后侧板21、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折叠完之后,再将第三内撑33折叠到前侧板24内部,所述第三内撑33用于支撑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当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折叠完之后,如果没有第三内撑33,前侧板24和后侧板21非常容易向内转动,从而使得礼盒变形,非常不好看且不利于放置礼品,通过第三内撑33能够起到支撑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的作用,当第三内撑33折叠礼盒内部时,所述第三内撑33与前侧板24表面贴合。所述第三内撑33上固定有第三丝带43,通过所述第三丝带43方便拉起第三内撑33。进一步地,所述后侧板21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二内撑32连接,所述第二内撑32也用于支撑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当第二内衬在使用过程中与后侧板21紧贴,所述第二内撑32又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一内撑31连接,所述第一内撑31用于限制前侧板24、后侧板21、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能够防止侧板发生变形,具有很好地稳定性,所述第一内撑31上设有第二丝带42,通过所述的第二丝带42能够拉起第一内撑31。进一步地,所述后侧板21还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二摇盖12连接,所述第二摇盖12又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一摇盖11连接,所述第二摇盖12用于密封礼盒口,所述第一摇盖11用于对礼盒进行封口,所述第一摇盖11上设有第一丝带41,通过第一丝带41拉起第一摇盖11和第二摇盖12。礼盒在折叠前,整体为压平状态且为整体式结构,通过若干折弯压痕线,将礼盒分成若干折叠面,使礼盒通过折叠即可成型;当不使用时,礼盒可恢复平板状态,节省消费者存储空间,提高礼盒的利用率。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侧板24和第一摇盖11上设有配合使用的翻盖磁铁,通过磁铁将礼盒进行封口,能够保证产品的安全性,避免产品丢失和遗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礼盒在未使用前为平板状态,当需要使用时,首先折叠前侧板24和后侧板21,此时通过辅助板26能够带动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也进行折叠,再将第三内撑33转动至前侧板24内部支撑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再转动第二内撑32,使其与后侧板21紧贴,再将第一内撑31转动至底板25上方,能够对侧板进行支撑,最后转动第一摇盖11和第二摇盖12,将礼盒进行封口;当使用完毕后,通过第一丝带41打开第一摇盖11和第二摇盖12,再通过第二丝带42拉起第一内撑31和第二内撑32,最后拉起第三丝带43,将第三内撑33拉开,此时,礼盒恢复平板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灰板礼盒,包括侧板和底板(25),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前侧板(24)、后侧板(21)、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所述侧板与底板(25)连接处均设置有折弯压痕线,所述前侧板(24)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三内撑(33)连接,所述后侧板(21)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二内撑(32)连接,所述后侧板(21)还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二摇盖(12)连接,所述第二摇盖(12)又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一摇盖(1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灰板礼盒,包括侧板和底板(25),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前侧板(24)、后侧板(21)、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所述侧板与底板(25)连接处均设置有折弯压痕线,所述前侧板(24)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三内撑(33)连接,所述后侧板(21)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二内撑(32)连接,所述后侧板(21)还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二摇盖(12)连接,所述第二摇盖(12)又通过折弯压痕线与第一摇盖(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灰板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两端均通过折弯压痕线与辅助板(2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灰板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还通过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整合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