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双孔芯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17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落双孔芯棒座防脱落双孔芯棒座,包括双孔芯棒座本体,所述双孔芯棒座本体的内侧壁固定有护套,所述护套的粘接有内侧壁芯棒,所述护套的顶部内侧固定有空腔,所述护套的下表面插接有防脱落机构,所述防脱落机构的下端和芯棒的底部内侧卡扣有减少磨损机构;通过钢珠进行固定,通过钢珠的固定将芯棒2进行固定从而不会脱落,通过石墨润滑油从孔洞倒入,通过手动下压凸块,将孔洞对齐将石墨润滑油进行传输,当凸块不再受力时,通过凹槽中的弹簧将凸块弹起孔洞不再对其进行停止传输,通过橡胶止水环进行阻拦石墨润滑油防止出现侧漏,通过石墨润滑油对芯棒表面进行覆盖保养。

A kind of anti falling double hole mandrel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落双孔芯棒座
本技术属于生产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防脱落双孔芯棒座。
技术介绍
用于在压制方向在压坯或烧结体内成形轮廓面的模具的部件,芯棒生产无缝管时插进管体内部同乳辐等构成环形孔型使管材成形用的工具,连续札管机轧管、管材针轧延伸、周期式轧管机乳管、顶管和管材冷乳冷拔时都要使用芯棒,芯棒是一根很长的圆棒和顶头一样在变形区内参与管材的变形,不同的是针乳时芯棒在管内随着管材边旋转边做轴向运动。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原有的芯棒通过护套和金具进行卡扣固定,只适合单种芯棒进行安装固定,不适合各种类型的芯棒组合从而出现安装稳定性和定位较差,从而使得打点的各项质量要求不能达到标准;2、原有的芯棒在机械加工与其他机械进行配合各种时,长时间工作芯棒表面的循环热应力引起热疲劳,会造成芯棒表面出现裂纹,且长期放入不管会造成芯棒断裂影响其他机械进行配合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落双孔芯棒座,具有防止脱落和减少磨损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双孔芯棒座,包括双孔芯棒座本体,双孔芯棒座本体的内侧壁固定有护套,护套的粘接有内侧壁芯棒,护套的顶部内侧固定有空腔,护套的下表面插接有防脱落机构,防脱落机构的下端和芯棒的底部内侧卡扣有减少磨损机构,其中,防脱落机构包括内环、拆线环、刻度条、螺孔、石墨润滑层和钢珠,防脱落机构的内侧壁和芯棒的底部外侧插接有内环,内环的下表面固定有拆线环,拆线环的外侧壁固定有刻度条,内环的内侧壁两侧焊接有螺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孔芯棒座本体与其他机械配合转动进行机械加工,通过芯棒一端与机械轴配合转动,另一端芯棒通过护套进行保护,通过空腔根据芯棒的大小进行安装,通过防脱落机构进行固定,通过内环来固定芯棒的另一端,通过顺时针转动拆线环将内环进行上升拆卸,通过刻度条来观察固定芯棒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石墨润滑层与螺孔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螺钉向螺孔插入,力传输到石墨润滑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钢珠与石墨润滑层滑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润滑层挤压钢珠,通过钢珠进行固定,通过钢珠的固定将芯棒进行固定从而不会脱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金具与防脱落机构粘接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金具对芯棒下表面进行保护。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凹槽与减少磨损机构焊接固定,凸块与凹槽滑动连接,弹簧74与凸块弹性卡扣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动下压凸块,将孔洞对齐将石墨润滑油进行传输,当凸块不再受力时,通过凹槽中的弹簧将凸块弹起孔洞不再对其进行停止传输,通过橡胶止水环进行阻拦石墨润滑油防止出现侧漏,通过石墨润滑油对芯棒表面进行覆盖保养。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孔洞与凸块焊接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石墨润滑油从孔洞倒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橡胶止水环与凹槽和芯棒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来固定凸块和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防脱落机构进行固定,通过内环来固定芯棒的另一端,通过顺时针转动拆线环,将内环进行上升拆卸,通过刻度条来观察固定芯棒的长度,通过将螺钉向螺孔插入,力传输到石墨润滑层石墨润滑层挤压钢珠,通过钢珠进行固定,通过钢珠的固定将芯棒2进行固定从而不会脱落;2、本技术通过石墨润滑油从孔洞倒入,通过手动下压凸块,将孔洞对齐将石墨润滑油进行传输,当凸块不再受力时,通过凹槽中的弹簧将凸块弹起孔洞不再对其进行停止传输,通过橡胶止水环进行阻拦石墨润滑油防止出现侧漏,通过石墨润滑油对芯棒表面进行覆盖保养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减少磨损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孔芯棒座本体;2、芯棒;3、护套;4、空腔;5、金具;6、防脱落机构;61、内环;62、拆线环;63、刻度条;64、螺孔;65、石墨润滑层;66、钢珠;7、减少磨损机构;71、凹槽;72、凸块;73、孔洞;74、弹簧;75、橡胶止水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双孔芯棒座,包括双孔芯棒座本体1,双孔芯棒座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有护套3,护套3的粘接有内侧壁芯棒2,护套3的顶部内侧固定有空腔4,护套3的下表面插接有防脱落机构6,防脱落机构6的下端和芯棒2的底部内侧卡扣有减少磨损机构7,其中,防脱落机构6包括内环61、拆线环62、刻度条63、螺孔64、石墨润滑层65和钢珠66,防脱落机构6的内侧壁和芯棒2的底部外侧插接有内环61,内环61的下表面固定有拆线环62,拆线环62的外侧壁固定有刻度条63,内环61的内侧壁两侧焊接有螺孔64。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孔芯棒座本体1与其他机械配合转动进行机械加工,通过芯棒2一端与机械轴配合转动,另一端芯棒2通过护套3进行保护,通过空腔4根据芯棒2的大小进行安装,通过防脱落机构6进行固定,通过内环61来固定芯棒2的另一端,通过顺时针转动拆线环62将内环61进行上升拆卸,通过刻度条63来观察固定芯棒2的长度。具体的如图1所示,石墨润滑层65与螺孔64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螺钉向螺孔64插入,力传输到石墨润滑层65。具体的如图1所示,钢珠66与石墨润滑层65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润滑层65挤压钢珠66,通过钢珠66进行固定,通过钢珠66的固定将芯棒2进行固定从而不会脱落。具体的如图4所示,金具5与防脱落机构6粘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金具5对芯棒2下表面进行保护。具体的如图3所示,凹槽71与减少磨损机构7焊接固定,凸块72与凹槽71滑动连接,弹簧74与凸块72弹性卡扣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动下压凸块72,将孔洞对齐将石墨润滑油进行传输,当凸块72不再受力时,通过凹槽71中的弹簧74将凸块72弹起孔洞不再对其进行停止传输,通过橡胶止水环75进行阻拦石墨润滑油防止出现侧漏,通过石墨润滑油对芯棒2表面进行覆盖保养。具体的如图3所示,孔洞73与凸块72焊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落双孔芯棒座,包括双孔芯棒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孔芯棒座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有护套(3),所述护套(3)的粘接有内侧壁芯棒(2),所述护套(3)的顶部内侧固定有空腔(4),所述护套(3)的下表面插接有防脱落机构(6),所述防脱落机构(6)的下端和所述芯棒(2)的底部内侧卡扣有减少磨损机构(7),其中,所述防脱落机构(6)包括内环(61)、拆线环(62)、刻度条(63)、螺孔(64)、石墨润滑层(65)和钢珠(66),所述防脱落机构(6)的内侧壁和所述芯棒(2)的底部外侧插接有所述内环(61),所述内环(61)的下表面固定有所述拆线环(62),所述拆线环(62)的外侧壁固定有所述刻度条(63),所述内环(61)的内侧壁两侧焊接有所述螺孔(6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双孔芯棒座,包括双孔芯棒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孔芯棒座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有护套(3),所述护套(3)的粘接有内侧壁芯棒(2),所述护套(3)的顶部内侧固定有空腔(4),所述护套(3)的下表面插接有防脱落机构(6),所述防脱落机构(6)的下端和所述芯棒(2)的底部内侧卡扣有减少磨损机构(7),其中,所述防脱落机构(6)包括内环(61)、拆线环(62)、刻度条(63)、螺孔(64)、石墨润滑层(65)和钢珠(66),所述防脱落机构(6)的内侧壁和所述芯棒(2)的底部外侧插接有所述内环(61),所述内环(61)的下表面固定有所述拆线环(62),所述拆线环(62)的外侧壁固定有所述刻度条(63),所述内环(61)的内侧壁两侧焊接有所述螺孔(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落双孔芯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64)的另一侧固定有所述石墨润滑层(65)。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新成孙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汇丰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