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重净化的新风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07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57
一种具有双重净化的新风过滤器包括:箱体、过滤系统、送风系统、热交换系统和控制系统,箱体内设有控制系统、过滤系统和送风系统,过滤系统设于箱体下端,送风系统设于箱体上端,热交换系统设于过滤系统和送风系统之间,控制系统与过滤系统和送风系统电路连接。其中,过滤系统包括:回风结构、排风机、过滤腔、入气过滤板和出气过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在新风过滤系统上增加了额外的过滤系统,采用上下结构层叠式设计,配合叉型过滤腔结构,实现有效过滤。

A new air filter with double pur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重净化的新风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重净化的新风过滤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新风过滤器为单口循环净化及送风模式,送风及净化的效果和效率低。而现有技术对于双重净化基本采用双通道措施。目前市面上的双重过滤器一般采用平行站位,分别在两个通道上增加平行设置的过滤网。但是在实现过程中,这种方式会因为出风和入风的问题造成过滤不平衡。这其中除了有风道问题,也有过滤的设置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重净化的新风过滤器,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一种具有双重净化的新风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过滤系统、送风系统、热交换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箱体内设有控制系统、过滤系统和送风系统,所述过滤系统设于箱体下端,所述送风系统设于箱体上端,所述热交换系统设于过滤系统和送风系统之间,所述控制系统与过滤系统和送风系统电路连接;其中,所述过滤系统包括:回风结构、排风机、过滤腔、入气过滤板和出气过滤板,所述回风结构与过滤腔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腔另一端与排风机连接,所述过滤腔内设有十字固定腔体,所述入气过滤板和出气过滤板交叉设于过滤腔内。进一步,所述送风系统包括:入风口、连接管道、送风机和过滤网,所述入风口通过连接管道与过滤腔顶部后侧连接,所述送风机通过连接管道与过滤腔顶部前侧连接,所述过滤网设于过滤腔上端,所述过滤网设于入风口和送风机之间。进一步,所述入气过滤板包括:入气过滤板固定架、一级过滤板固定架、入气一级过滤板和入气二级过滤板,所述入气过滤板固定架由两块板垂直连接构成,所述一级过滤板固定架由一块板构成,所述入气过滤板固定架和一级过滤板固定架内设有腔体结构,所述一级过滤板固定架与入气过滤板固定架顶端连接,所述入气一级过滤板设于一级过滤板固定架内,所述入气二级过滤板设于入气过滤板固定架内。进一步,所述出气过滤板包括:出气过滤板固定架、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出气一级过滤板和出气二级过滤板,所述出气过滤板固定架和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由两块板垂直连接,所述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的高度低于出气过滤板固定架,所述出气过滤板固定架固定于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的底部,所述出气一级过滤板设于出气过滤板固定架内,所述出气二级过滤板设于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在新风过滤系统上增加了额外的过滤系统,采用上下结构层叠式设计,配合叉型过滤腔结构,实现有效过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入气过滤板的结构图。图3为出气过滤板的结构图。附图标记:箱体100、过滤系统200、回风结构210、排风机220、过滤腔230。入气过滤板240、入气过滤板固定架241、一级过滤板固定架242、入气一级过滤板243和入气二级过滤板244。出气过滤板250、出气过滤板固定架251、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252、出气一级过滤板253和出气二级过滤板254。送风系统300、入风口310、连接管道320、送风机330和过滤网340。热交换系统400和控制系统5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入气过滤板的结构图。图3为出气过滤板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双重净化的新风过滤器包括:箱体100、过滤系统200、送风系统300、热交换系统400和控制系统500,箱体100内设有控制系统500、过滤系统200和送风系统300,过滤系统200设于箱体100下端,送风系统300设于箱体100上端,热交换系统400设于过滤系统200和送风系统300之间,控制系统500与过滤系统200和送风系统300电路连接。其中,过滤系统200包括:回风结构210、排风机220、过滤腔230、入气过滤板240和出气过滤板250,回风结构210与过滤腔230一端连接,过滤腔230另一端与排风机220连接,过滤腔230内设有十字固定腔体,入气过滤板240和出气过滤板250交叉设于过滤腔230内。送风系统300包括:入风口310、连接管道320、送风机330和过滤网340,入风口310通过连接管道320与过滤腔230顶部后侧连接,送风机330通过连接管道320与过滤腔230顶部前侧连接,过滤网340设于过滤腔230上端,过滤网340设于入风口310和送风机330之间。入气过滤板240包括:入气过滤板固定架241、一级过滤板固定架242、入气一级过滤板243和入气二级过滤板244,入气过滤板固定架241由两块板垂直连接构成,一级过滤板固定架242由一块板构成,入气过滤板固定架241和一级过滤板固定架242内设有腔体结构,一级过滤板固定架242与入气过滤板固定架241顶端连接,入气一级过滤板243设于一级过滤板固定架242内,入气二级过滤板244设于入气过滤板固定架241内。出气过滤板250包括:出气过滤板固定架251、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252、出气一级过滤板253和出气二级过滤板254,出气过滤板固定架251和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252由两块板垂直连接,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252的高度低于出气过滤板固定架251,出气过滤板固定架251固定于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252的底部,出气一级过滤板253设于出气过滤板固定架251内,出气二级过滤板254设于出气过滤板底部支架252内。本技术与传统技术主要区别。首先,传统的设备采用是同层设计,没有考虑到风道对净化过程中的影响。本技术采用上下双层设计,将送风系统300和过滤系统200设计成上下两部分。其中送风系统300将外部新鲜空气通过入风口310送入箱体100,通过连接管道320进入过滤腔230进行过滤后,再通过送风机330送到室内。其在上层位置过滤颗粒物为主,同时上层风道不会与回风冲突,避免效能降低。另一方面,回风结构210接受室内空气,然后通过排风机220过滤,或者通过入气过滤板240再通过送风机330送回室内。本技术另一个主要改进是对过滤系统进行了改进。传统技术组,过滤网是集成在热交换系统中。本技术因为采用上下结构,因此需要对过滤系统200进行改进。本技术基本思路是采用叉型设计结构,分别对应左右两块的不同功能,同时具有高度差,针对上下两部分的需求,最后通过入气一级过滤板243和入气二级过滤板244采用前侧方式,针对性的对需要加强过滤前方部分进行补足,同理,出气一级过滤板253和出气二级过滤板254采用上下方式,针对性的对底部区域进行加强过滤。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本技术还可以有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重净化的新风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过滤系统(200)、送风系统(300)、热交换系统(400)和控制系统(500),所述箱体(100)内设有控制系统(500)、过滤系统(200)和送风系统(300),所述过滤系统(200)设于箱体(100)下端,所述送风系统(300)设于箱体(100)上端,所述热交换系统(400)设于过滤系统(200)和送风系统(300)之间,所述控制系统(500)与过滤系统(200)和送风系统(300)电路连接;/n其中,所述过滤系统(200)包括:回风结构(210)、排风机(220)、过滤腔(230)、入气过滤板(240)和出气过滤板(250),所述回风结构(210)与过滤腔(230)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腔(230)另一端与排风机(220)连接,所述过滤腔(230)内设有十字固定腔体,所述入气过滤板(240)和出气过滤板(250)交叉设于过滤腔(23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重净化的新风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过滤系统(200)、送风系统(300)、热交换系统(400)和控制系统(500),所述箱体(100)内设有控制系统(500)、过滤系统(200)和送风系统(300),所述过滤系统(200)设于箱体(100)下端,所述送风系统(300)设于箱体(100)上端,所述热交换系统(400)设于过滤系统(200)和送风系统(300)之间,所述控制系统(500)与过滤系统(200)和送风系统(300)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过滤系统(200)包括:回风结构(210)、排风机(220)、过滤腔(230)、入气过滤板(240)和出气过滤板(250),所述回风结构(210)与过滤腔(230)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腔(230)另一端与排风机(220)连接,所述过滤腔(230)内设有十字固定腔体,所述入气过滤板(240)和出气过滤板(250)交叉设于过滤腔(23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净化的新风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系统(300)包括:入风口(310)、连接管道(320)、送风机(330)和过滤网(340),所述入风口(310)通过连接管道(320)与过滤腔(230)顶部后侧连接,所述送风机(330)通过连接管道(320)与过滤腔(230)顶部前侧连接,所述过滤网(340)设于过滤腔(230)上端,所述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正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帅冷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