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98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包括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顶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滑板滑动连接,所述滑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固定套环的圆形凹槽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部套设有辊筒,所述辊筒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圆形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缓冲层,使得装置在进行按摩时,可以对患肢进行保护,防止辊筒直接在伤口上进行按摩,避免二次伤害,通过设置转动盘,使得装螺纹杆可以进行方便调节,便于使用者的使用,通过设置防滑凸起,使得推杆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移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
技术介绍
由于外伤等暴力因素,破坏了骨头的连续性或完整性称为外伤性骨折。在现在的骨科科室中对骨折之后的患肢进行处理的时候,通常会将骨折处进行手术,在手术之后再进行石膏或者绷带进行缠绕固定,使得其保持稳定的状态,当病人的石膏或者绷带去除之后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的过程,以便于恢复患肢的能力。现阶段通常采用打石膏或者绷带缠绕的方式对患肢处进行包裹,但长时间包裹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不利于肢体的康复,且不能进行有效按摩,不利于水肿的消除,无法满足骨科护理、治疗、康复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具备使用方便等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不能进行力度调整,按摩不舒适的问题。本技术的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包括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顶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滑板滑动连接,所述滑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固定套环的圆形凹槽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部套设有辊筒,所述辊筒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圆形凸起,所述连接轴的杆体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连接轴的环形凹槽处套设有皮带,所述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固定套环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板的板体开设有螺纹凹槽,所述连接板的螺纹凹槽处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本技术的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其中固定套环的内侧粘接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内侧粘接有医用级无纺布。本技术的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其中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开设有两条凹槽,且两条凹槽呈十字交叉状。本技术的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其中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所述旋转手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凸起。本技术的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其中固定套环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两块磁石,且两块磁石的磁极相反。本技术的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其中滑板的弧度与固定套环的弧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冲层,使得装置在进行按摩时,可以对患肢进行保护,防止辊筒直接在伤口上进行按摩,避免二次伤害,通过设置转动盘,使得螺纹杆可以方便调节,便于使用者的使用,通过设置防滑凸起,使得推杆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移动,便于使用,通过设置两组磁石,使得装置可以对病人的患肢进行刺激,有利于病人的伤口的愈合。2、本技术,通过设置滑轨,使得滑板可以在滑轨上进行平滑移动,从而使得辊筒可以进行滚动,使得患者的肢体得到按摩,通过设置固定套环,使得装置可以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套设,使得患者的患肢可以得到一定的保护,避免二次伤害,同时可以方便后面对患肢进行按摩,通过设置齿轮,使得辊筒可以进行滚动,使得患者的患肢可以在辊筒滚动的作用下进行放松和按摩,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通过设置皮带,使得辊筒可以匀速转动,使得按摩时的力度保持一致,通过设置推杆,使得滑板可以进行顺利的推动,使得按摩的力度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进行调节,通过设置连接板,使得两组固定套环可以进行连接固定,使得装置可以适应不同病人的肢体直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装置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01、滑板;02、推杆;03、连接座;04、磁石;05、固定套环;06、辊筒;07、防滑凸起;08、旋转手柄;09、连接板;10、转动盘;11、滑轨;12、齿条;13、螺纹杆;14、缓冲层;15、连接轴;16、皮带;17、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包括滑板01,滑板01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12,齿条12的顶部设有滑轨11,通过设置滑轨11,使得滑板01可以在滑轨11上进行平滑移动,从而使得辊筒06可以进行滚动,使得患者的肢体得到按摩,滑轨11与滑板01滑动连接,滑轨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环05,滑板01的弧度与固定套环05的弧度相同,通过设置固定套环05,使得装置可以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套设,使得患者的患肢可以得到一定的保护,避免二次伤害,同时可以方便后面对患肢进行按摩,固定套环05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圆形凹槽,固定套环05的圆形凹槽转动连接有齿轮17,通过设置齿轮17,使得辊筒06可以进行滚动,使得患者的患肢可以在辊筒06滚动的作用下进行放松和按摩,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齿轮1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5,连接轴15的外部套设有辊筒06,辊筒0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圆形凸起,连接轴15的杆体上开设有环形凹槽,连接轴15的环形凹槽处套设有皮带16,通过设置皮带16,使得辊筒06可以匀速转动,使得按摩时的力度保持一致,滑板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03,连接座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02,通过设置推杆02,使得滑板01可以进行顺利的推动,使得按摩的力度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进行调节,固定套环05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板09,通过设置连接板09,使得两组固定套环05可以进行连接固定,使得装置可以适应不同病人的肢体直径,两组连接板09的板体开设有螺纹凹槽,连接板09的螺纹凹槽处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3。固定套环05的内侧粘接有缓冲层14,通过设置缓冲层14,使得装置在进行按摩时,可以对患肢进行保护,防止辊筒06直接在伤口上进行按摩,避免二次伤害,缓冲层14的内侧粘接有医用级无纺布。螺纹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0,转动盘10的顶部开设有两条凹槽,且两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包括滑板(0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01)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12),所述齿条(12)的顶部设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与滑板(01)滑动连接,所述滑轨(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环(05),所述固定套环(05)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固定套环(05)的圆形凹槽转动连接有齿轮(17),所述齿轮(1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5),所述连接轴(15)的外部套设有辊筒(06),所述辊筒(0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圆形凸起,所述连接轴(15)的杆体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连接轴(15)的环形凹槽处套设有皮带(16),所述滑板(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03),所述连接座(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02),所述固定套环(05)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板(09),两组所述连接板(09)的板体开设有螺纹凹槽,所述连接板(09)的螺纹凹槽处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护理用康复按摩护套,包括滑板(0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01)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12),所述齿条(12)的顶部设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与滑板(01)滑动连接,所述滑轨(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环(05),所述固定套环(05)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固定套环(05)的圆形凹槽转动连接有齿轮(17),所述齿轮(1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5),所述连接轴(15)的外部套设有辊筒(06),所述辊筒(0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圆形凸起,所述连接轴(15)的杆体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连接轴(15)的环形凹槽处套设有皮带(16),所述滑板(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03),所述连接座(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02),所述固定套环(05)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板(09),两组所述连接板(09)的板体开设有螺纹凹槽,所述连接板(09)的螺纹凹槽处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3)。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继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