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98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涉及眼视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用于放置成像系统的外部壳体以及用于人眼观察的观察部,外部壳体的一端与观察部的一端固定连接,观察部远离外壳本体的端部设有第一观察镜和第二观察镜,观察部的内部设有与第一观察镜相对应的第一观察通道以及与第二观察镜相对应的第二观察通道,观察部位于所述第一观察通道与第二观察通道之间的位置上设有遮挡板,遮挡板与观察部的内壁滑动连接;观察部的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驱动部,驱动部内设有用于驱动遮挡板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使用者所需锻炼的眼睛进行操作,提高眼部在锻炼过程的舒适度,此外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The box structure of a ciliary muscle exercise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眼视光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
技术介绍
近视和弱视对人们正常生活、工作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防御和治疗近视和弱视急需解决的事情,一直以来,人们采用锻炼眼睛外部肌肉的方法来防治近视、弱视。然而采用锻炼眼睛外部肌肉的方法并没有真正改变视网膜成像位置,而且也根本不能改变像的形态(如散光)。眼的视力主要取决于睫状肌的调节能力。经常过度用眼,睫状肌会疲劳,引起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近视的发生。经常锻炼和保护睫状肌,可防止和治疗早期的因睫状肌疲劳所致的近视。但是目前的睫状肌锻炼仪是通过双眼观察内部的图像,而对于仅有单只眼睛出现问题或者两眼视力差距较大的患者使用起来效果就不是很明显,因此需要遮住常用眼,以达到锻炼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使用相应的眼罩才能进行使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复杂。另外,眼睛上因为有眼罩的缘故导致另一只眼睛与仪器的观察口不能完全贴合,需要用力迫使眼睛与其贴合,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眼部的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以解决目前的睫状肌锻炼仪对于单只眼睛出线问题或者两只眼睛出现较大视力差距的患者无法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包括用于放置成像系统的外部壳体以及用于人眼观察的观察部,所述外部壳体的一端与观察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观察部远离外壳本体的端部设有与眼部配合的第一观察镜和第二观察镜,所述观察部的内部设有与第一观察镜相对应的第一观察通道以及与第二观察镜相对应的第二观察通道,所述观察部位于所述第一观察通道与第二观察通道之间的位置上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观察部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观察部的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内设有用于驱动遮挡板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遮挡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滑轨,所述观察部的顶壁和底壁设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槽。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均与主动轮相啮合,且二者关于主动齿轮的中心轴对称设置;所述遮挡板的底部设有齿条,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均与齿条相啮合。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均与驱动部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的中心转轴的一端贯穿驱动部的侧壁,且所述主动齿轮的中心转轴的伸出端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旋转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观察通道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观察部的顶壁以及观察部的底壁围绕而成,所述第二观察通道由第三隔板、第四隔板、观察部的顶壁以及观察部的底壁围绕而成;所述第二隔板与第四隔板相对设置,且二者的板体上均开设有用于遮挡板穿过的滑道。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相对的板面上、所述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相对的板面上均设开设有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转动旋转钮控制驱动机构来调节遮挡板的移动方向,驱动机构的主动齿轮可同时控制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沿着相同的方向转动,使遮挡板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着平稳的状态;此外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眼睛的情况进行锻炼,并通过驱动机构将遮挡板移动至相应的观察通道中,以实现后续的眼部锻炼。本技术可通过使用者所需锻炼的眼睛进行操作,在不需要使用眼罩的情况下满足了单眼锻炼的需求,提高眼部在锻炼过程的舒适度,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的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观察部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遮挡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观察部,2-外部壳体,3-驱动部,11a-第一观察镜,11b-第二观察镜,12a-第一观察通道,12b-第二观察通道,13-遮挡板,31-主动齿轮,32-第一从动齿轮,33-第二从动齿轮,35-旋转钮,121-第一隔板,122-第二隔板,123-第三隔板,124-第四隔板,131-滑轨,133-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其主要包括用于放置成像系统的外部壳体2以及用于人眼观察的观察部1。其中外部壳体2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外部壳体2的一端开设有开放式敞口。另外,观察部1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观察部1的一端的端部亦为敞口端,其中观察部1的敞口端与外部壳体2的敞口端卡接。其中,观察部1远离外壳本体的端部为凹陷部,凹陷部与人脸的轮廓相配合。观察部1的凹陷部还设有与眼部配合的第一观察镜11a和第二观察镜11b,第一观察镜11a与人体的左眼相对应,第二观察镜11b与人体的右眼相对应。观察部1的内部设有与第一观察镜11a相对应的第一观察通道12a以及与第二观察镜11b相对应的第二观察通道12b。具体地,第一观察镜11a可通过第一观察通道12a看到外部壳体2内部的相关图形或影像,第二观察镜11b可通过第二观察通道12b看到外部壳体2内部的相关图形或影像。观察部1位于第一观察通道12a与第二观察通道12b之间的位置上设有遮挡板13,遮挡板13与观察部1的内壁滑动连接。具体地,第一观察通道12a由第一隔板121、第二隔板122、观察部1的顶壁以及观察部1的底壁围绕而成,第二观察通道12b由第三隔板123、第四隔板124、观察部1的顶壁以及观察部1的底壁围绕而成。其中第二隔板122与第四隔板124相对设置,遮挡板13位于第二隔板122和第四隔板124之间,其中遮挡板13竖直设置并相对于第二隔板122或第四隔板124垂直设置。在第二隔板122与第四隔板124的板体上均开设有用于遮挡板13穿过的滑道。此外,遮挡板1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滑轨131,观察部1顶壁和底壁设有与滑轨131配合的滑槽。本实施例中的遮挡板13沿纵向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工型,观察部1的顶壁和底壁的滑槽与遮挡板13的顶部或底部相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成像系统的外部壳体以及用于人眼观察的观察部,所述外部壳体的一端与观察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观察部远离外壳本体的端部设有与眼部配合的第一观察镜和第二观察镜,所述观察部的内部设有与第一观察镜相对应的第一观察通道以及与第二观察镜相对应的第二观察通道,所述观察部位于所述第一观察通道与第二观察通道之间的位置上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观察部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观察部的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内设有用于驱动遮挡板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成像系统的外部壳体以及用于人眼观察的观察部,所述外部壳体的一端与观察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观察部远离外壳本体的端部设有与眼部配合的第一观察镜和第二观察镜,所述观察部的内部设有与第一观察镜相对应的第一观察通道以及与第二观察镜相对应的第二观察通道,所述观察部位于所述第一观察通道与第二观察通道之间的位置上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观察部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观察部的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内设有用于驱动遮挡板左右移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滑轨,所述观察部的顶壁和底壁设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均与主动轮相啮合,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晶睛视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