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96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43
一种康复护理床,属于医疗临床护理设施技术领域。包括底架和床架;升降外撑架的左端与底架的左端铰接、右端与床架的右端滑动配合,升降内撑架对应于升降外撑架内,其左端支承在床架的左端、中部与升降外撑架铰接、右端与底架的右端配合;翻转背架,其左端与床架的中部连接、右端构成为自由端;翻转脚架,其右端与床架的中部铰接、左端与床架的左端升降连接;撑架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在升降外撑架的左端与升降内撑架的中部之间;翻转背架升降驱动机构,其连接在床架的中部与翻转背架的左端之间;翻转脚架驱动机构,连接在床架的中部与翻转脚架的中部之间。缩小包装体积,节省成本,有助于收藏;减轻展开操作的强度;方便创造;保障安全。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康复护理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临床护理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康复护理床。
技术介绍
前述的康复护理床也可称医用护理床,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康复护理床的技术信息,如CN103156743B推荐有“组合式护理床”,该专利的积极意义是:在固定床体上设置活动靠背,从活动靠背外向床尾一侧即从人体的臀部位置起设置能与床体分离的轮椅,使护理床兼有轮椅的作用而满足被护理者移动到室外活动,到餐厅吃饭,到浴室洗澡,可坐着大小便等等。又如CN101978939B提供有“医用折叠护理床”,该专利能将护理床完全折叠而有助于方便运输、存放等,具体是将左架以及右架分别与中间基架铰接,但是由于折叠后的状态呈π形,即由两端相向朝着中部折叠,又由于这种折叠方式并不属于高度方向的压缩式折叠范畴,因而折叠后的体积仍相对较大。再如CN101461751B介绍有“可升降式医用护理床”,该专利通过冂字形支撑架将床框与底座铰接而得以实现快捷升降。进而如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3405314B揭示的“自动折叠电动多功能护理床”,该专利能体现与前述CN101978939B的异曲同工多效,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06至0008段。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存在以下通弊:其一,由于结构上的原因而无法满足自上而下的扁平的层叠化压缩折叠要求,因而折叠后的体积不足以小至人们期望的尽可能减少对空间占用的程度;其二,由于在将折叠状态演变为使用状态的过程中需要由人为参与将两个底架(如CN101978939B所称的右架及左架;又如CN103405314B所称的上身床体和下身床体)展开,因而使用前的展开较为麻烦并且通常需要两人的协同;其三,由于结构相对复杂,因而不仅制造麻烦,而且有失经济性。鉴此,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诸如包装和仓储之类的物流环节中满足自上而下的叠层化压缩折叠要求而得以节省物流成本以及节省收藏于备用状态的空间、有利于在将折叠状态展开至使用状态的过程中体现良好的轻巧性而得以减轻展开操作强度、有益于显著简化结构而得以方便制造并且体现经济廉价性、有便于体现使用中的可靠的稳定性而得以保障安全的康复护理床。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康复护理床,包括一底架和位于底架的上方的一床架;一升降外撑架和一升降内撑架,升降外撑架的左端与所述底架的左端铰接,而升降外撑架的右端与所述床架的右端滑动配合,升降内撑架对应于升降外撑架内,该升降内撑架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床架的左端,升降内撑架的中部与升降外撑架铰接,而升降内撑架的右端与所述底架的右端滑动配合;一翻转背架,该翻转背架的左端移动地与所述床架的中部连接,而翻转背架的右端构成为自由端;一翻转脚架,该翻转脚架对应于翻转背架的左侧并且该翻转脚架的右端与所述床架的中部铰接,而翻转脚架的左端与床架的左端升降连接;一撑架升降驱动机构,该撑架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升降外撑架的左端与所述升降内撑架的中部之间;一翻转背架升降驱动机构,该翻转背架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床架的中部与所述翻转背架的左端之间;一翻转脚架驱动机构,该翻转脚架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床架的中部与所述翻转脚架的中部之间,其中:所述升降内、外撑架彼此形成×形的连动关系。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架由底架前纵管、底架后纵管、底架左横管以及底架右横管组成,底架前纵管、底架后纵管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前后并行,底架左横管的前端与底架前纵管的左端固定,而底架左横管的后端与底架后纵管的左端固定,并且在底架左横管的前端以及后端的下部各设置有一带有刹车装置的底架左万向轮,在底架前纵管的右端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升降内撑架前导轨,该升降内撑架前导轨的右端探出底架前纵管的右端端面,在底架后纵管的右端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升降内撑架后导轨,该升降内撑架后导轨的右端探出底架后纵管的右端端面,底架右横管的前端与升降内撑架前导轨的右端固定,而底架右横管的后端与升降内撑架后导轨的右端固定,并且在底架右横管的前端以及后端的下部各设置有一带有刹车装置的底架右万向轮,其中,在所述底架前纵管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升降外撑架的左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底架前纵管缺口,而在所述底架后纵管的左端并且在同样对应于升降外撑架的左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底架后纵管缺口,该底架后纵管缺口与所述的底架前纵管缺口相对应,并且在对应于底架前纵管缺口的位置固定有一底架前纵管连接座,而在对应于底架后纵管缺口的位置固定有一底架后纵管连接座,所述升降外撑架的左端在对应于底架前纵管缺口以及底架后纵管缺口的位置与所述底架的左端铰接;所述升降内撑架的右端具有一升降内撑架滑动横梁,该升降内撑架滑动横梁的前端与所述升降内撑架前导轨滑动配合,而后端与所述升降内撑架后导轨滑动配合。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床架由床架前纵管、床架后纵管、床架左横管以及床架右横管组成,床架前纵管、床架后纵管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前后并行,并且在该床架前纵管的中部与床架后纵管的中部之间固定有一床架第一中间横管Ⅰ以及一床架第二中间横管Ⅱ,该床架第一中间横管Ⅰ以及床架第二中间横管Ⅱ彼此左右对应,床架左横管固定在床架前纵管、床架后纵管的左端之间,而床架右横管固定在床架前纵管、床架后纵管的右端之间,所述升降外撑架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床架第二中间横管Ⅱ与床架右横管之间的位置同时与所述床架前纵管以及床架后纵管的右端滑动配合;所述升降内撑架的左端在对应于所述床架第一中间横管Ⅰ与床架左横管之间的位置同时与所述床架前纵管以及床架后纵管的左端铰接;所述翻转背架的左端在对应于所述床架第二中间横管Ⅱ的右侧的位置移动地与所述床架前纵管以及床架后纵管的中部连接;所述翻转脚架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床架第一中间横管Ⅰ的左侧的位置同时与所述床架前纵管以及床架后纵管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翻转背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翻转背架连接管,所述的翻转背架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床架第二中间横管Ⅱ与翻转背架连接管之间;所述翻转脚架的中部是断开的,在该断开的位置通过翻转脚架铰接架铰接连接,所述翻转脚架驱动机构连接在翻转脚架铰接架与所述床架第一中间横管Ⅰ之间,其中,翻转脚架的左端与所述床架前纵管的左端以及床架后纵管的左端升降连接。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升降外撑架的左端固定有一升降外撑架转轴,该升降外撑架转轴的前端在对应于所述底架前纵管缺口的位置与所述底架前纵管连接座转动连接,而升降外撑架转轴的后端在对应于底架后纵管缺口的位置与所述的底架后纵管连接座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内撑架的中部构成有一升降内撑架支撑管,所述的撑架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升降外撑架转轴与所述升降内撑架支撑管之间,所述升降外撑架的中部前侧以及中部后侧各通过撑架铰接销轴分别与所述升降内撑架的中部前侧以及中部后侧铰接。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撑架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撑架升降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和一撑架升降电动推杆,撑架升降电动推杆驱动电机与撑架升降电动推杆传动配合并且由撑架升降电动推杆连同撑架升降电动推杆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架(1) 和位于底架(1) 的上方的一床架(2);一升降外撑架(3)和一升降内撑架(4),升降外撑架(3)的左端与所述底架(1)的左端铰接,而升降外撑架(3)的右端与所述床架(2)的右端滑动配合,升降内撑架(4)对应于升降外撑架(3)内,该升降内撑架(4)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床架(2)的左端,升降内撑架(4)的中部与升降外撑架(3)铰接,而升降内撑架(4)的右端与所述底架(1)的右端滑动配合;一翻转背架(5),该翻转背架(5)的左端移动地与所述床架(2)的中部连接,而翻转背架(5)的右端构成为自由端;一翻转脚架(6),该翻转脚架(6)对应于翻转背架(5)的左侧并且该翻转脚架(6)的右端与所述床架(2)的中部铰接,而翻转脚架(6)的左端与床架(2)的左端升降连接;一撑架升降驱动机构(7),该撑架升降驱动机构(7)连接在所述升降外撑架(3)的左端与所述升降内撑架(4)的中部之间;一翻转背架升降驱动机构(8),该翻转背架升降驱动机构(8)连接在所述床架(2)的中部与所述翻转背架(5)的左端之间;一翻转脚架驱动机构(9),该翻转脚架驱动机构(9)连接在所述床架(2)的中部与所述翻转脚架(6)的中部之间,其中:所述升降内、外撑架(4、3)彼此形成×形的连动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架(1)和位于底架(1)的上方的一床架(2);一升降外撑架(3)和一升降内撑架(4),升降外撑架(3)的左端与所述底架(1)的左端铰接,而升降外撑架(3)的右端与所述床架(2)的右端滑动配合,升降内撑架(4)对应于升降外撑架(3)内,该升降内撑架(4)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床架(2)的左端,升降内撑架(4)的中部与升降外撑架(3)铰接,而升降内撑架(4)的右端与所述底架(1)的右端滑动配合;一翻转背架(5),该翻转背架(5)的左端移动地与所述床架(2)的中部连接,而翻转背架(5)的右端构成为自由端;一翻转脚架(6),该翻转脚架(6)对应于翻转背架(5)的左侧并且该翻转脚架(6)的右端与所述床架(2)的中部铰接,而翻转脚架(6)的左端与床架(2)的左端升降连接;一撑架升降驱动机构(7),该撑架升降驱动机构(7)连接在所述升降外撑架(3)的左端与所述升降内撑架(4)的中部之间;一翻转背架升降驱动机构(8),该翻转背架升降驱动机构(8)连接在所述床架(2)的中部与所述翻转背架(5)的左端之间;一翻转脚架驱动机构(9),该翻转脚架驱动机构(9)连接在所述床架(2)的中部与所述翻转脚架(6)的中部之间,其中:所述升降内、外撑架(4、3)彼此形成×形的连动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1)由底架前纵管(11)、底架后纵管(12)、底架左横管(13)以及底架右横管(14)组成,底架前纵管(11)、底架后纵管(12)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前后并行,底架左横管(13)的前端与底架前纵管(11)的左端固定,而底架左横管(13)的后端与底架后纵管(12)的左端固定,并且在底架左横管(13)的前端以及后端的下部各设置有一带有刹车装置的底架左万向轮(131),在底架前纵管(11)的右端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升降内撑架前导轨(111),该升降内撑架前导轨(111)的右端探出底架前纵管(11)的右端端面,在底架后纵管(12)的右端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升降内撑架后导轨(121),该升降内撑架后导轨(121)的右端探出底架后纵管(12)的右端端面,底架右横管(14)的前端与升降内撑架前导轨(111)的右端固定,而底架右横管(14)的后端与升降内撑架后导轨(121)的右端固定,并且在底架右横管(14)的前端以及后端的下部各设置有一带有刹车装置的底架右万向轮(141),其中,在所述底架前纵管(11)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升降外撑架(3)的左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底架前纵管缺口(112),而在所述底架后纵管(12)的左端并且在同样对应于升降外撑架(3)的左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底架后纵管缺口(122),该底架后纵管缺口(122)与所述的底架前纵管缺口(112)相对应,并且在对应于底架前纵管缺口(112)的位置固定有一底架前纵管连接座(1121),而在对应于底架后纵管缺口(122)的位置固定有一底架后纵管连接座(1221),所述升降外撑架(3)的左端在对应于底架前纵管缺口(112)以及底架后纵管缺口(122)的位置与所述底架(1)的左端铰接;所述升降内撑架(4)的右端具有一升降内撑架滑动横梁(42),该升降内撑架滑动横梁(42)的前端与所述升降内撑架前导轨(111)滑动配合,而后端与所述升降内撑架后导轨(121)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2)由床架前纵管(21)、床架后纵管(22)、床架左横管(23)以及床架右横管(24)组成,床架前纵管(21)、床架后纵管(22)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前后并行,并且在该床架前纵管(21)的中部与床架后纵管(22)的中部之间固定有一床架第一中间横管Ⅰ(25)以及一床架第二中间横管Ⅱ(26),该床架第一中间横管Ⅰ(25)以及床架第二中间横管Ⅱ(26)彼此左右对应,床架左横管(23)固定在床架前纵管(21)、床架后纵管(22)的左端之间,而床架右横管(24)固定在床架前纵管(21)、床架后纵管(22)的右端之间,所述升降外撑架(3)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床架第二中间横管Ⅱ(26)与床架右横管(24)之间的位置同时与所述床架前纵管(21)以及床架后纵管(22)的右端滑动配合;所述升降内撑架(4)的左端在对应于所述床架第一中间横管Ⅰ(25)与床架左横管(23)之间的位置同时与所述床架前纵管(21)以及床架后纵管(22)的左端铰接;所述翻转背架(5)的左端在对应于所述床架第二中间横管Ⅱ(26)的右侧的位置移动地与所述床架前纵管(21)以及床架后纵管(22)的中部连接;所述翻转脚架(6)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床架第一中间横管Ⅰ(25)的左侧的位置同时与所述床架前纵管(21)以及床架后纵管(22)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翻转背架(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翻转背架连接管(54),所述的翻转背架升降驱动机构(8)连接在所述床架第二中间横管Ⅱ(26)与翻转背架连接管(54)之间;所述翻转脚架(6)的中部是断开的,在该断开的位置通过翻转脚架铰接架(61)铰接连接,所述翻转脚架驱动机构(9)连接在翻转脚架铰接架(61)与所述床架第一中间横管Ⅰ(25)之间,其中,翻转脚架(6)的左端与所述床架前纵管(21)的左端以及床架后纵管(22)的左端升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外撑架(3)的左端固定有一升降外撑架转轴(31),该升降外撑架转轴(31)的前端在对应于所述底架前纵管缺口(112)的位置与所述底架前纵管连接座(1121)转动连接,而升降外撑架转轴(31)的后端在对应于底架后纵管缺口(122)的位置与所述的底架后纵管连接座(1221)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内撑架(4)的中部构成有一升降内撑架支撑管(41),所述的撑架升降驱动机构(7)连接在所述升降外撑架转轴(31)与所述升降内撑架支撑管(41)之间,所述升降外撑架(3)的中部前侧以及中部后侧各通过撑架铰接销轴(32)分别与所述升降内撑架(4)的中部前侧以及中部后侧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康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架升降驱动机构(7)包括一撑架升降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平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