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88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枕,该颈枕包括枕芯、枕套,枕芯包括后颈部枕体、一对设置于后颈部枕体两端的侧颈部枕体,侧颈部枕体上端面的内侧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供使用者的下颌部嵌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凹槽供使用者的下颌部嵌入,在不影响侧颈部枕体对头部进行支撑的情况下,为下颌部提供一定的容纳空间,避免下颌部出现压迫感,从而提高整个颈枕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枕
本技术涉及颈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颈枕。
技术介绍
颈枕是枕在脖子下的一种枕头,其主要作用就是预防和治疗颈椎病,降低使用者的颈静脉压迫,减缓疲劳。中国专利CN206543091U公开了一种颈枕,该颈枕包括枕套、套设在枕套内的枕芯以及分别连接在枕套两端端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正面扣,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正面扣扣合的第二正面扣,枕套的中心区域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正面扣或第二正面扣扣合的背面扣。上述颈枕在使用时,通常将枕芯围绕在使用者的脖颈上,以用于对头部和颈部进行支撑,避免使用者的颈部出现酸痛感。但是上述颈枕在使用时,枕芯通常会顶紧下颌部,导致下颌部出现压迫感,降低其使用舒适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枕,具有高舒适度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颈枕,包括枕芯、枕套,所述枕芯包括后颈部枕体、一对设置于所述后颈部枕体两端的侧颈部枕体,所述侧颈部枕体上端面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使用者的下颌部嵌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使用上述颈枕时,驱动一对侧颈部枕体相互远离,然后将整个颈枕围绕围绕颈部,与此同时,使用者的下颌部完全嵌入凹槽内,因此在不影响侧颈部枕体对头部进行支撑的情况下,为下颌部提供一定的容纳空间,避免下颌部出现压迫感,从而更加贴合人体特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当应用,提高整个颈枕的使用舒适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颈部枕体背离所述后颈部枕体的一端外侧向上延伸设置有圆弧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呈圆弧过渡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偏转头部时,通过设置支撑部对使用者的腮部进行支撑,避免出现悬空现象,从而提高整个侧颈部枕体的支撑效果,缓解使用者的疲劳程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颈部枕体上端面的外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侧颈部枕体的中部,且用于供使用者的耳部嵌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整个颈枕围绕使用者的颈部时,侧颈部枕体的上端面中部位于使用者耳部的下方,此时通过设置容纳槽供使用者的耳部嵌入,避免使用者的耳部出现闷热感或压迫感,从而更加贴合人体特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当应用,从而提高整个颈枕的使用舒适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颈部枕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侧颈部枕体的中部,且用于供使用者的肩部嵌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颈枕围绕使用者的颈部时,侧颈部枕体下端面的中部抵触于使用者的肩部,此时通过设置卡槽供使用者的肩部嵌入,避免使用者的肩部出现压迫感,从而更加贴合人体特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当应用,提高整个颈枕的使用舒适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颈部枕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圆弧状的陷入槽,所述陷入槽位于所述后颈部枕体的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人体的颈椎部位置略高于肩部位置,因此当颈枕围绕使用者的颈部时,后颈部枕体下端面的中部横跨使用者的颈椎部,此时通过设置陷入槽供使用者的颈椎部嵌入,避免使用者的颈椎部出现压迫感,从而更加贴合人体特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当应用,提高整个颈枕的使用舒适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颈部枕体背离所述侧颈部枕体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位于所述后颈部枕体的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两个侧颈部枕体相互远离时,侧颈部枕体带动后颈部枕体发生弹性形变,此时通过设置缓冲槽,使得后颈部枕体可以沿着缓冲槽位置折叠,并利用缓冲槽为后颈部枕体提供形变空间,从而使得驱动两个侧颈部枕体相互远离的过程更加轻松,并且可以避免后颈部枕体出现褶皱而影响其美观程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枕套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片,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公扣,另一个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一对供所述公扣扣合的母扣,一对所述母扣沿所述连接片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片,并在连接片上设置相互扣合的公扣和母扣,利用公扣和母扣的配合,使得枕套可以形成完整的闭环,从而将整个颈枕稳固的固定在使用者的颈部上,避免出现脱落现象。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枕套的背侧设置有长条形的嵌入口,所述嵌入口内设置有拉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嵌入口以及拉链的配合,实现枕套的可拆卸和方便拆卸,因此使得枕套的拆卸清洗过程更加轻松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枕套的材质为透气网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透气网布具有超强的透气性和吸汗性,因此可以将使用者颈部的汗液进行及时吸纳,避免使用者的进步出现闷热感,提高使用舒适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枕芯的材质为高回弹性海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高回弹海绵材质具有超强的回弹性与透气性,并具有较低的邂后损失和较高的压缩负荷比值,其自动塑型的能力可以更加完美的贴合人体特征,降低颈部的疼痛感,提高了整个颈枕的舒适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凹槽供使用者的下颌部嵌入,在不影响侧颈部枕体对头部进行支撑的情况下,为下颌部提供一定的容纳空间,避免下颌部出现压迫感,从而提高整个颈枕的使用舒适度;2.通过设置容纳槽供使用者的耳部嵌入,通过设置卡槽供使用者的肩部嵌入,通过设置陷入槽供使用者的颈椎部嵌入,避免使用者的耳部、肩部以及颈椎部出现压迫感,提高整个颈枕的使用舒适度;3.通过设置连接片以及公扣和母扣,使得枕套可以形成完整的闭环,从而将整个颈枕稳固的固定在使用者的颈部上,避免出现脱落现象;4.通过设置嵌入口以及拉链的配合,实现枕套的可拆卸和方便拆卸,因此使得枕套的拆卸清洗过程更加轻松方便;5.通过设置强透气性的枕芯和枕套,避免使用者的颈部出现闷热感,从而提高使用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枕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嵌入口和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卡槽和陷入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枕芯;11、后颈部枕体;12、侧颈部枕体;2、枕套;21、连接片;22、公扣;23、母扣;24、嵌入口;25、拉链;3、凹槽;4、支撑部;5、容纳槽;6、卡槽;7、陷入槽;8、缓冲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颈枕,包括高回弹性海绵的枕芯1和透气网布材质的枕套2,枕套2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片21,其中一个连接片21上设置有公扣22,另一个连接片21上设置有一对供公扣22扣合的母扣23,一对母扣23沿连接片2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当使用上述颈枕时,将颈枕围绕在使用者的脖颈上,同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选择合适位置的母扣23后,将公扣22扣合于母扣23上,使得整个颈枕形成闭环。此时即可利用颈枕对头部和颈部进行支撑,避免使用者的颈部出现酸痛感。如图2、图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枕,包括枕芯(1)、枕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1)包括后颈部枕体(11)、一对设置于所述后颈部枕体(11)两端的侧颈部枕体(12),所述侧颈部枕体(12)上端面的内侧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用于供使用者的下颌部嵌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枕,包括枕芯(1)、枕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1)包括后颈部枕体(11)、一对设置于所述后颈部枕体(11)两端的侧颈部枕体(12),所述侧颈部枕体(12)上端面的内侧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用于供使用者的下颌部嵌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颈部枕体(12)背离所述后颈部枕体(11)的一端外侧向上延伸设置有圆弧状的支撑部(4),所述支撑部(4)的内侧壁与所述凹槽(3)的侧壁呈圆弧过渡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颈部枕体(12)上端面的外侧设置有容纳槽(5),所述容纳槽(5)位于所述侧颈部枕体(12)的中部,且用于供使用者的耳部嵌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颈部枕体(12)的下端面设置有卡槽(6),所述卡槽(6)位于所述侧颈部枕体(12)的中部,且用于供使用者的肩部嵌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颈部枕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有福王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三匠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