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福龙专利>正文

一种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854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包括桌板、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桌板的上端固定有外限位环a、内限位环a,第一转盘的下端固定有外限位环b、内限位环b,桌板的中心处设有定位柱,第二转盘的下端设有定位套,定位柱的上端与定位套之间设有轴承,第一转盘的中部设有便于定位柱伸出的穿孔,且穿孔处固定有若干下连接座,第一转盘的下端固定有若干上连接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第一转盘上固定下连接座,在第二转盘上固定上连接座,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未连接时两个转盘独立转动,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利用顶杆连接时两个转盘同步转动;第二转盘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盘,便于放置饮料瓶或酒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
本技术涉及旋转桌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
技术介绍
民以食为天,吃就是人生中一件大事。吃饭时的舒适度与餐桌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多人聚餐及婚庆婚宴时,餐桌的设计和选型尤为重要。通常的“多人圆形餐桌”都是由起支撑作用的桌架、放置在桌架上的桌面和放置于桌面上的转盘构成。吃饭时众人围坐一周,通过转动转盘就可以吃到想吃的菜。目前的餐桌转盘都是作为餐桌的桌面用于放置餐具。由于转盘的面积有限,上菜后每道菜占据一个菜盘,每逢大型聚餐所点的菜品较多时,而菜盘也往往比较大,会造成菜盘摆不开或菜盘堆积而造成的“盘罗盘、菜压菜”的情况发生,餐桌桌面的有效空间利用率低。同时,在服务员摆菜时菜盘总是会超出转盘,从而在转动转盘的过程中,转盘上的餐具会碰到或碰倒饮料瓶、酒瓶等瓶子,有时会撒到客人身上,极为不便。为此,公开号为CN108523413A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多层旋转餐桌转盘,包括旋转餐桌转盘和转盘基座,旋转餐桌转盘分上层转盘和下层转盘,上层转盘和下层转盘分别绕所述转盘基座旋转,上层转盘的边缘开有缺口,下层转盘上设有多处孔洞,每个孔洞下方都具有网兜或小箱或袋子,孔洞和其下方的网兜或小箱或袋子组成可摆放饮料瓶的贮物空间。这种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在使用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转盘只能独立旋转,不能根据需要转变为同时旋转;二是缺口的设计会导致所在桌面强度降低,使用安全性较差,需要新的方式存储饮料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包括桌板、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桌板的外径大于其上方第一转盘的外径,所述第一转盘的外径大于其上方第二转盘的外径,所述桌板的上端固定有轴线位置重合的外限位环a、内限位环a,所述第一转盘的下端固定有轴线位置重合的外限位环b、内限位环b,所述外限位环a与外限位环b滑动连接,所述内限位环a与内限位环b滑动连接,所述桌板的中心处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转盘的下端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柱的上端与定位套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转盘的中部设有便于定位柱伸出的穿孔,且穿孔处固定有若干下连接座,所述第一转盘的下端固定有若干上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的下部设有压板部和托板部,所述压板部和托板部之间形成有夹持第一转盘用的夹持区,所述座体设有转向区和位于其下方的活动区,所述转向区、活动区沿竖直方向穿设有顶杆,所述转向区中沿水平方向穿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内端限制在座体中,外端面与座体的外侧面平齐,且该外端面向内开设有便于扳手驱动其转动的扳手槽,所述驱动杆与顶杆之间形成有齿轮齿条转向机构;所述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一一对应,且所述上连接座的下端开设有与顶杆配合的顶槽。进一步地,上述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中,所述齿轮齿条转向机构包括位于驱动杆上的齿轮以及位于顶杆上的齿条,所述齿轮和齿条相互啮合,通过驱动杆的转动带动顶杆沿竖直方向的位移。进一步地,上述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中,所述第一转盘的穿孔处沿周部均匀固定有3-6个下连接座。进一步地,上述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中,所述下连接座的座体通过粘接方式与第一转盘固定。进一步地,上述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中,所述顶杆伸入顶槽中时,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同步旋转;所述顶杆从顶槽中脱离时,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各自独立旋转。进一步地,上述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中,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由玻璃材料制成。进一步地,上述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中,所述定位柱的上端固定有从第二转盘中穿过的辅助立柱,所述辅助立柱的上端固定有便于摆放饮料瓶或酒瓶的固定盘。进一步地,上述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中,所述固定盘的外径小于第二转盘的外径,所述固定盘也由玻璃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在第一转盘上固定下连接座,在第二转盘上固定上连接座,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未连接时两个转盘独立转动,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利用顶杆连接时两个转盘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在第二转盘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盘,便于放置饮料瓶或酒瓶。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下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桌板,2-第一转盘,3-第二转盘,4-外限位环a,5-内限位环a,6-外限位环b,7-内限位环b,8-定位柱,9-定位套,10-下连接座,101-座体,102-压板部,103-托板部,104-转向区,105-活动区,106-顶杆,107-驱动杆,108-扳手槽,11-上连接座,111-顶槽,12-辅助立柱,13-固定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包括桌板1、第一转盘2和第二转盘3,桌板1的外径大于其上方第一转盘2的外径,第一转盘2的外径大于其上方第二转盘3的外径。桌板1主要用于放置吃饭用的碗筷,第一转盘2和第二转盘3主要用于摆放菜盘。桌板1的上端固定有轴线位置重合的外限位环a4、内限位环a5,第一转盘2的下端固定有轴线位置重合的外限位环b6、内限位环b7,外限位环a4与外限位环b6滑动连接,内限位环a5与内限位环b7滑动连接。外限位环a4、内限位环a5的上端设有环形滑槽,外限位环b6、内限位环b7的下端设有与滑槽截面形状配合的滑块,滑块可设置为环形或者弧形。桌板1的中心处设有定位柱8,第二转盘3的下端设有定位套9,定位柱8的上端与定位套9之间设有轴承,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第一转盘2的中部设有便于定位柱8伸出的穿孔,且穿孔处固定有若干下连接座10,第一转盘2的下端固定有若干上连接座11。下连接座10包括座体101,座体101的下部设有压板部102和托板部103,压板部102和托板部103之间形成有夹持第一转盘2用的夹持区。座体101设有转向区104和位于其下方的活动区105,转向区104、活动区105沿竖直方向穿设有顶杆106,转向区104中沿水平方向穿设有驱动杆107。驱动杆107的内端限制在座体101中,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包括桌板、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桌板的外径大于其上方第一转盘的外径,所述第一转盘的外径大于其上方第二转盘的外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的上端固定有轴线位置重合的外限位环a、内限位环a,所述第一转盘的下端固定有轴线位置重合的外限位环b、内限位环b,所述外限位环a与外限位环b滑动连接,所述内限位环a与内限位环b滑动连接,所述桌板的中心处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转盘的下端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柱的上端与定位套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转盘的中部设有便于定位柱伸出的穿孔,且穿孔处固定有若干下连接座,所述第一转盘的下端固定有若干上连接座;/n所述下连接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的下部设有压板部和托板部,所述压板部和托板部之间形成有夹持第一转盘用的夹持区,所述座体设有转向区和位于其下方的活动区,所述转向区、活动区沿竖直方向穿设有顶杆,所述转向区中沿水平方向穿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内端限制在座体中,外端面与座体的外侧面平齐,且该外端面向内开设有便于扳手驱动其转动的扳手槽,所述驱动杆与顶杆之间形成有齿轮齿条转向机构;所述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一一对应,且所述上连接座的下端开设有与顶杆配合的顶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叠加的旋转桌面,包括桌板、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桌板的外径大于其上方第一转盘的外径,所述第一转盘的外径大于其上方第二转盘的外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的上端固定有轴线位置重合的外限位环a、内限位环a,所述第一转盘的下端固定有轴线位置重合的外限位环b、内限位环b,所述外限位环a与外限位环b滑动连接,所述内限位环a与内限位环b滑动连接,所述桌板的中心处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转盘的下端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柱的上端与定位套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转盘的中部设有便于定位柱伸出的穿孔,且穿孔处固定有若干下连接座,所述第一转盘的下端固定有若干上连接座;
所述下连接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的下部设有压板部和托板部,所述压板部和托板部之间形成有夹持第一转盘用的夹持区,所述座体设有转向区和位于其下方的活动区,所述转向区、活动区沿竖直方向穿设有顶杆,所述转向区中沿水平方向穿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内端限制在座体中,外端面与座体的外侧面平齐,且该外端面向内开设有便于扳手驱动其转动的扳手槽,所述驱动杆与顶杆之间形成有齿轮齿条转向机构;所述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一一对应,且所述上连接座的下端开设有与顶杆配合的顶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叠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福龙
申请(专利权)人:蔡福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