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峻宜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80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包括鱼缸以及固定于鱼缸顶部开口处的栽培皿,所述鱼缸的内部安装有漏斗隔板,鱼缸的底壁内安装有动力机构,漏斗隔板的漏口处固定有输水管;所述栽培皿的内周面上安装有栽培板和根须网,栽培皿一端加工的通孔上连接有延伸至鱼缸内的排液管。本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种植物穿过小孔栽培到根须网上,抽泵工作后,产生的负压将鱼缸内的水经过输水管排放到进液管内,在利用硝化处理合成种植物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如磷、钾、钙、镁、硫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然后将液体经过送液管和主心管送到栽培皿内,给种植物吸收,排液管的阀门打开后,继续将水排出鱼缸内,进行有机的循环。

An ecological fish tank with organic circulation and soilless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保
,具体为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
技术介绍
鱼缸是一种常见的水族容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人们对休闲娱乐生活的要求越来越明显,在家里或庭院中养些色彩艳丽的观赏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饲养观赏鱼几乎不占用空间;经济费用可以依人而定;条件相对简单,有水即可。养殖观赏鱼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水中所释放出来的负离子和水蒸气还可过滤和湿润空气,给人营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养鱼即养水”,水质对水族箱内的水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换水不及时,随着残饵以及鱼类排泄物的增多,使其中水体因大量的饵料残余和排泄物而富含养份,但是直接导致水体内氨氮含量增高、溶氧下降、水质恶化,将严重影响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因此养鱼过程中要经常给鱼缸换水,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麻烦,而水处理装置多以过滤为主,虽然也有吸附但成本较高,而无士栽培是将植物在水中种植的技术,但水中要加入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份,用前者的水来作后者所用的水,正好互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具有两者生态互补,达到有机循环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包括鱼缸以及固定于鱼缸顶部开口处的栽培皿,所述鱼缸的内部安装有漏斗隔板,鱼缸的底壁内安装有动力机构,漏斗隔板的漏口处固定有输水管。所述栽培皿的内周面上安装有栽培板和根须网,栽培皿一端加工的通孔上连接有延伸至鱼缸内的排液管,栽培板上分布有多个小孔,根须网上缠绕的种植物顶端穿过小孔至栽培皿的外部。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抽泵、进液管、送液管和主心管,进液管和送液管的一端端口分别通过法兰连接在抽泵的进口和出口处,输水管和主心管的底端固定在鱼缸的底壁上,输水管与进液管的另一端端口通过法兰连接,主心管与送液管的另一端端口通过法兰连接,所述主心管穿过漏斗隔板、栽培皿和栽培板与盖板啮合。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底面上分布有灯泡,盖板中心处焊接带有内螺纹的套管,主心管的顶部旋入套管内。优选的,所述主心管上还加工有与高于根须网平面的槽孔,主心管与漏斗隔板的连接处采用密封工艺处理。优选的,所述抽泵与进液管的连接处加装有硝化床和滤网。优选的,所述排液管上安装有阀门,排液管的端口位于鱼缸内液面以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种植物穿过小孔栽培到根须网上,根须网让种植物可以将尾端的根须固定在上面,达到对植物的固定目的,抽泵工作后,产生的负压将鱼缸内的水经过输水管排放到进液管内,在利用硝化处理合成种植物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如磷、钾、钙、镁、硫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然后将液体经过送液管和主心管送到栽培皿内,给种植物吸收,排液管的阀门打开后,继续将水排出鱼缸内,进行有机的循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二的放大A图。图中:1、鱼缸;11、漏斗隔板;111、输水管;2、栽培皿;21、栽培板;211、小孔;22、根须网;23、排液管;3、动力机构;31、抽泵;32、进液管;33、送液管;34、主心管;4、种植物;5、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包括鱼缸1以及固定于鱼缸1顶部开口处的栽培皿2,栽培皿2是固定在鱼缸1的开口上,鱼缸1的内部安装有漏斗隔板11,漏斗隔板11将鱼缸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使得漏斗隔板11上部的鱼缸1内存放水,漏斗隔板11下部的鱼缸1内是没有水的,鱼缸1的底壁内安装有动力机构3,漏斗隔板11的漏口处固定有输水管111,动力机构3在干燥的环境下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输水管111可以将鱼缸1内的水向下排放。请参阅图2,动力机构3包括抽泵31、进液管32、送液管33和主心管34,进液管32和送液管33的一端端口分别通过法兰连接在抽泵31的进口和出口处,抽泵31与进液管32的连接处加装有硝化床和滤网,硝化床和滤网对鱼缸1内的水起到过滤和硝化的作用,硝化床内的硝化细菌将对鱼有毒的氨转化成了对植物有用的硝酸盐,鱼通过消化系统排出固体鱼便,植物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如磷、钾、钙、镁、硫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则要等固体鱼便分解后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输水管111和主心管34的底端固定在鱼缸1的底壁上,输水管111与进液管32的另一端端口通过法兰连接,输水管111与进液管32可以竖直固定在上面,主心管34与送液管33的另一端端口通过法兰连接,主心管34穿过漏斗隔板11、栽培皿2和栽培板21与盖板5啮合,主心管34上还加工有与高于根须网22平面的槽孔,主心管34可以将处理后的鱼缸1内的液体送到栽培皿2内供种植物4吸收养分,主心管34与漏斗隔板11的连接处采用密封工艺处理,盖板5的底面上分布有灯泡,盖板5中心处焊接带有内螺纹的套管,主心管34的顶部旋入套管内,灯泡可以在阴天或者雨天暂时代替太阳,盖板5可以通过旋转来调节高度,从而适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高度变化。请参阅图3,栽培皿2的内周面上安装有栽培板21和根须网22,栽培皿2一端加工的通孔上连接有延伸至鱼缸1内的排液管23,排液管23上安装有阀门,排液管23的端口位于鱼缸1内液面以下,排液管23的阀门打开后,栽培皿2内的液体回流到鱼缸1内,栽培板21上分布有多个小孔211,小孔211内栽植种植物4,根须网22上缠绕的种植物4顶端穿过小孔211至栽培皿2的外部,根须网22让种植物4可以将尾端的根须固定在上面,达到对植物的固定目的。工作原理:小孔211内栽植种植物4,根须网22上缠绕的种植物4顶端穿过小孔211至栽培皿2的外部,种植物4穿过小孔211栽培到根须网22上,栽培板21上分布有多个小孔211,根须网22让种植物4可以将尾端的根须固定在上面,达到对植物的固定目的,抽泵31工作后,产生的负压将鱼缸1内的水经过输水管111排放到进液管32内,在利用硝化处理合成种植物4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如磷、钾、钙、镁、硫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然后将液体经过送液管33和主心管34送到栽培皿2内,给种植物4吸收,排液管23的阀门打开后,继续将水排出鱼缸1内,进行有机的循环。综上所述:本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种植物4穿过小孔211栽培到根须网22上,根须网22让种植物4可以将尾端的根须固定在上面,达到对植物的固定目的,抽泵31工作后,产生的负压将鱼缸1内的水经过输水管111排放到进液管32内,在利用硝化处理合成种植物4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如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包括鱼缸(1)以及固定于鱼缸(1)顶部开口处的栽培皿(2),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缸(1)的内部安装有漏斗隔板(11),鱼缸(1)的底壁内安装有动力机构(3),漏斗隔板(11)的漏口处固定有输水管(111);/n所述栽培皿(2)的内周面上安装有栽培板(21)和根须网(22),栽培皿(2)一端加工的通孔上连接有延伸至鱼缸(1)内的排液管(23),栽培板(21)上分布有多个小孔(211),根须网(22)上缠绕的种植物(4)顶端穿过小孔(211)至栽培皿(2)的外部;/n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抽泵(31)、进液管(32)、送液管(33)和主心管(34),进液管(32)和送液管(33)的一端端口分别通过法兰连接在抽泵(31)的进口和出口处,输水管(111)和主心管(34)的底端固定在鱼缸(1)的底壁上,输水管(111)与进液管(32)的另一端端口通过法兰连接,主心管(34)与送液管(33)的另一端端口通过法兰连接,所述主心管(34)穿过漏斗隔板(11)、栽培皿(2)和栽培板(21)与盖板(5)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包括鱼缸(1)以及固定于鱼缸(1)顶部开口处的栽培皿(2),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缸(1)的内部安装有漏斗隔板(11),鱼缸(1)的底壁内安装有动力机构(3),漏斗隔板(11)的漏口处固定有输水管(111);
所述栽培皿(2)的内周面上安装有栽培板(21)和根须网(22),栽培皿(2)一端加工的通孔上连接有延伸至鱼缸(1)内的排液管(23),栽培板(21)上分布有多个小孔(211),根须网(22)上缠绕的种植物(4)顶端穿过小孔(211)至栽培皿(2)的外部;
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抽泵(31)、进液管(32)、送液管(33)和主心管(34),进液管(32)和送液管(33)的一端端口分别通过法兰连接在抽泵(31)的进口和出口处,输水管(111)和主心管(34)的底端固定在鱼缸(1)的底壁上,输水管(111)与进液管(32)的另一端端口通过法兰连接,主心管(34)与送液管(33)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峻宜
申请(专利权)人:刘峻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