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415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箱,包括箱体、箱盖和箱门,箱盖设置在箱体上方,箱体上铰接有箱门,箱体侧面可拆卸连接有通风窗;通风窗包括第一透风窗和第二透风窗,第一透风窗包括第一窗框,第一窗框上固定有第一透风块,第一透风块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风栅格,第二透风窗包括第二窗框,第二窗框上固定有第二透风块,第二透风块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风栅格,第一透风栅格和第二透风栅格交错设置,第一透风块靠近第一排水孔一侧固定安装有滤网,除尘结构与滤网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雨天无需人为操作就可以在散热同时起到防雨效果,还方便对滤网的清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通风窗方便拆卸可重复使用,具有防雨散热阻尘的三重作用。

A distribu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配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装置,配电箱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它把上一级配电装置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配电箱内部电路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过高会造成电流电压不稳定,而且配电箱大多需要在室外使用,一方面时间久了配电箱内容易积尘,会腐蚀配电箱内裸露的元器件,长时间可能导致绝缘度降低、短路、接地等故障,甚至可能导致触电的危险;另一方面在雨天天气时,雨水容易渗入配电箱内,造成配电箱内的电气元件短路、损坏,影响配电箱的正常使用。而现有的配电箱,在下雨时,需要人为去关闭通风口,以起到防雨的作用,但是此时配电箱为密闭状态,无法进行散热,因此亟需一种在防雨的同时又可以散热的配电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开关柜在雨天具有防雨功能的同时散热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配电箱,包括箱体、箱盖和箱门,所述箱盖设置在箱体上方,所述箱体上铰接有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侧面可拆卸连接有通风窗;所述通风窗包括第一透风窗和第二透风窗,所述第一透风窗包括第一窗框,所述第一窗框上固定有第一透风块,所述第一透风块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风栅格,相邻的所述第一透风栅格之间间距相同,所述第二透风窗包括第二窗框,所述第二窗框上固定有第二透风块,所述第二透风块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风栅格,相邻的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之间间距相同,所述第一透风栅格和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窗框和所述第二窗框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窗框两侧设置有矩形通孔,所述第二窗框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矩形通孔和所述滑槽尺寸相同;所述第一透风块靠近第一排水孔一侧固定安装有滤网,除尘结构与所述滤网接触连接,所述除尘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风窗和所述第二透风窗之间,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刷子、连接板、立柱和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透风窗滑动连接,所述刷子固定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两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立柱,所述立柱底部固定有所述滑块,所述立柱与所述矩形通孔适配,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适配。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风窗和所述第二透风窗上均开设有螺孔。优选的,所述第二窗框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透风块相对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风窗安装有挡板一侧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一透风窗未安装第一透风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透风窗另一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风栅格的宽度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之间间距,所述第二透风栅格的宽度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透风栅格之间间距。优选的,所述挡板高度为所述通风窗三分之一高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箱体上安装通风窗,并将通风窗上的两层透风栅格交错设置,且在通风窗靠近箱体位置安装挡板,实现了对配电箱内部的通风散热,且在雨天时,也无需人为操作就可以在散热的同时起到防雨的效果,而且本技术在通风窗内还安装有滤网和刷子,可以阻止灰尘进入配电箱内,还方便对滤网的清洁,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通风窗方便拆卸可重复使用,具有防雨散热阻尘的三重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透风窗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二透风窗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二透风窗的后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除尘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通风窗的横向剖面图。图中:1、箱体;2、箱盖;3、箱门;4、通风窗;5、第一透风窗;6、第二透风窗;7、第一窗框;8、第一透风块;9、第一透风栅格;10、第一排水孔;11、矩形通孔;12、第二窗框;13、第二透风块;14、第二透风栅格;15、第二排水孔;16、挡板;17、滑槽;18、连接板;19、刷子;20、滑块;21立柱;22、滤网。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6,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配电箱,包括箱体1、箱盖2和箱门3,箱盖2设置在箱体1上方,箱体1上铰接有箱门3,为使配电箱能够散热,在箱体1侧面可拆卸连接有通风窗4,通风窗4包括第一透风窗5和第二透风窗6,为了配电箱在雨天能够防雨的同时能够散热,第一透风窗5包括第一窗框7,第一窗框7上固定有第一透风块8,第一透风块8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风栅格9,相邻的第一透风栅格9之间间距相同,第二透风窗6包括第二窗框12,第二窗框12上固定有第二透风块13,第二透风块13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风栅格14,相邻的所述第二透风栅格14之间间距相同,第一透风栅格9和所述第二透风栅格14交错设置,第一窗框7和所述第二窗框12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水孔10和第二排水孔15,第一窗框7两侧设置有矩形通孔11,第二窗框12两侧设置有滑槽17,矩形通孔11和滑槽17尺寸相同;第一透风块8靠近第一排水孔10一侧固定安装有滤网22,除尘结构与滤网22接触连接,除尘结构设置在第一透风窗5和第二透风窗6之间,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刷子19、连接板18、立柱21和滑块20,所述滑块20与所述第二透风窗6滑动连接,所述刷子19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8上,所述连接板18两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立柱21,所述立柱21底部固定有所述滑块20,所述立柱21与所述矩形通孔11适配,所述滑块20与所述滑槽17适配。此结构在雨天时,不需要关闭通风窗4,可以利用交错设置的栅格将雨水挡在配电箱外面,而且滤网22还可以起到缓流的作用,保证雨水不能够进入配电箱内,阻挡下来的雨水顺着排水孔排出通风窗4,此过程无需人为操作,就可实现防雨散热的功能;在晴天时,滤网22还可以起到拦截作用,将尘土等阻挡在通风窗4外,防止配电箱内部积尘,避免了配电箱内裸露的元器件被积尘腐蚀;当滤网22上的尘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使用除尘机构,在矩形通孔11范围内移动立柱21,使滑块20在滑槽17内滑动,并带动刷子19对滤网22进行清理,保证滤网22良好的通风。进一步优化方案,在第一透风窗5和第二透风窗6上均开设有螺孔,通过螺栓配合螺孔使用,将通风窗4固定在箱体1上,方便了通风窗4的安装拆卸,可以将损坏配电箱上的通风窗4拆卸下来,安装在其他配电箱上使用,使通风窗4能够被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窗框12固定安装有挡板16,挡板16与第二透风块13相对设置,挡板16高度为通风窗4三分之一高度,设置挡板16可以防止雨水在第一透风块8和第二透风块13之间溅射到配电箱内部,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由排水孔进入到通风窗4内的尘土进入到配电箱中,保护配电箱内的元器件不被损坏。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箱,包括箱体(1)、箱盖(2)和箱门(3),所述箱盖(2)设置在箱体(1)上方,所述箱体(1)上铰接有箱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侧面可拆卸连接有通风窗(4);所述通风窗(4)包括第一透风窗(5)和第二透风窗(6),所述第一透风窗(5)包括第一窗框(7),所述第一窗框(7)上固定有第一透风块(8),所述第一透风块(8)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风栅格(9),相邻的所述第一透风栅格(9)之间间距相同,所述第二透风窗(6)包括第二窗框(12),所述第二窗框(12)上固定有第二透风块(13),所述第二透风块(13)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风栅格(14),相邻的所述第二透风栅格(14)之间间距相同,所述第一透风栅格(9)和所述第二透风栅格(14)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窗框(7)和所述第二窗框(12)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水孔(10)和第二排水孔(15),所述第一窗框(7)两侧设置有矩形通孔(11),所述第二窗框(12)两侧设置有滑槽(17),所述矩形通孔(11)和所述滑槽(17)尺寸相同;所述第一透风块(8)靠近第一排水孔(10)一侧固定安装有滤网(22),除尘结构与所述滤网(22)接触连接,所述除尘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风窗(5)和所述第二透风窗(6)之间,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刷子(19)、连接板(18)、立柱(21)和滑块(20),所述滑块(20)与所述第二透风窗(6)滑动连接,所述刷子(19)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8)上,所述连接板(18)两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立柱(21),所述立柱(21)底部固定有所述滑块(20),所述立柱(21)与所述矩形通孔(11)适配,所述滑块(20)与所述滑槽(17)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包括箱体(1)、箱盖(2)和箱门(3),所述箱盖(2)设置在箱体(1)上方,所述箱体(1)上铰接有箱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侧面可拆卸连接有通风窗(4);所述通风窗(4)包括第一透风窗(5)和第二透风窗(6),所述第一透风窗(5)包括第一窗框(7),所述第一窗框(7)上固定有第一透风块(8),所述第一透风块(8)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风栅格(9),相邻的所述第一透风栅格(9)之间间距相同,所述第二透风窗(6)包括第二窗框(12),所述第二窗框(12)上固定有第二透风块(13),所述第二透风块(13)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风栅格(14),相邻的所述第二透风栅格(14)之间间距相同,所述第一透风栅格(9)和所述第二透风栅格(14)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窗框(7)和所述第二窗框(12)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水孔(10)和第二排水孔(15),所述第一窗框(7)两侧设置有矩形通孔(11),所述第二窗框(12)两侧设置有滑槽(17),所述矩形通孔(11)和所述滑槽(17)尺寸相同;所述第一透风块(8)靠近第一排水孔(10)一侧固定安装有滤网(22),除尘结构与所述滤网(22)接触连接,所述除尘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风窗(5)和所述第二透风窗(6)之间,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刷子(19)、连接板(18)、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夏晨阳朱华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华为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