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515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载板,背光载板形成有容置槽,容置槽的底壁设置有多个灯源;支撑框,支撑框与容置槽的侧壁连接,且支撑框远离容置槽的一侧凸出于容置槽的槽口设置;以及光学调控膜,光学调控膜包括本体和与本体周缘呈角度设置的调光部,调光部背向背光载板延伸设置,调光部与支撑框连接,本体和调光部盖合于容置槽的槽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背光模组实现均匀导光,提高用户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应用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中,将灯源和电路结构设于背灯源底部。灯源发出光线后,光线经由底部反射片后和表面扩散板实现散射,进而实现均匀的导出光线至显示区。但是,显示区的中部相比较于边缘的光线较为集中,导致显示区的中部比边角亮度较高,也就是说,由于显示区的边缘和中部的受光不同,导致显示区形成暗带。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旨在如何解决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载板,所述背光载板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置有多个灯源;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连接,且所述支撑框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设置;以及光学调控膜,所述光学调控膜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周缘呈角度设置的调光部,所述调光部背向所述背光载板延伸设置,所述调光部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调光部盖合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调控膜包括本体和多个所述调光部,所述本体的边和/或角与所述调光部连接;每一所述调光部与所述本体呈角度设置。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光部朝向所述背光载板的一侧呈弧面设置;所述支撑框邻近所述调光部的一侧设置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调光部一侧弧面配合的弧形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载板还包括凸设于所述容置槽侧壁的至少一个扣紧件,所述调光部设置有扣紧孔,所述扣紧件穿过所述扣紧孔与所述调光部可拆卸连接;或,所述背光载板还包括凸设于所述容置槽侧壁的至少一个扣紧件,所述支撑框设置有避让孔,所述调光部设置有扣紧孔,所述扣紧件穿过所述支撑框和所述扣紧孔与所述调光部可拆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灯源阵列排布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邻近所述容置槽侧壁的灯源对应所述本体与所述调光部的连接处设置。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本体至所述容置槽底壁的垂直距离为H,8mm≤H≤15mm;且/或,定义相邻两个所述灯源之间的间距为W,1mm≤W≤100mm;且/或,定义所述灯源至所述容置槽侧壁的最短垂直距离为D,1mm≤D≤80mm;且/或,定义所述调光部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θ,5°≤θ≤9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调控膜为亚克力材料;且/或,所述本体和所述调光部为一体热塑成型。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槽底壁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阵列排布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所述本体和所述调光部盖合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且所述本体与多个所述支撑柱抵持。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液晶玻璃和所述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载板,所述背光载板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置有多个灯源;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连接,且所述支撑框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设置;以及光学调控膜,所述光学调控膜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周缘呈角度设置的调光部,所述调光部背向所述背光载板延伸设置,所述调光部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调光部盖合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所述液晶玻璃设于所述光学调控膜背向所述背光载板的一侧。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液晶玻璃和所述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载板,所述背光载板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置有多个灯源;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连接,且所述支撑框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设置;以及光学调控膜,所述光学调控膜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周缘呈角度设置的调光部,所述调光部背向所述背光载板延伸设置,所述调光部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调光部盖合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所述液晶玻璃设于所述光学调控膜背向所述背光载板的一侧;或者,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载板,所述背光载板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置有多个灯源;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连接,且所述支撑框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设置;以及光学调控膜,所述光学调控膜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周缘呈角度设置的调光部,所述调光部背向所述背光载板延伸设置,所述调光部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调光部盖合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距离背光载板的底壁设置有光学调控膜,并在背光载板上设置灯源的结构,也就是说,灯源设置在光学调控膜和底壁之间,灯源发出光线,并通过光学调控膜实现光线的折射和散射,以此实现导出光线至液晶面板;另一方面,支撑框设于与容置槽的侧壁连接的结构,用于支撑光学调控膜,避免光学调控膜与背光载板支架发生摩擦,提高安装光学调控膜的稳定性;又一方面,光学调控膜包括本体和与本体周缘的边和/或角呈角度设置的调光部,以使得调光部与本体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增大光线的入射面积,且增大了光线入射至光学调控膜的角度,减少光线的反射率,提高光学调控膜周缘的角和或边的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背光模组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中背光模组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背光载板21弧形面11容置槽22避让孔12灯源3光学调控膜13扣紧件31本体131插销32调光部132锁紧盖321扣紧孔1321限位槽4支撑柱2支撑框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光载板,所述背光载板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置有多个灯源;/n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连接,且所述支撑框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设置;以及/n光学调控膜,所述光学调控膜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周缘呈角度设置的调光部,所述调光部背向所述背光载板延伸设置,所述调光部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调光部盖合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载板,所述背光载板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置有多个灯源;
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连接,且所述支撑框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设置;以及
光学调控膜,所述光学调控膜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周缘呈角度设置的调光部,所述调光部背向所述背光载板延伸设置,所述调光部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调光部盖合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调控膜包括本体和多个所述调光部,所述本体的边和/或角与所述调光部连接;
每一所述调光部与所述本体呈角度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部朝向所述背光载板的一侧呈弧面设置;
所述支撑框邻近所述调光部的一侧设置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调光部一侧弧面配合的弧形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载板还包括凸设于所述容置槽侧壁的至少一个扣紧件,所述调光部设置有扣紧孔,所述扣紧件穿过所述扣紧孔与所述调光部可拆卸连接;
或,所述背光载板还包括凸设于所述容置槽侧壁的至少一个扣紧件,所述支撑框设置有避让孔,所述调光部设置有扣紧孔,所述扣紧件穿过所述支撑框和所述扣紧孔与所述调光部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加河刘娜王家豪顾毓波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