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储水管、阻隔管和根系生长管;储水管的顶部设置有出水管、底部设置有进水管;阻隔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圆环,根系生长管靠近阻隔管的一端与阻隔管夹设有第二圆环,第二圆环的内径小于第一圆环的内径,第二圆环的底部固设有与第二圆环的内环相通的根袋,根袋位于根系生长管中;根系生长管的底端封闭,且根系生长管的底面中央设置有底部通孔,根系生长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底部通孔、上通孔和下通孔中分别设置有快接插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原位收集。
An in situ collecting device for root exudates of aquatic pl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收集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水生植物能够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和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在众多修复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水生植物均扮演重要作用。根系是水生植物其吸收矿物营养、水分和污染物等物质最主要器官,随着根系活动增加会影响根-沉积物附近微区即根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根际发生的各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调控水体和沉积物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核心区域。因此,长期以来对水生植物根际过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植物营养学、环境学、农学、生态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焦点之一。当前对于植物根际过程和根系分泌特征的研究多围绕陆生植物,对于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的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而缺少简便可行的水生植物根际培养和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是阻碍水生植物相关研究最大的瓶颈。与陆生植物生长环境不同的是,水生植物长期生长在有水淹没环境,该性质决定了传统的陆生植物根际研究手段无法适用于水生植物相关过程研究。因此,亟需一种能够用于供水生植物生长的且能够原位收集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原位收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储水管、阻隔管和根系生长管;所述储水管的顶部设置有出水管、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阻隔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圆环,所述根系生长管靠近所述阻隔管的一端与所述阻隔管夹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径,所述第二圆环的底部固设有与所述第二圆环的内环相通的根袋,所述根袋位于所述根系生长管中;所述根系生长管的底端封闭,且所述根系生长管的底面中央设置有底部通孔,所述根系生长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底部通孔、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中分别设置有快接插口。优选地,所述储水管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的材料为聚氯乙烯。优选地,所述根袋为尼龙网袋,所述尼龙网袋的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所述玻璃纤维增强尼龙的成分包括5~20份玻璃纤维、10~50份尼龙树脂、3~10份苄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5~20份麻纤维、1~6竹油、0.2~1份硼酸盐、0.1~0.3份扩链剂、0.2~1.4份增韧剂、0.1~0.2份酚醛树脂固化剂、0.1~1份润滑助剂、0.02~0.1份生物杀灭剂、0.01~1份抗氧剂。优选地,所述根袋通过环形卡环紧固于所述第二圆环上。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接有蠕动泵。优选地,水生植物穿过所述第一圆环的内环和所述第二圆环的内环,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二圆环及所述水生植物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阻隔层,实现对所述水生植物的定植,所述阻隔层的材料为软性油泥和石英砂。优选地,所述软性油泥的成分组成包括62份的滑石粉,30份的凡士林和8份的工业用蜡。优选地,所述储水管的直径与所述阻隔管的直径相等,所述根系生长管的直径小于所述阻隔管的直径。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储水管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根系生长管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储水管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均为三个。本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原位收集。本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可自由拆卸,重复安装,能够有效阻隔上覆水体对根系生长的沉积物环境进行扰动,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不同组件尺寸和部件位置灵活使用。本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利用两个大小不同孔径的圆环形成阶梯型凹槽,并搭配软性油泥和石英砂,实现了水生植物定植和地上-地下植物组织有效隔离并可在二者互不影响条件下分别对其介导的环境过程进行研究。本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中各部件所用材质均为无毒无害的材质,可以确保水生植物正常生长所需光需求同时对水生植物生长不会有任何危害。本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实现了水生植物地上组织和地下组织隔离,通过配合快插接头、软管、蠕动泵和采样器等部件使用可在极小扰动条件下获取根际和非根际沉积物间隙水,并且大大简化了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方法和步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出水管,2-储水管,3-进水管,4-储水管内螺纹,5-阻隔管外螺纹,6-第一圆环,7-阻隔管内螺纹,8-第二圆环,9-根袋,10-根系生长管外螺纹,11-根系生长管,12-根际区域取样器,13-底部通孔,14-非根际区域取样器,15-上通孔,16-下通孔,17-阻隔管,18-支撑架,19-第一支撑板,20-第一通孔,21-第二支撑板,22-第二通孔,23-第三支撑板,24-第三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原位收集。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2,其中,图1为本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储水管2、阻隔管17和根系生长管11,储水管2底端设置有储水管内螺纹4,阻隔管17顶端设置有阻隔管外螺纹5、底端设置有阻隔管内螺纹7,根系生长管11顶端设置有根系生长管外螺纹10;还包括用于放置上述组合管体的支撑架18。其中,储水管2的顶部设置有出水管1、底部设置有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储水管、阻隔管和根系生长管;所述储水管的顶部设置有出水管、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阻隔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圆环,所述根系生长管靠近所述阻隔管的一端与所述阻隔管夹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径,所述第二圆环的底部固设有与所述第二圆环的内环相通的根袋,所述根袋位于所述根系生长管中;所述根系生长管的底端封闭,且所述根系生长管的底面中央设置有底部通孔,所述根系生长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底部通孔、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中分别设置有快接插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储水管、阻隔管和根系生长管;所述储水管的顶部设置有出水管、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阻隔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圆环,所述根系生长管靠近所述阻隔管的一端与所述阻隔管夹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径,所述第二圆环的底部固设有与所述第二圆环的内环相通的根袋,所述根袋位于所述根系生长管中;所述根系生长管的底端封闭,且所述根系生长管的底面中央设置有底部通孔,所述根系生长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底部通孔、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中分别设置有快接插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管和所述根系生长管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阻隔管、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袋通过环形卡环紧固于所述第二圆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接有蠕动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超,王兆德,柯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