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制动管路单管夹,包括通过定位件固定的管夹本体,所述管夹本体上部为用于夹持制动管的夹持部,下部为用于将管夹固定在车体上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处设有供定位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定位件为螺栓,所述螺栓固定连接在车体上,所述定位部内设有与螺栓配合的防松结构;所述夹持部与定位部侧边的相接处设有阶梯,所述管夹本体两侧均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自夹持部侧边通过阶梯延伸至定位部侧边。本方案可以避免在车体钣金上开口,保证了车体的完整性,同时管夹本体没有直接连通车体内,可以避免制动管的震动和噪音传递至车内,提高车辆的舒适度。
Brake pipe single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管路单管夹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制动管路单管夹。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系统上布置有很多管路,为了避免这些管路在行驶过程中与车身或者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导致异响或者是管路损坏,同时考虑到维修的便利性,通常不会使用固定件或者直接焊接的方式将管路完全固定在车身上,而是采用活动管夹对管路进行限位。而传统的管夹安装到车身上,通常会在钣金上开孔,管夹可能会被车身冲孔毛刺损伤,管夹的稳固性和密封性不能保证,下车体钣金更有渗水的风险;同时,管夹直接连通车内,管路的震动和噪音通过管夹传递到车内,对车辆的舒适性会造成影响,降低整车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装配且震动噪音小的制动管路单管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制动管路单管夹,包括通过定位件固定的管夹本体,所述管夹本体上部为用于夹持制动管的夹持部,下部为用于将管夹固定在车体上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处设有供定位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定位件为螺栓,所述螺栓固定连接在车体上,所述定位部内设有与螺栓配合的防松结构;所述夹持部与定位部侧边的相接处设有阶梯,所述管夹本体两侧均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自夹持部侧边通过阶梯延伸至定位部侧边。本方案通过预先固定在车体上的螺栓进行安装,可以避免在车体钣金上开口,保证了车体的完整性,而且安装简便,还可防止因开孔而产生的气密性和漏水的问题。同时管夹本体没有直接连通车体内,可以避免制动管的震动和噪音传递至车内,提高车辆的舒适度。同时通过放松结构与螺栓的配合,保证管夹与车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汽车行进过程中起到防松的作用。同时,当夹持部受力时会对其侧边施加斜向下的力,会使夹持部的侧边向外弯曲,其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外的水平力和竖直向下的竖直力,容易导致夹持部的断裂。本方案中加强板连接在夹持部和定位部侧边,通过加强板的强度可以平衡其向外的水平力,防止夹持部断裂等;同时,夹持部与定位部侧边的相接处设有阶梯,在竖直方向上阶梯处能够对加强板起到一个向上的支撑作用,所以当加强板受到向下的竖直力时能够通过阶梯平衡向下的竖直力,使夹持部的强度得到较大的提高,如此一来,既可以平衡水平方向的力,又可以平衡竖直方向的,全面防止夹持部受力断裂,提升了管夹的使用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定位部内开设有空腔,空腔位于安装孔上方且与安装孔连通,所述防松结构包括若干交错设置于空腔左右两侧的挠性板,所述挠性板靠近螺栓的一端设有与螺栓的螺牙咬合的螺纹口。如此设置,安装管夹本体时只需将螺栓插入空腔内,由于空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挠性板,而挠性板端部设有螺纹口,所以当螺栓插入空腔时挠性板的螺纹口会将螺栓的螺牙咬合住,从而实现管夹本体与螺栓之间的快速定位,避免管夹本体脱落,具有较好的防松作用;并且螺栓与管夹之间通过挠性板进行固定,具有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提升汽车的舒适感。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螺栓前后两侧均与限位板相抵。如此设置,通过限位板对螺栓的前后运动进行限位,避免管夹晃动使螺栓的螺牙从螺纹口中脱落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管夹整体的稳定性,同时限位板可以加强定位部的强度;螺栓插入空腔时限位板还能对其进行导向,使管夹的安装更加便捷。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卡槽和至少一个弹性卡脚,所述弹性卡脚侧面设有可供制动管通过的V型卡口,所述卡槽位于V型卡口下方且与V型卡口连通。如此设置,便于制动管的卡合安装。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上设有两个弹性卡脚;所述V型卡口形成在两个弹性卡脚之间。优选的,所述弹性卡脚靠近V型卡口的端部设有限制制动管脱落的凸起。如此设置,可避免制动管从卡槽中脱落,保证固定制动管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管夹本体由POM材料制成。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避免在车体钣金上开口,保证了车体的完整性,而且安装简便,还防止因开孔而产生的气密性和漏水的问题。同时管夹本体没有直接连通车体内,可以避免制动管的震动和噪音传递至车内,提高车辆的舒适度,同时通过设置防松结构进一步提高管夹的减震性能,提升汽车舒适度。通过在定位部和夹持部相接处通过阶梯过渡,并在阶梯处设置加强板大大的加强了管夹的强度,提升了管夹的使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管夹本体1、定位部11、挠性板111、限位板112、夹持部12、弹性卡脚121、凸起122、螺栓2、加强板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制动管路单管夹,包括通过定位件固定的管夹本体1,本实施例中管夹本体1为长方体状且整个管夹本体1由POM材料制成,提高了管夹本体1的弹性性能,同时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管夹本体1的上部为夹持部12,下部为定位部11,夹持部12用于固定制动管,定位部11用于实现管夹与车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其中,定位部11底端中心处开设有供定位件通过的安装孔,定位部11位于安装孔上方处开设有空腔,空腔贯穿定位部11的前后两侧,空腔下端与安装孔连通。所述定位件为螺栓2,螺栓2下端通过焊接、粘接和真空吸盘等固定方式固定于车体上,本实施例中螺栓2的下端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车体上。空腔内安装有与定位件配合的防松结构,所述防松结构包括若干交错设置于空腔左右两侧的挠性板111,本实施例中左右两侧挠性板111的数量均为三个,挠性板111靠近螺栓2的一端均设置有与螺栓2的螺牙咬合的螺纹口,且挠性板111靠近螺栓2的一端均向上倾斜,使螺栓2与管夹本体1安装时螺栓2能够更容易的插入。空腔前后两侧的中部均一体成型有限位板112,限位板112上接夹持部12,下接定位部11底端,两块限位板11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螺栓2的外径,使螺栓2插入空腔内时螺栓2的前后两侧均与限位板112相抵,通过限位板112对螺栓2的前后运动进行限位,避免管夹晃动使螺栓2的螺牙从螺纹口中脱落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管夹整体的稳定性,同时设置限位板112还可提高定位部11的强度。夹持部12包括卡槽和至少一个弹性卡脚121,本实施例中弹性卡脚12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弹性卡脚121相对于管夹本体1的中心左右对称。两个弹性卡脚121下端之间具有开口,且开口小于制动管的管径,两个弹性卡脚121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即两个弹性卡脚121之间构成了V型卡口,当制动管通过V型卡口时会使两个弹性卡脚121分离,制动管通过后弹性卡脚121能够弹性复位。卡槽为与制动管管壁契合的弧形槽,卡槽设置于V型卡口的下方且与V型卡口连通。进一步,两个弹性卡脚121的端部均设有凸起122,凸起122位于弹性卡脚121的内侧,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制动管从卡槽中脱落,保证管夹固定制动管的稳定性。夹持部12与定位部11之间还设有加强结构,具体的为,夹持部12的宽度小于定位部11的宽度,使夹持部12与定位部11两侧边的相接处均形成阶梯。管夹本体1的左右两侧边均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有加强板3,加强板3为与管夹本体1侧壁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制动管路单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定位件固定的管夹本体(1),所述管夹本体(1)上部为用于夹持制动管的夹持部(12),下部为用于将管夹固定在车体上的定位部(11),所述定位部(11)处设有供定位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定位件为螺栓(2),所述螺栓(2)固定连接在车体上,所述定位部(11)内设有与螺栓(2)配合的防松结构;所述夹持部(12)与定位部(11)侧边的相接处设有阶梯,所述管夹本体(1)两侧均设有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自夹持部(12)侧边通过阶梯延伸至定位部(11)侧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动管路单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定位件固定的管夹本体(1),所述管夹本体(1)上部为用于夹持制动管的夹持部(12),下部为用于将管夹固定在车体上的定位部(11),所述定位部(11)处设有供定位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定位件为螺栓(2),所述螺栓(2)固定连接在车体上,所述定位部(11)内设有与螺栓(2)配合的防松结构;所述夹持部(12)与定位部(11)侧边的相接处设有阶梯,所述管夹本体(1)两侧均设有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自夹持部(12)侧边通过阶梯延伸至定位部(11)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管路单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1)内开设有空腔,空腔位于安装孔上方且与安装孔连通,所述防松结构包括若干交错设置于空腔左右两侧的挠性板(111),所述挠性板(111)靠近螺栓(2)的一端设有与螺栓(2)的螺牙咬合的螺纹口。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