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及抽拉式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734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活动连接;第一配重块表面轴向设置第一凹孔;第二配重块表面轴向设置与第一凹孔对应的第二凹孔,第二配重块与第一配重块相对叠合时,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界定供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穿过的通孔;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通过卡扣结构扣合连接,卡扣结构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与活动连接侧相对的另一侧。在安装时,先将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的卡扣结构打开,然后将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置于通孔中,最后扣合卡扣结构即可;在拆卸时,只需将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的卡扣结构打开即可脱离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装方便,省时省力。

A kind of pull type faucet counterweight and pull type fauc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及抽拉式龙头
本技术涉及龙头
,特别涉及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及抽拉式龙头。
技术介绍
传统的抽拉式龙头通常包括喷头、连接软管及配重块,在安装抽拉式龙头时,通常先安装喷头,然后通过连接软管将喷头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通,最后,在连接软管上安装配重块,从而完成抽拉式龙头的安装。配重块的作用在于:在将喷头放回时具有助力感,从而方便喷头的归位。上述抽拉式龙头的配重块的形状通常为椭球体,在配重块的中心轴向设置通孔,配重块通过通孔连接连接软管;配重块通常包括两个半椭球体块,在半椭球体块上设置螺纹孔,两个半椭球体块通过螺丝穿过螺纹孔而固定在连接软管上,然而,其拆装较为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其拆装方便,省时省力。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抽拉式龙头,其包括配重,该配重拆装方便,省时省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活动连接;第一配重块表面轴向设置第一凹孔;第二配重块表面轴向设置与第一凹孔对应的第二凹孔,第二配重块与第一配重块相对叠合时,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界定供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穿过的通孔;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通过卡扣结构扣合连接,卡扣结构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与活动连接侧相对的另一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活动连接,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与活动连接侧相对的另一侧通过卡扣结构扣合连接。在安装使用时,先将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的卡扣结构打开,然后将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置于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界定的通孔中,最后扣合卡扣结构即可;在拆卸时,只需将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的卡扣结构打开即可脱离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因此,本技术拆装方便,省时省力。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卡扣结构包括弹性卡扣和搭扣面;弹性卡扣铰接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其中一配重块上,搭扣面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另一配重块上,弹性卡扣能够搭接在搭扣面。进一步,弹性卡扣包括连接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其中一配重块铰接;第一弯折部与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弯折部朝向连接部的内表面弯折;第二弯折部与第一弯折部固定连接,第二弯折部朝向连接部的外表面弯折。进一步,搭扣面径向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另一配重块上,且朝内倾斜向下设置。进一步,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一体注塑成型并形成填充腔,填充腔中填充有配重物。进一步,第一配重块的第一凹孔和第二配重块的第二凹孔侧壁上设置凸粒。进一步,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表面设置棱块。进一步,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为半椭球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抽拉式龙头,包括喷头、连接管及配重;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喷头,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进水管;配重设置在连接管上,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活动连接;第一配重块表面轴向设置第一凹孔;第二配重块表面轴向设置与第一凹孔对应的第二凹孔,第二配重块与第一配重块相对叠合时,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界定供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穿过的通孔;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通过卡扣结构扣合连接,卡扣结构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与活动连接侧相对的另一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抽拉式龙头,由于采用上述配重,该配重安装或拆卸时非常方便,从而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配重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弹性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配重闭合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第一配重块1第一凹孔11棱块12第二配重块2第二凹孔21通孔3凸粒31卡扣结构4弹性卡扣41连接部411内表面4111外表面4112第一弯折部412第二弯折部413搭扣面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在配重中设置卡扣结构,在安装使用时,先将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的卡扣结构打开,然后将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置于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界定的通孔中,最后扣合卡扣结构即可;在拆卸时,只需将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的卡扣结构打开即可脱离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因此,本技术拆装方便,省时省力。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包括第一配重块1和第二配重块2,第一配重块1与第二配重块2活动连接,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为铰接,也可以通过软质材料如软质塑料连接。第一配重块1表面轴向设置第一凹孔11;第二配重块2表面轴向设置与第一凹孔11对应的第二凹孔21,第二配重块2与第一配重块1相对叠合时,第二凹孔21与第一凹孔11界定供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图中未示出)穿过的通孔3;第一配重块1和第二配重块2通过卡扣结构4扣合连接,卡扣结构4设置在第一配重块1和第二配重块2与活动连接侧相对的另一侧。由于第一配重块1与第二配重块2活动连接,第一配重块1和第二配重块2与活动连接侧相对的另一侧通过卡扣结构4扣合连接。在安装使用时,先将第一配重块1与第二配重块2的卡扣结构4打开,然后将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置于第二凹孔21与第一凹孔11界定的通孔3中,最后扣合卡扣结构4即可;在拆卸时,只需将第一配重块1与第二配重块2的卡扣结构4打开即可脱离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因此,本技术拆装方便,省时省力。在一些示例中,卡扣结构4包括弹性卡扣41和搭扣面42;弹性卡扣41铰接在第一配重块1和第二配重块2的其中一配重块(如第一配重块1)上,搭扣面42设置在第一配重块1和第二配重块2的另一配重块(如第二配重块2)上,弹性卡扣41能够搭接在搭扣面42。安装时,将第一配重块1的弹性卡扣41搭扣在第二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活动连接;/n第一配重块表面轴向设置第一凹孔;/n第二配重块表面轴向设置与第一凹孔对应的第二凹孔,第二配重块与第一配重块相对叠合时,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界定供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穿过的通孔;/n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通过卡扣结构扣合连接,卡扣结构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与活动连接侧相对的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活动连接;
第一配重块表面轴向设置第一凹孔;
第二配重块表面轴向设置与第一凹孔对应的第二凹孔,第二配重块与第一配重块相对叠合时,第二凹孔与第一凹孔界定供抽拉式龙头的连接管穿过的通孔;
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通过卡扣结构扣合连接,卡扣结构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与活动连接侧相对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其特征在于:卡扣结构包括弹性卡扣和搭扣面;弹性卡扣铰接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其中一配重块上,搭扣面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另一配重块上,弹性卡扣能够搭接在搭扣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其特征在于:弹性卡扣包括连接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其中一配重块铰接;第一弯折部与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弯折部朝向连接部的内表面弯折;第二弯折部与第一弯折部固定连接,第二弯折部朝向连接部的外表面弯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其特征在于:搭扣面径向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礼健黄聿球彭盛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煌球卫浴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