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577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包括穿插到卷帘面料下部两侧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水滴状盖帽,在水滴状盖帽的两侧设有垂直水滴状盖帽并向外延伸的定位杆,在水滴状盖帽内部螺纹连接有与定位杆平行并置于两个定位杆之间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伸入到卷帘面料下部折起构成的槽口内,且所述限位板与两侧的定位杆之间均存在一个与卷帘面料厚度相同的间距D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卷帘下梁夹持卷帘面料是使得卷帘面料垂坠度好,且加工工序简单、降低成本、提高夹持度。

A lower beam component of electric roller shu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
本技术涉及电动卷帘部件的
,尤其是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
技术介绍
电动卷帘安装于室内或双层玻璃间,避免外界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系统的使用寿命。夏季可遮挡阳光,并降低空调负荷,冬季可调节视觉舒适度。如使用无线电遥控或楼宇智能控制,可实现各种智能控制方式,满足用户高品质要求。电动卷帘采用卷管、卷管上安装卷帘面料8以及设于卷管一侧的电机驱动卷管转动,从而将卷帘面料8卷起或放下,最终实现将室内室外进行隔离的效果,卷帘面料8的上部与卷管配合,下部通过卷帘下梁固定,实现当卷帘面料8放下时下部下垂,从而防止放下的卷帘面料8被风吹起而影响遮挡效果,但是,目前的卷帘下梁一般包括一个与卷帘面料8长度相同塑料套管1以及设于塑料套管1两侧的盖帽2,在塑料套管1内设有用于将卷帘面料8进行夹持的间距D,安装时将卷帘面料8下部从塑料套管1一侧插入到塑料套管1的间距D内,然后将两侧的盖帽2分别装于塑料套管1两侧,而这样的结构设计,必须要设置与卷帘面料8下部宽度一致或大于卷帘面料8宽度的塑料套管1,然后在利用两侧的盖帽2将塑料套管1与卷帘面料8进行固定,而这样的结构设置增加成本,而且由于塑料套管1上下尺寸一致,导致垂坠度不好,且加工工序相对复杂,而且由于在夹持卷帘面料8时仅仅利用塑料套管1内部两侧对面料进行双面夹持时,而且塑料套管1全部露在外面,容易老化,导致长时间使用后塑料套管1夹持效果差,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垂坠度好,且加工工序简单、降低成本、提高夹持度的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包括穿插到卷帘面料下部两侧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水滴状盖帽,在水滴状盖帽的两侧设有垂直水滴状盖帽并向外延伸的定位杆,在水滴状盖帽内部螺纹连接有与定位杆平行并置于两个定位杆之间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伸入到卷帘面料下部折起构成的槽口内,且所述限位板与两侧的定位杆之间均存在一个与卷帘面料厚度相同的间距D1。进一步,为了方便拆卸,更换限位板或调整限位板,提高夹持效果,在限位板的一侧设有垂直于限位板的水平定位板,且所述限位板将水平定位板隔离成两边,在水平定位板两边均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在水滴状盖帽内设有与对应第一安装孔配合的两个第二安装孔,在每一个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通过螺丝进行固定。进一步,为了提高固定效果,所述定位杆为弹性结构,且在定位杆的外侧设有向限位板方向进行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穿入卷帘面料下部两侧上的通口内。进一步,为了提高固定效果,所述限位板为“山”字形结构,且所述限位板上的三个夹板之间的间距D2与间距D1相同。本技术得到的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由于水滴状盖帽的形状是上小下大慢慢延伸变化的水滴状结构,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卷帘面料的垂坠度更好,而且由于定位杆以及限位板的长度无需与卷帘面料宽度一样长,因此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暴露在外面的材料更加少,且限位板被卷帘面料包裹起来,因此不会老化,导致长时间暴晒而影响夹持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结构设计,实现卷帘面料与定位杆以及限位板之间是从外到内一侧通过一层定位杆、一层卷帘面料、一层限位板、一层卷帘面料,再最后一层定位杆的夹持方式进行夹持,最终提高夹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卷帘下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水滴状盖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中卷帘面料的下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中卷帘面料与定位杆、限位板夹持的从外到内的结构分布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安装到卷帘面料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中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2中卷帘面料的下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3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塑料套管11、盖帽2、本体3、水滴状盖帽4、定位杆5、限位板6、槽口7、卷帘面料8、水平定位板9、第一安装孔10、第二安装孔11、螺丝12、折弯部13、通口14、“山”字形结构15、夹板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2-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包括穿插到卷帘面料8下部两侧的本体3,所述本体3包括水滴状盖帽4,在水滴状盖帽4的两侧设有垂直水滴状盖帽4并向外延伸的定位杆5,在水滴状盖帽4内部螺纹连接有与定位杆5平行并置于两个定位杆5之间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伸入到卷帘面料8下部折起构成的槽口7内,且所述限位板6与两侧的定位杆5之间均存在一个与卷帘面料8厚度相同的间距D1。进一步,为了方便拆卸,更换限位板或调整限位板,提高夹持效果,在限位板6的一侧设有垂直于限位板6的水平定位板9,且所述限位板6将水平定位板9隔离成两边,在水平定位板9两边均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10,在水滴状盖帽4内设有与对应第一安装孔10配合的两个第二安装孔11,在每一个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11之间通过螺丝12进行固定。首先按照的常规的方式将卷帘面料8的上部安装到卷管上,然后当电机旋转待定卷管旋转时能够将卷帘面料8进行卷起或放下,因此在卷帘面料的下方先向上折起,然后将卷帘面料8下沿与卷帘面料8进行缝合,构成一个两侧相互贯通的槽口7,然后在两侧的槽口7上均设置一个本体3,其具体安装方式时,将限位板6伸入到槽口7,然后在水滴状盖帽4两侧的定位杆5的作用下,将槽口7两侧的卷帘面料分别夹持在定位杆5与限位板7构成的间距D1内,从而实现将卷帘面料8下部被牢牢的夹持,然后由于水滴状盖帽4的形状是上小下大慢慢延伸变化的水滴状结构,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卷帘面料8的垂坠度更好,而且由于定位杆5以及限位板7的长度无需与卷帘面料宽度一样长,因此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暴露在外面的材料更加少,且限位板7被卷帘面料8包裹起来,因此不会老化,导致长时间暴晒而影响夹持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结构设计,实现卷帘面料与定位杆5以及限位板7之间是从外到内一侧通过一层定位杆5、一层卷帘面料8、一层限位板7、一层卷帘面料8,再最后一层定位杆5的夹持方式进行夹持(如图6),最终提高夹持效果。实施例2:如图8-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进一步,为了提高固定效果,所述定位杆5为弹性结构,且在定位杆5的外侧设有向限位板6方向进行折弯的折弯部13,所述折弯部13穿入卷帘面料8下部两侧上的通口14内,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将折弯部13卡到通口14内,这样能够提高定位效果。实施例3:如图10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进一步,为了提高固定效果,所述限位板6为“山”字形结构15,且所述限位板6上的三个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包括穿插到卷帘面料(8)下部两侧的本体(3),其特征是所述本体(3)包括水滴状盖帽(4),在水滴状盖帽(4)的两侧设有垂直水滴状盖帽(4)并向外延伸的定位杆(5),在水滴状盖帽(4)内部螺纹连接有与定位杆(5)平行并置于两个定位杆(5)之间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伸入到卷帘面料(8)下部折起构成的槽口(7)内,且所述限位板(6)与两侧的定位杆(5)之间均存在一个与卷帘面料(8)厚度相同的间距D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包括穿插到卷帘面料(8)下部两侧的本体(3),其特征是所述本体(3)包括水滴状盖帽(4),在水滴状盖帽(4)的两侧设有垂直水滴状盖帽(4)并向外延伸的定位杆(5),在水滴状盖帽(4)内部螺纹连接有与定位杆(5)平行并置于两个定位杆(5)之间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伸入到卷帘面料(8)下部折起构成的槽口(7)内,且所述限位板(6)与两侧的定位杆(5)之间均存在一个与卷帘面料(8)厚度相同的间距D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卷帘的卷帘下梁部件,其特征在于:在限位板(6)的一侧设有垂直于限位板(6)的水平定位板(9),且所述限位板(6)将水平定位板(9)隔离成两边,在水平定位板(9)两边均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10),在水滴状盖帽(4)内设有与对应第一安装孔(10)配合的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坚傅晓宇张艺傅海泉王小兵江涛边文军黄力松周国成陈红平郑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西大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