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脱圈、连接组件、止脱组件和连接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53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脱圈、连接组件、止脱组件和连接管件。该止脱圈和连接组件配合使用以构成该止脱组件,该连接管件中采用该止脱组件进行连接。其中,止脱圈为锥形筒状结构,其直径较大的一端为外端,直径较小的一端为内端,内端设置有止脱齿;内端的孔径大小根据被连接件的外径大小设置,止脱圈在正常状态下,内端的孔径大于或等于被连接件的外径;止脱圈在受到轴向挤压时,内端的孔径小于被连接件的外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止脱圈的径向变形,能够实现良好的止脱效果,并且,其连接操作简便易行。

Retaining ring, connecting component, retaining component and connecting pipe fi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止脱圈、连接组件、止脱组件和连接管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止脱圈和一种与该止脱圈适配的连接组件,以及一种由该止脱圈和连接组件构成的止脱组件,和一种设置有该止脱组件的连接管件。
技术介绍
由于管道内的流体存在着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会对管件的有效连接造成一定的考验,此外,管件的有效连接还需要考虑管件外部的环境,如外露管件的热胀冷缩、埋地管件的地基下沉等各种因素。因此止脱连接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脱圈和一种与该止脱圈适配的连接组件,以及一种由该止脱圈和连接组件构成的止脱组件,和一种设置有该止脱组件的连接管件,其连接操作简便易行,且能够实现良好的止脱效果和密封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止脱圈,所述止脱圈为锥形筒状结构,其直径较大的一端为外端,直径较小的一端为内端,所述内端设置有止脱齿;所述内端的孔径大小根据被连接件的外径大小设置,所述止脱圈在正常状态下,所述内端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被连接件的外径;所述止脱圈在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脱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脱圈为锥形筒状结构,其直径较大的一端为外端,直径较小的一端为内端,所述内端设置有止脱齿(31);/n所述内端的孔径大小根据被连接件的外径大小设置,所述止脱圈在正常状态下,所述内端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被连接件的外径;所述止脱圈在受到轴向挤压时,所述内端的孔径小于所述被连接件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脱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脱圈为锥形筒状结构,其直径较大的一端为外端,直径较小的一端为内端,所述内端设置有止脱齿(31);
所述内端的孔径大小根据被连接件的外径大小设置,所述止脱圈在正常状态下,所述内端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被连接件的外径;所述止脱圈在受到轴向挤压时,所述内端的孔径小于所述被连接件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脱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设置有推压折边(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脱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脱齿(31)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内端的周向依次排布;
和/或,所述推压折边(32)为环状折边,所述环状折边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止脱圈的中心轴线。


4.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与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止脱圈配合使用,其中: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管(1)和压盖(4);
所述连接管(1)内设置有止脱肩台(13),所述止脱肩台(13)的孔径大于所述止脱圈的内端直径、小于所述止脱圈的外端直径,且大于或等于被连接件的外径;
所述压盖(4)与所述连接管(1)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盖(4)能够伸入所述连接管(1)内将所述止脱圈的所述外端挤压固定在所述止脱肩台(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和所述压盖(4)之间螺纹连接;
和/或,所述止脱肩台(13)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压盖(4)的内径;
和/或,所述连接管(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供扳手扳拧的第一夹持结构;
和/或,所述压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敬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欧泰祺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