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476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其技术要点是: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隔离层,蓄水层,蓄水层设置为蓄水箱,隔离层与蓄水层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多根毛细管,隔离层上设置有用于供毛细管穿过的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植被层内的土壤落入蓄水层的优点。

A structure of drainage and storage layer of planting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造设计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
技术介绍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建筑采用屋顶绿化技术,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屋顶绿化还可以与蓄水池和雨水渗透、补给地下水等措施相结合,将多余的雨水存储起来,降低流失,当土壤干燥时,用积存的雨水浇灌,恢复因建筑破坏的自然水循环过程,补偿建筑占据的自然植被,还原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公开号为CN20636022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构造,包括了植被层、隔离层、蓄水层、防水层、保温层,所述的植被层、蓄水层和保温层从上至下设置,植被层与蓄水层之间通过隔离层进行分离,蓄水层和保温层之间通过防水层分离,所述的排蓄水层构造通过挡墙对排蓄水层构造设置范围进行限定,所述的植被层和蓄水层垂直插入有若干的PP毛细管。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其在将毛细管插入植被层和蓄水层时要通过隔离层,现有的隔离层一般为土工布,在将pp毛细管插入土工布时会将土工布穿破,使得土工布产生破口,造成植被层内的土壤落入蓄水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其具有防止植被层内的土壤落入蓄水层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隔离层,蓄水层,所述蓄水层设置为蓄水箱,所述隔离层与蓄水层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多根毛细管,所述隔离层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毛细管的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蓄水层设置为能够蓄水的蓄水箱,通过在隔离层与蓄水箱之间设置支撑板,将多根毛细管先固定在支撑板上,在土工布上开设能够使毛细管穿过土工布的穿孔,并将土工布覆盖在支撑板上,使得穿孔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在支撑板上,此结构需要在土工布上预先开设穿孔,穿孔的大小属于可控因素,因此,在组装排蓄水层结构时能够避免土工布产生破口,有效防止植被层上的土壤掉落到蓄水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多个条形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条形孔能够使得从隔离层上渗透下来的水从条形孔进入蓄水层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条形孔上设置有活性炭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活性炭层能够对从植被层上渗透下来的水进行过滤,除去水中的杂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细管与穿孔过盈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毛细管与穿孔过盈配合能够提高毛细管与隔离层之间不会产生缝隙,并提高连接稳定性,防止土壤从穿孔与毛细管之间的缝隙掉落到蓄水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层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通风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蓄水层侧壁设置通孔能够使得蓄水层内部与外界进行通风,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提高水的使用期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层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水流开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蓄水层内的水长期未干过,时间久了蓄水层底部会产生一些杂质,通过设置水流开关能够定期将蓄水层里产生的杂质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层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蓄水层内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桨叶,所述蓄水层的外部设置有带动转轴转动的动力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轴和桨叶,由动力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桨叶对蓄水层内的水进行搅拌,提高蓄水层内水的活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上端的风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风叶和转轴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组件,风车转动时带动转轴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风力带动风叶转动,风叶通过蜗轮蜗杆组件传动带动转轴转动,既节约能源又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支撑板,毛细管,隔离层上的穿孔和支撑块上的条形孔起到避免使隔离层产生破口,且支撑板与穿孔接触的一面紧密贴合,防止土壤从毛细管穿过隔离层上的破口处掉落到蓄水层;(2)通过设置毛细管与穿孔过盈配合和过滤网起到避免土壤从穿孔与隔离层之间的缝隙和毛细管的开口处落入蓄水层;(3)通过设置通风孔,蓄水箱,转轴,动力装置和关起到对蓄水层内的水进行搅拌和通风,避免蓄水层内的水完全密闭,提高水的活性和水中含氧量,延长水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植被层;2、毛细管;3、穿孔;4、隔离层;5、支撑板;6、通风孔;7、水流开关;8、条形孔;9、活性炭层;10、蓄水层;11、桨叶;12、转轴;13、动力装置;131、壳体;132、风叶;14、蜗轮蜗杆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10结构,如图1所示,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用于种植植物的植被层1、隔离层4,用于存储从植被层1内渗透下来多余的水的蓄水层10,蓄水层10设置为一个能够储水的蓄水箱,隔离层4与蓄水层10之间设置有与隔离层4紧密贴合的支撑板5,在支撑板5上设置有多根用于将蓄水层10内的水引导植被层1的土壤内的毛细管2。如图1所示,在支撑板5上设多个用于从植被层1上渗透下来的水进入到蓄水层10内的条形孔8,在条形孔8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活性炭层9,在隔离层4上设置有提前开设好的用于穿过毛细管2的穿孔3,毛细管2与穿孔3过盈配合防止产生缝隙,一般将隔离层4设置为土工布,土工布覆盖在支撑板5上。如图1所示,在蓄水层10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转轴12和用于通风的通风孔6,在转轴12位于蓄水层10内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桨叶11,在蓄水层10外设置有带动转轴12转动的动力装置13,动力装置13包括起支撑作用的壳体131和设置在上端的风叶132,壳体131内设置有风叶132和转轴12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组件14,在风叶132转动时,带动转轴12转动,从而带动桨叶11对蓄水层10内的水进行搅拌,提高水的活性;其中,在蓄水层10底部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定期将蓄水层10内产生的杂质排出的水流开关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工作时,在隔离层4与植被层1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在支撑板5上设置有条形孔8,毛细管2竖直固定在支撑板5上,在一般为土工布的隔离层4上事先开设好能够与毛细管2过盈配合的穿孔3,穿孔3的大小属于可控因素,再将隔离层4覆盖在支撑板5上,使得支撑板5的上表面与土工布紧密贴合,防止毛细管2穿过土工布时产生破口,使土壤从破口处掉落到蓄水层1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1)、隔离层(4),蓄水层(10),所述蓄水层(10)设置为蓄水箱,所述隔离层(4)与蓄水层(10)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设置有多根毛细管(2),所述隔离层(4)上设置有用于供毛细管(2)穿过的穿孔(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1)、隔离层(4),蓄水层(10),所述蓄水层(10)设置为蓄水箱,所述隔离层(4)与蓄水层(10)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设置有多根毛细管(2),所述隔离层(4)上设置有用于供毛细管(2)穿过的穿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上设置有多个条形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8)上设置有活性炭层(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2)与穿孔(3)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屋面的排蓄水层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雯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厦建筑设计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