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小营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447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涡轮风叶、方形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的第一辅助梁和第二辅助梁,所述涡轮风叶包括主转轴和六扇扇叶,每扇所述扇叶之间间隔六十度设置在所述主转轴上,所述主转轴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辅助梁转动设置,所述主转轴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二辅助梁连接于发电机的驱动轴,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每扇所述扇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风孔,每个所述风孔内均通过竖向的阻尼转轴设置有活动叶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高风力的转化率的同时,提高扇叶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发电系统的适用度。

A new type of wind turbin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设备的相关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多,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其中以煤炭、石油或铀作为燃料,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水力发电为了建水库,有时需要占用农田、搬迁民居,投入较大,因此,可再生、无污染能源利用逐渐崛起,例如风能,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风力机的风轮常由叶片和轮毂组成,分为水平轴风轮和垂直轴风轮,但是现有垂直轴风轮的轮毂上设置的叶片大多不能调节,均固定设置在轮毂的侧面上,在风力利用时,不同角度的叶片容易受力不均,造成阻力,影响风轮的转速,且现有的风力发电设备造价成本较高,不适用于组装使用,对环境要求高,适用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风力发电设备造价成本较高,不适用于组装使用,且扇叶抗干扰能力较弱,适用度较低的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至少一个涡轮风叶,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的第一辅助梁和第二辅助梁,所述涡轮风叶包括主转轴和六扇扇叶,每扇所述扇叶之间间隔六十度设置在所述主转轴上,所述主转轴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辅助梁转动设置,所述主转轴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二辅助梁连接于发电机的驱动轴,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每扇所述扇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风孔,每个所述风孔内均通过竖向的阻尼转轴设置有活动叶片。r>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框架包括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辅助梁和第二辅助梁,该第一辅助梁和第二辅助梁分别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三角槽钢梁,能够有效提高支撑框架的稳定性;涡轮风叶包括主转轴和六扇扇叶,其中六扇扇叶之间分别间隔60度,均匀设置在主转轴上,即六扇扇叶交替进行,形成360度的旋转,能够有效保证涡轮风叶受力均匀;主转轴的顶部通过轴承穿设在第一辅助梁上,即穿设在两个交叉设置的三角槽钢梁的交叉点处,主转轴的底部通过轴承穿过第二辅助梁,与发电机的驱动轴连接,即发电机与主转轴同轴设置,使得主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发电机的转动,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发电的目的,造价成本较低;且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多于一个涡轮风叶时,仅需要相应的添加一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即可实现涡轮风力发电系统的组装;每扇扇叶上分隔设置的风孔内单独通过阻尼转轴设置有活动叶片,阻尼转轴能够保持活动叶片受力可双向九十度转动,使得迎风面的扇叶在风力的推动下,能够顺风转动,从而带动主转轴转动,即带动发电机动作,达到发电的目的,背风面的扇叶在逆向风力的推动下,扇叶上的活动叶片转动至与风力一致的方向,减小背风面扇叶受到的风力,有效提高了涡轮风叶的转速,增强了扇叶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充分的利用风力产生动能,来转化为电能,适用度较高。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涡轮风叶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涡轮盘。在该技术方案中,涡轮风叶顶部和底部设置的涡轮盘能够有效提高涡轮风叶的紧固性,形成涡风作用,也可以有效维持涡轮风叶的平衡,以达到匀速转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设置在涡轮风叶底部的发电机遮风挡雨,维护发电机的正常使用。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的侧面对角均设置有紧固筋,所述紧固筋采用18mm的规格制作。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框架的侧面对角设置的紧固筋能够有效巩固支撑框架整体的牢固性。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的左侧面、前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均设置有安装框,每个所述安装框上均设置有同向开合的推拉门,所述推拉门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锁扣。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框架的安装框内设置的推拉门闭合后,能够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有效保护发电系统不受侵害;推拉门打开后,超出支撑框架的推拉门可以在支撑框架的周边形成涡旋,提供一定的动力至扇叶,提高发电效率。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扇所述扇叶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紧箍圈,所述紧箍圈与所述主转轴相适配。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紧箍圈一侧延伸设置的固定臂通过螺钉固定在每扇扇叶上,每个紧箍圈的箍紧部件包裹在主转轴上,且两两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能够有效保持每个扇叶与主转轴同步转动,便于有效将扇叶受到的动力通过主转轴快速传递至发动机。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扇所述扇叶靠近所述主转轴一端竖向设置的一列风孔内,按照十公分、二十公分、三十公分、四十公分的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调节风孔,每个所述调节风孔内分别通过所述阻尼转轴设置有相对应长度的所述活动叶片。在该技术方案中,每扇扇叶上靠近主转轴的那一列风孔按照十公分、二十公分、三十公分、四十公分的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调节风孔,能够有效克服张角受限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个所述活动叶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磁条,每个所述风孔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磁条相对应的同极磁条。在该技术方案中,活动叶片上设置的磁条与风孔上设置的同极磁条相对应设置,使得在活动叶片快速在风孔内闭合时,利用磁条与同极磁条的排斥作用,有效减缓活动枫叶对支撑框架的冲击力,同时降低了噪音,减少了噪音和冲击对支撑框架的损坏程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在第一安装腔内设置的涡轮风叶直接连接于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的发电机,有效减少了动能的传送途径,且可多个组装使用,造价成本较低;其中,涡轮风叶分为六扇均匀分布的扇叶,每扇扇叶上均通过阻尼转轴设置有活动叶片,使得任一扇叶转动至迎风面时,保持活动叶片与扇叶水平,充分承接风力,任一扇叶转动至背风面时,保持活动叶片倾斜于扇叶,以减少背风面风力产生的阻力,能够有效提高风力的转化率的同时,提高扇叶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发电系统的适用度。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基于图1的涡轮风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基于图1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支撑框架101、涡轮风叶102、第一安装腔103、第二安装腔104、涡轮盘105、第一辅助梁106、第二辅助梁107、主转轴108、扇叶109、发电机110、风孔111、活动叶片112、推拉门113、调节风孔11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包括支撑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01),所述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03)、第二安装腔(104)和至少一个涡轮风叶(102),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的第一辅助梁(106)和第二辅助梁(107),所述涡轮风叶包括主转轴(108)和六扇扇叶(109),每扇所述扇叶之间间隔六十度设置在所述主转轴上,所述主转轴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辅助梁转动设置,所述主转轴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二辅助梁连接于发电机(110)的驱动轴,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每扇所述扇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风孔(111),每个所述风孔内均通过竖向的阻尼转轴设置有活动叶片(1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01),所述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03)、第二安装腔(104)和至少一个涡轮风叶(102),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的第一辅助梁(106)和第二辅助梁(107),所述涡轮风叶包括主转轴(108)和六扇扇叶(109),每扇所述扇叶之间间隔六十度设置在所述主转轴上,所述主转轴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辅助梁转动设置,所述主转轴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二辅助梁连接于发电机(110)的驱动轴,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每扇所述扇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风孔(111),每个所述风孔内均通过竖向的阻尼转轴设置有活动叶片(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风叶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涡轮盘(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侧面对角均设置有紧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涡轮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筋采用18mm的规格制作。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营赵德贵
申请(专利权)人:杨小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