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衣烘干系统及晾衣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436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晾衣烘干系统和晾衣机,壳体内的空气经发热模块加热后,所产生的热气流能上升至气流流出区域中用于烘干所述的气流流出区域内的衣物,同时位于烘干模块下部的气流流入区域内的空气向上流动并补充到壳体内部,由于气流受热后向上流出,壳体的气流进口处形成一定负压,会使气流流入区域处的空气被“吸入”,空气通过气流进口补充流入至壳体内部,以进行下一循环的气流加热;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通过壳体内部的发热模块加热空气,以使壳体内外形成温差,从而在壳体内外形成空气对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晾衣烘干系统及晾衣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晾衣机的烘干模块,尤其涉及一种晾衣烘干系统及晾衣架。
技术介绍
在某些光照较少的地区,或者是梅雨时节,衣服晾干比较难,会使用到带烘干功能的晾衣机。带烘干功能的晾衣机能使衣服在短时间内烘干。授权公告号为CN203212891U的一种带烘干功能的晾衣机,该结构的烘干模块安装在主机部件上,主机部件上的热气流出风口向下吹热气,对下方的衣物烘干效果不佳。同一申请人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216610148的专利记载了一种“晾衣机烘干模块和晾衣机”,该烘干模块的发热模块安装在风机模块的上方,风机模块分布在壳体中间大段区域内,风机模块从壳体的边侧壁或底部进风,然后经过发热模块后从壳体上方吹出,以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同一申请人申请的申请号为2019203344381的专利记载一种“晾衣机和下置式烘干模块”,该烘干模块位于晾衣架悬挂衣物后所在区域的旁侧,烘干模块内部的红外发热组件采用热辐射的方式,从衣物的旁侧对其进行发热辐射,以对衣物进行辐射式的烘干处理。申请公布号为CN108330660A的独立式烘干模块和烘干下置式晾衣机,该烘干模块位于晾衣架的下方,由下往上对衣物进行烘干。具体地,该烘干模块的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的上表面开设有出风口,壳体的端部设有风机和加热模块,风机位于加热模块的外侧,风机从长筒状的壳体两端吸入空气经过加热模块后从壳体上表面的出风口吹出。此烘干模块内的风机的作用是:从烘干模块的外部吸入空气,并将经加热后的空气从烘干模块吹出,风机以引导气流的走向。但是风机在转动时,会产生噪音,另风机位于加热模块的旁边,较高的温度会影响电机的性能;风机在转动时,会在烘干模块内振动,影响模块内部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音效果的晾衣烘干系统,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烘干系统的晾衣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晾衣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模块,所述的烘干模块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发热模块,烘干模块的上部区域为气流流出区域,烘干模块的下部区域为气流流入区域,所述的壳体上分布有气流出口和气流进口,所述的气流进口的水平位置低于气流出口的水平位置;壳体内的空气经发热模块加热后,所产生的热气流能上升至气流流出区域中用于烘干所述的气流流出区域内的衣物,同时位于烘干模块下部的气流流入区域内的空气向上流动并补充到壳体内部。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的口径呈狭细状,并沿所述的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的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之间贯通,在壳体内部形成一气流通道,壳体内的空气经发热模块加热后,通过气流通道从气流出口流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气流出口的口径朝向所述的气流流出区域,所述的气流流出区域为衣物晾晒区域;所述的气流流入区域内的空气从所述的气流进口进入壳体内部,所述的气流流入区域为烘干模块与地面之间的悬空区域。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发热模块包括发热体和散热器,所述的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发出去。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发热体包括发热丝、PTC发热管或红外发热管。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气流出口分布在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的气流进口分布在壳体的侧部或底部,所述的气流出口的口径和所述的气流进口的口径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散热器包括一个中心管和中心管外围的至少一个呈发散状的发热片,所述的发热体位于所述的中心管内。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壳体的内壁设有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以呈长条状,所述的散热器的端部卡套在固定座上,安装在所述的固定座上的螺栓插入所述的固定槽内。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壳体和散热器由铝合金制成。另一主题:晾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晾衣烘干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烘干模块的上部区域为气流流出区域,烘干模块的下部区域为气流流入区域,壳体内的发热模块对气流进行加热,壳体内的气流受热膨胀后从壳体上方的气流出口流出,并上升至气流流出区域以对衣物进行烘干;与此同时,由于气流受热后向上流出,在烘干模块的内部形成一定负压,这能使烘干模块下方的气流流入区域的空气被吸入至烘干模块内,即外部空气通过气流进口重新补充流入至烘干模块的内部,以进行下一循环的气流加热;即本技术省略了风机,避免因风机引起的噪音和振动及风机受热损害。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图1为晾衣机烘干衣物时的整体状态示意图;图2为晾衣机烘干衣物时的侧部示意图;图3为晾衣烘干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烘干模块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5为烘干模块的整体结构拆解图;图6为烘干模块运行时气流状态示意图;图7为烘干模块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晾衣机200,包括固定在天花板上的主机部件201、连接在主机部件201下方的晾衣架202,以及位于晾衣架202下方的晾衣烘干系统100。晾衣架202用于挂晒衣物,在晾衣架202下方的晾衣烘干系统100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本技术方案主要对晾衣烘干系统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5所示,晾衣烘干系统100,包括烘干模块10,烘干模块10包括壳体11及位于壳体11内的发热模块12,烘干模块10的上部区域为气流流出区域S1,烘干模块10的下部区域为气流流入区域S2,壳体11上分布有气流出口21和气流进口22,气流进口22的水平位置低于气流出口21的水平位置;壳体11内的空气经发热模块12加热后,所产生的热气流能上升至气流流出区域S1中用于烘干气流流出区域S1内的衣物,同时位于烘干模块10下部的气流流入区域S2内的空气向上流动并补充到壳体11内部。具体而言,气流通过壳体11的气流进口22流入壳体11内,壳体11内的发热模块12对气流进行加热,气流受热膨胀后从壳体11上的气流出口21流出,并上升至气流流出区域S1以对衣物进行烘干;与此同时,由于气流受热后向上流出,壳体11的气流进口21处形成一定负压,会使气流流入区域S2处的空气被“吸入”,空气通过气流进口22补充流入至壳体11内部,以进行下一循环的气流加热。即本技术仅通过壳体11内部的发热模块12加热空气,以使壳体11内外形成温差,从而在壳体11内外形成空气对流。且优选地,该气流进口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晾衣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模块,所述的烘干模块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发热模块,烘干模块的上部区域为气流流出区域,烘干模块的下部区域为气流流入区域,所述的壳体上分布有气流出口和气流进口,所述的气流进口的水平位置低于气流出口的水平位置;壳体内的空气经发热模块加热后,所产生的热气流能上升至气流流出区域中用于烘干所述的气流流出区域内的衣物,同时位于烘干模块下部的气流流入区域内的空气向上流动并补充到壳体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晾衣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模块,所述的烘干模块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发热模块,烘干模块的上部区域为气流流出区域,烘干模块的下部区域为气流流入区域,所述的壳体上分布有气流出口和气流进口,所述的气流进口的水平位置低于气流出口的水平位置;壳体内的空气经发热模块加热后,所产生的热气流能上升至气流流出区域中用于烘干所述的气流流出区域内的衣物,同时位于烘干模块下部的气流流入区域内的空气向上流动并补充到壳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衣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的口径呈狭细状,并沿所述的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的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之间贯通,在壳体内部形成一气流通道,壳体内的空气经发热模块加热后,通过气流通道从气流出口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衣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出口的口径朝向所述的气流流出区域,所述的气流流出区域为衣物晾晒区域;所述的气流流入区域内的空气从所述的气流进口进入壳体内部,所述的气流流入区域为烘干模块与地面之间的悬空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衣烘干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挺李雷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好易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