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150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防水材料原料按重量比包括50‑90%的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和10‑50%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由膨胀源内核和包埋膨胀源内核的非水溶性包膜组成,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膨胀源100份、长链烷基化合物1‑5份、包膜剂8‑30份;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和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相容性好,在防水性能上协同增强,当防水层受到损坏后,会导致防水材料中的膨胀自愈防水填料外露,遇水膨胀,填充裂缝、孔隙以及防水失效处,并且补偿膨胀力和弹力,使得防水结构再次受压致密,达到双重保护的目的。

Water swelling self-healing waterproof sealing p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材料,特别涉及一种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
技术介绍
建筑物渗漏是较为突出的建筑质量通病,并且建筑渗漏90%以上与细部节点未正确处理有关。建筑的细部节点防水之处众多,并且细部节点处往往材料种类多,如水泥构件、铝材构件、塑料构件、玻璃构件等交错在一起。实际施工选材中,往往采用普通防水涂料、油膏等密封材料填塞,这类材料粘结性或其他物理性能本身弱,密封处理不好,短期表现为泡水溶胀、缩裂,长期表现为与粘结面脱壳、翘边、脆裂等,即便选用了高档的密封膏/胶(如硅酮、聚硫、聚氨酯等),有时节点也会渗漏,究其原因,除与密封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外,还与密封材料与基层材质相容性有关,若所选密封膏与基层材质两面或一面相容性差,则长时间后界面容易脱离形成渗水、漏水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通过在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中直接添加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而不改变原有的处理工艺和施工工艺,当密封膏的密封层受到损坏后,会导致防水材料中的膨胀自愈防水填料外露,遇水膨胀,填充裂缝、并且补偿膨胀力,使得防水结构再次受压致密,达到双重保护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防水材料原料按重量比由50-90%的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和10-50%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组成,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由膨胀源内核和包埋膨胀源内核的非水溶性包膜组成,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膨胀源100份、长链烷基化合物1-5份、包膜剂8-30份,所述膨胀源包括膨润土和/或超吸水树脂;进一步,防水材料原料按重量比由70%的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和30%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组成;进一步,所述长链烷基化合物为C16-C18的烷基化合物;进一步,所述长链烷基化合物为硬脂酸及其盐化合物、油酸及其盐化合物、硬脂酰胺、十八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进一步,所述包膜剂为石蜡、氯化石蜡、固体沥青、改性沥青、松香、改性松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进一步,所述膨润土和超吸水树脂均为粉末;进一步,防水填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膨胀源100份、长链烷基化合物3份、包膜剂20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通过柔性防水材料中直接添加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而不改变原有的处理工艺和施工工艺,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和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相容性好,在防水性能上协同增强,当防水层受到损坏后,会导致防水材料中的膨胀自愈防水填料外露,遇水膨胀,填充裂缝、孔隙以及防水失效处,并且补偿膨胀力和弹力,使得防水结构再次受压致密,达到双重保护的目的,增强防水力度和防水的持久性。所采用的膨胀自愈防水填料以膨润土粉末、超吸水树脂粉末为膨胀源,通过包膜剂包埋后形成独立的防水粉末填料,可填充于柔性防水材料中而不改变其施工工艺,添加后不会影响该材料的原有性能,且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的原料简单,通用性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防水材料原料按重量比由50-90%的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和10-50%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组成,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由膨胀源内核和包埋膨胀源内核的非水溶性包膜组成,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膨胀源100份、长链烷基化合物1-5份、包膜剂8-30份,所述膨胀源包括膨润土和/或超吸水树脂;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为膜核结构,以膨胀源膨润土核超吸水树脂为核,通过包埋处理,使该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添加到柔性防水材料中不会影响柔性防水材料的性能和处理工艺,当原有的刚性防水材料开裂后,会导致防水材料中的膨胀自愈防水填料外露,遇水膨胀,填充裂缝、并且补偿膨胀力,使得防水结构再次受压致密,达到双重保护的目的。将上述各原料混合后研磨即可制得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工艺简单。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75-180℃,经高速剪切机处理后加入SBS改性剂,剪切0.5小时,然后加入轻质油,搅拌3-4小时,当SBS完全溶解和溶胀后加入稳定剂继续搅拌0.2-0.6小时,然后加入乳化剂。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指标:项目测试值针入度/(10-1mm)48软化度(R&B)/℃94.1延度(5℃)/cm2860℃动力黏度/(Pa.s)141530135℃动力黏度/(Pa.s)3.5弹性恢复,%99本实施例中,所述长链烷基化合物为硬脂酸及其盐化合物、油酸及其盐化合物、硬脂酰胺、十八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膜剂为石蜡、氯化石蜡、固体沥青、改性沥青、松香、改性松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包膜剂不溶于水、室温为固体粉末或膏状体、熔化温度低于130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膨润土和超吸水树脂均为粉末;本实施例中,将膨润土和超吸水树脂与包膜剂混合后研磨制得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研磨的方式为砂磨、球磨、辊磨等;本实施例中,防水填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膨胀源100份、长链烷基化合物3份、包膜剂20份。为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防水材料原料按重量比由50%的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和50%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组成;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膨润土100份、长链烷基化合物1份、包膜剂8份。本实施例中,所述长链烷基化合物为硬脂酸,按重量份将硬脂酸替换为硬脂酸的盐化合物、油酸及其盐化合物、硬脂酰胺、十八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者替换为硬脂酸与硬脂酸的盐化合物、油酸及其盐化合物、硬脂酰胺、十八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混合物,均能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膜剂为石蜡,本实施例中,按重量份将石蜡替换为氯化石蜡、固体沥青、改性沥青、松香、改性松香中的一种,或按重量份替换为石蜡替换为氯化石蜡、固体沥青、改性沥青、松香、改性松香的混合物,均得合格产品。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防水材料原料按重量比由90%的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和10%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组成;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超吸水树脂100份、长链烷基化合物5份、包膜剂30份。本实施例中,所述长链烷基化合物为硬脂酸的盐化合物,按重量份将硬脂酸替换为硬脂酸、油酸及其盐化合物、硬脂酰胺、十八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者替换为硬脂酸的盐化合物与硬脂酸、油酸及其盐化合物、硬脂酰胺、十八胺、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其特征在于:防水材料原料按重量比由50-90%的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和10-50%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组成,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由膨胀源内核和包埋膨胀源内核的非水溶性包膜组成,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膨胀源100份、长链烷基化合物1-5份、包膜剂8-30份,所述膨胀源包括膨润土和/或超吸水树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其特征在于:防水材料原料按重量比由50-90%的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和10-50%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组成,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由膨胀源内核和包埋膨胀源内核的非水溶性包膜组成,所述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膨胀源100份、长链烷基化合物1-5份、包膜剂8-30份,所述膨胀源包括膨润土和/或超吸水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其特征在于:防水材料原料按重量比由70%的高黏高弹改性乳化沥青中和30%遇水膨胀自愈防水填料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遇水膨胀自愈合防水密封膏,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烷基化合物为C16-C18的烷基化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王亮候康林善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防德邦防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