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121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包括桶体、桶盖、把手、万向轮、连接杆、套筒、辅助装置、便捷装置、驱动装置和扶手,所述万向轮的底座与桶体的底部连接,所述桶体的左侧顶部与套筒的底部连接,套筒的内侧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与桶盖的内侧连接,所述桶体的内侧与驱动装置的外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垃圾桶叠放在一起,往往很难分离,这是由于垃圾桶的内壁与外壁均为光面,较为平整、无杂质、裂缝等,堆叠垃圾桶就使得这两个光滑的平面紧紧粘合在一起了,在加上塑料的弹性作用力使两桶压得更加紧密,桶与桶之间间距非常小,而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垃圾桶很难拔不出来了的问题。

A kind of garbage can easy to stack and sepa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垃圾桶
,具体为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
技术介绍
现有垃圾桶叠放在一起,往往很难分离(拔不出来),这是由于垃圾桶的内壁与外壁均为光面,较为平整、无杂质、裂缝等,堆叠垃圾桶就使得这两个光滑的平面紧紧粘合在一起了,在加上塑料的弹性作用力使两桶压得更加紧密,桶与桶之间间距非常小(即形成一个活塞式结构),而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垃圾桶很难拔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达到对垃圾桶的内壁(或外壁)进行改进优化,增加纹路或其他凹凸结构,避免形成活塞结构,从而便于分离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包括桶体、桶盖、把手、万向轮、连接杆、套筒、辅助装置、便捷装置、驱动装置和扶手,所述万向轮的底座与桶体的底部连接,所述桶体的左侧顶部与套筒的底部连接,套筒的内侧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与桶盖的内侧连接,所述桶体的内侧与驱动装置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桶体的内壁与辅助装置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桶体的左侧内部与便捷装置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桶体的左侧面与扶手的最右侧面连接,所述桶盖的顶部与把手的底部连接。优选的,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凹面、凸块、磨砂片、凸面和脚座,桶体的内壁分别与凹面、凸块、凸面和脚座的外壁连接,磨砂片的底部与凸面的外壁连接。优选的,所述便捷装置包括卡座、合页、拉环、卡块和拉门,合页的左侧面与拉门的右侧面连接,拉门的右侧面与卡座的左侧面连接,卡座的内侧与卡块的外表面连接,卡块的左侧面与拉环的右侧面连接。优选的,所述桶体的左侧面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内侧与合页在远离拉门的一端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杆和橡胶轮,转杆的外表面与橡胶轮的轴心连接,桶体的内壁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与转杆的两端连接。优选的,所述脚座位于出料口的右侧,脚座位于桶盖的正下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桶体的内壁设置凹面、凸块、磨砂片、凸面和脚座,以及在桶体的外壁设置出料口,使得对垃圾桶的内壁(或外壁)进行改进优化,增加纹路或其他凹凸结构,避免形成活塞结构,从而便于分离,通过在桶体的进口处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侧设置有转杆和橡胶轮,便于叠放的垃圾桶进行进出,从而便于将叠放后的垃圾桶进行分离,且提高了内壁或外壁的耐磨性。(2)、本技术通过垃圾桶的内部堆积满垃圾之后,可通过底部万向轮的配合,只需环卫人员推动扶手便可推动该装置移动,在该装置移动到垃圾堆放点的时候,只需环卫人员拉动拉环,卡块便可脱离卡座,再通过合页的配合使拉门打开,从而使桶体内部的垃圾从出料口内排出,改变了传统的垃圾倒出的时候,需要环卫人员耗费大量的力气将垃圾桶倒过来,从而才能将垃圾倒出,该装置提升了垃圾清理的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中:1桶体、2桶盖、3把手、4万向轮、5连接杆、6套筒、7辅助装置、8便捷装置、9驱动装置、10扶手、701凹面、702凸块、703磨砂片、704凸面、705脚座、801出料口、802卡座、803合页、804拉环、805卡块、806拉门、901凹槽、902转杆、903橡胶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桶盖2、把手3、万向轮4、连接杆5、套筒6、辅助装置7、便捷装置8、驱动装置9和扶手10,万向轮4的底座与桶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桶体1的左侧顶部与套筒6的底部固定连接,套筒6的内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两端均与桶盖2的内侧固定连接,桶体1的内侧与驱动装置9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桶体1的内壁与辅助装置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桶体1的左侧内部与便捷装置8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桶体1的左侧面与扶手10的最右侧面固定连接,桶盖2的顶部与把手3的底部固定连接。进一步,辅助装置7包括凹面701、凸块702、磨砂片703、凸面704和脚座705,桶体1的内壁分别与凹面701、凸块702、凸面704和脚座705的外壁固定连接,磨砂片703的底部与凸面704的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便捷装置8包括卡座802、合页803、拉环804、卡块805和拉门806,合页803的左侧面与拉门80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拉门806的右侧面与卡座80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卡座802的内侧与卡块805的外表面卡接,卡块805的左侧面与拉环80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桶体1的左侧面开设有出料口801,出料口801的内侧与合页803在远离拉门806的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驱动装置9包括转杆902和橡胶轮903,转杆902的外表面与橡胶轮903的轴心活动连接,桶体1的内壁开设有凹槽901,凹槽901的内壁与转杆902的两端活动连接。进一步,脚座705位于出料口801的右侧,脚座705位于桶盖2的正下方。在使用时,通过在桶体1的内壁设置凹面701、凸块702、磨砂片703、凸面704和脚座705,以及在桶体1的外壁设置出料口801,使得对垃圾桶的内壁(或外壁)进行改进优化,增加纹路或其他凹凸结构,避免形成活塞结构,从而便于分离,通过在桶体1的进口处开设有凹槽901,凹槽901的内侧设置有转杆902和橡胶轮903,便于叠放的垃圾桶进行进出,从而便于将叠放后的垃圾桶进行分离,且提高了内壁或外壁的耐磨性,通过垃圾桶1的内部堆积满垃圾之后,可通过底部万向轮4的配合,只需环卫人员推动扶手10便可推动该装置移动,在该装置移动到垃圾堆放点的时候,只需环卫人员拉动拉环804,卡块805便可脱离卡座802,再通过合页803的配合使拉门806打开,从而使桶体1内部的垃圾从出料口801内排出,改变了传统的垃圾倒出的时候,需要环卫人员耗费大量的力气将垃圾桶倒过来,从而才能将垃圾倒出,该装置提升了垃圾清理的速率。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在桶体1的内壁设置凹面701、凸块702、磨砂片703、凸面704和脚座705,以及在桶体1的外壁设置出料口801,使得对垃圾桶的内壁(或外壁)进行改进优化,增加纹路或其他凹凸结构,避免形成活塞结构,从而便于分离,通过在桶体1的进口处开设有凹槽901,凹槽901的内侧设置有转杆902和橡胶轮903,便于叠放的垃圾桶进行进出,从而便于将叠放后的垃圾桶进行分离,且提高了内壁或外壁的耐磨性,本技术通过垃圾桶1的内部堆积满垃圾之后,可通过底部万向轮4的配合,只需环卫人员推动扶手10便可推动该装置移动,在该装置移动到垃圾堆放点的时候,只需环卫人员拉动拉环804,卡块805便可脱离卡座802,再通过合页803的配合使拉门806打开,从而使桶体1内部的垃圾从出料口801内排出,改变了传统的垃圾倒出的时候,需要环卫人员耗费大量的力气将垃圾桶倒过来,从而才能将垃圾倒出,该装置提升了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桶盖(2)、把手(3)、万向轮(4)、连接杆(5)、套筒(6)、辅助装置(7)、便捷装置(8)、驱动装置(9)和扶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4)的底座与桶体(1)的底部连接,所述桶体(1)的左侧顶部与套筒(6)的底部连接,套筒(6)的内侧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两端均与桶盖(2)的内侧连接,所述桶体(1)的内侧与驱动装置(9)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桶体(1)的内壁与辅助装置(7)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桶体(1)的左侧内部与便捷装置(8)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桶体(1)的左侧面与扶手(10)的最右侧面连接,所述桶盖(2)的顶部与把手(3)的底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桶盖(2)、把手(3)、万向轮(4)、连接杆(5)、套筒(6)、辅助装置(7)、便捷装置(8)、驱动装置(9)和扶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4)的底座与桶体(1)的底部连接,所述桶体(1)的左侧顶部与套筒(6)的底部连接,套筒(6)的内侧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两端均与桶盖(2)的内侧连接,所述桶体(1)的内侧与驱动装置(9)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桶体(1)的内壁与辅助装置(7)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桶体(1)的左侧内部与便捷装置(8)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桶体(1)的左侧面与扶手(10)的最右侧面连接,所述桶盖(2)的顶部与把手(3)的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叠放以及分离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7)包括凹面(701)、凸块(702)、磨砂片(703)、凸面(704)和脚座(705),桶体(1)的内壁分别与凹面(701)、凸块(702)、凸面(704)和脚座(705)的外壁连接,磨砂片(703)的底部与凸面(704)的外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长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麟祥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