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68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用于解决对塑管端部内进行安装内接圈的技术问题。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包括放置框架、塑管传递机构、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内接圈对接机构;用于传递热塑管的塑管传递机构的外端部与所述放置框架的入料口对应设置;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放置框架上,内接圈对接机构安装在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上;内接圈对接机构包括对接驱动油缸、对接驱动导向架、对接驱动板架和对接柱,对接驱动板架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对接驱动导向架上,对接柱安装在对接驱动板架的前端,对接柱的环形面上设有卡持内接圈的卡持槽,对接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对接驱动板架连接。

An intelligent placement machine for plastic pipe inner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管的内接圈安装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
技术介绍
在工程施工上,为了保证塑管之间对接的密封性,通常在塑管的端部腔体内设置内接圈。现有技术中的内接圈,通常是在工程施工现场,将内接圈放入塑管端部内。但是,由于内接圈与塑管对接端口之间需要留置一定的间隙,因此密封效果不佳。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在塑管的端口内提前固定安装内接圈,可以避免密封性差的问题。但是,还缺少相应的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用于解决对塑管端部内进行安装内接圈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包括放置框架、塑管传递机构、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内接圈对接机构;用于传递热塑管的塑管传递机构的外端部与所述放置框架的入料口对应设置;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放置框架上,内接圈对接机构安装在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上;内接圈对接机构包括对接驱动油缸、对接驱动导向架、对接驱动板架和对接柱,对接驱动板架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对接驱动导向架上,对接柱安装在对接驱动板架的前端,对接柱的环形面上设有卡持内接圈的卡持槽,对接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对接驱动板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包括插入驱动油缸和插入驱动座,插入驱动座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放置框架上,插入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插入驱动座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对接驱动导向架安装在插入驱动座上。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框架的前端入料口的上、下方向上,分别对应设有用于卡接热塑管的塑管端部夹持机构;塑管端部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驱动油缸、导向杆和夹持臂,导向杆安装在放置框架的外侧端两侧,圆弧形结构的夹持臂的两侧设有导向腔,夹持臂通过导向腔可上下移动的安装在导向杆上;所述夹持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夹持臂的动力输入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框架上设有用于向所述内接圈对接机构转移内接圈的内接圈转接机构;所述内接圈转接机构包括转接架、转接驱动座和转接驱动油缸;转接驱动座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放置框架上,转接架安装在转接驱动座上,转接架的外端面上设有用于临时放置内接圈的转接卡槽,所述转接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接驱动座连接;所述卡持槽通过通孔与对接柱的内部空腔连通,对接柱的内部空腔连接有抽真空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框架上设有内接圈储架机构,内接圈储架机构与所述内接圈转接机构对应设置;所述内接圈储架机构包括储架驱动油缸、储架导向座和储存架,储架导向座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放置框架上,储架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储架导向座连接;用于套装存储内接圈的所述储存架安装在储架导向座的前端;所述转接架的内腔直径大于所述储存架。进一步的,所述塑管传递机构的动力源采用绝对值电机。进一步的,所述内接圈对接机构的下方设有用于冷却热塑管的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专利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利用内接圈对接机构和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配合,能够将内接圈顺利送入热塑管端部以内。2、放置框架上设有内接圈转接机构,能够自动将内接圈转移至内接圈对接机构上。3、另外,设置的内接圈储架机构能够自动将储存的内接圈送入内接圈转接机构上,提高了内接圈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等轴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右等轴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放置框架;2、液压站;3、滚轮传递架;4、传递驱动电机;5、夹持驱动油缸;6、导向杆;7、夹持臂;8、插入驱动座;9、插入导向轨;10、对接驱动油缸;11、对接驱动导向架;12、对接驱动板架;13、对接柱;14、卡持槽;15、冷却装置;16、储架驱动油缸;17、储架导向座;18、储存架;19、转接架;20、转接驱动座;21、转接驱动油缸;22、转接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专利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4所示,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包括放置框架1、塑管传递机构、塑管端部夹持机构、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内接圈对接机构、内接圈储架机构、内接圈转接机构、液压站2以及控制系统。液压站2用于多个动能部件的动力源,所述的放置框架1用于安装和支撑其它功能机构,塑管传递机构用于将热塑管传递至放置框架1以内,以便于热塑管的端部内腔安装内接圈。当热塑管的端部被传递至放置框架1以内后,所述的塑管端部夹持机构用于将热塑管的端部夹持固定。在向热塑管的端部插入内接圈以前,内接圈放置在所述的内接圈对接机构上;在向热塑管端部内插入内接圈过程中,所述的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带动内接圈对接机构向热塑管方向移动。所述的内接圈储架机构用于储存多个内接圈,在向内接圈对接机构放置内接圈的过程中,所述内接圈转接机构用于将内接圈储架机构上的内接圈转载至内接圈对接机构上。所述塑管传递机构包括滚轮传递架3和传递驱动电机4(如绝对值电机),传递驱动电机4设置在滚轮传递架3的前端下侧;传递驱动电机4旋转动力输出端的链轮与滚轮传递架3上滚轮的链轮通过链条驱动连接。热塑管通过滚轮传递架3上间隔设置的滚轮,向所述的放置框架1内传递。所述塑管端部夹持机构上、下对称的安装在放置框架1入口的上下两侧,它包括夹持驱动油缸5、导向杆6和夹持臂7。导向杆6安装在放置框架1的外侧端两侧,圆弧形结构的夹持臂7的两侧设有导向腔,夹持臂7通过导向腔可上下移动的安装在导向杆6上;所述夹持驱动油缸5的动力输出端与夹持臂7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包括插入驱动油缸和插入驱动座8,放置框架1的下部纵向延伸方向上设有插入导向轨9,插入驱动座8的下端通过滑块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插入导向轨9上;所述插入驱动油缸设置在放置框架1的下端部,插入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插入驱动座8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内接圈对接机构包括对接驱动油缸10,对接驱动导向架11,对接驱动板架12和对接柱13。对接驱动导向架11安装在所述插入驱动座8的上端,对接驱动板架12的外侧端通过对接驱动导向腔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对接驱动导向架11上。所述对接柱13安装在对接驱动板架12的前端,对接柱13的中部环形面上设有卡持内接圈的卡持槽14,卡持槽14通过通孔与对接柱13的内部空腔连通;对接柱13的内部空腔连接有抽真空装置(如真空泵)。所述对接驱动板架12的前端下侧还设有冷却装置15(如水箱),冷却装置15位于所述对接柱13的下方。所述内接圈储架机构安装在放置框架1的上端,包括储架驱动油缸16、储架导向座17和储存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其特征是,包括放置框架、塑管传递机构、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内接圈对接机构;/n用于传递热塑管的塑管传递机构的外端部与所述放置框架的入料口对应设置;/n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放置框架上,内接圈对接机构安装在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上;/n内接圈对接机构包括对接驱动油缸、对接驱动导向架、对接驱动板架和对接柱,对接驱动板架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对接驱动导向架上,对接柱安装在对接驱动板架的前端,对接柱的环形面上设有卡持内接圈的卡持槽,对接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对接驱动板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其特征是,包括放置框架、塑管传递机构、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内接圈对接机构;
用于传递热塑管的塑管传递机构的外端部与所述放置框架的入料口对应设置;
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放置框架上,内接圈对接机构安装在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上;
内接圈对接机构包括对接驱动油缸、对接驱动导向架、对接驱动板架和对接柱,对接驱动板架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对接驱动导向架上,对接柱安装在对接驱动板架的前端,对接柱的环形面上设有卡持内接圈的卡持槽,对接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对接驱动板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其特征是,所述内接圈插入驱动机构包括插入驱动油缸和插入驱动座,插入驱动座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放置框架上,插入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插入驱动座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对接驱动导向架安装在插入驱动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塑管的内接圈智能化放置机,其特征是,所述放置框架的前端入料口的上、下方向上,分别对应设有用于卡接热塑管的塑管端部夹持机构;塑管端部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驱动油缸、导向杆和夹持臂,导向杆安装在放置框架的外侧端两侧,圆弧形结构的夹持臂的两侧设有导向腔,夹持臂通过导向腔可上下移动的安装在导向杆上;所述夹持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夹持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强王茂励李磊李光顺王浩陈玉雷晨晨厉夫满林自东厉善红
申请(专利权)人: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碧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