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鸿儒专利>正文

一种电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67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锤,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缸体,冲击套,至少部分位于冲击套内的冲击杆,可于缸体内往复移动撞击冲击杆的冲锤,及用于驱动冲锤的活塞和连杆,所述冲击杆至少包括位于冲击套内的第一段体,用于安装密封件的第二段体,设有限位槽的第四段体,及设有导流槽的第三段体,所述导流槽可与冲击套内壁配合将缸体内的液体引流至远离第一段体的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不会增加加工成本,防油效果显著,油脂消耗量降低50%,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可以有效防止液体油脂飞溅伤害工作人员。

A kind of electric ham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锤
本技术属于电动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锤。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锤大部分都是由内部的软性固态黄油起到保护和润滑作用,冲击杆的形状如图1所示,其外壁大部分为光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固态黄油会因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而液化,液态的黄油会随着部件的高速旋转而顺着冲击杆的外壁向电锤的工作端流动,造成液体油脂四处飞溅,不仅会造成人员的伤害,而且黄油的消耗量也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油性液体四处飞溅,安全性能高,加工工艺简单的电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锤,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缸体,冲击套,至少部分位于冲击套内的冲击杆,可于缸体内往复移动撞击冲击杆的冲锤,及用于驱动冲锤的活塞和连杆,所述冲击杆至少包括位于冲击套内的第一段体,用于安装密封件的第二段体,设有限位槽的第四段体,及设有导流槽的第三段体,所述导流槽可与冲击套内壁配合将缸体内的液体引流至远离第一段体的方向。本技术在冲击杆上设计导流槽,可以有效地将内部的液体油脂向远离工作端的方向引导,从而避免了液体油脂四处乱溅导致人员的伤害,达到了不漏油的效果,防油性是目前产品的2倍,电锤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延长,而且加工工艺简单,不会增加制造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段体位于第二段体和第四段体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延伸整个第三段体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段体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卡设环形密封圈的卡槽。进一步的,所述冲击杆还包括位于其尾部的第五段体,该第五段体外壁也设有第二导流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段体与冲击杆尾端相距2-5mm。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为沿冲击杆轴向延伸的螺纹结构。导流槽可以是正螺纹结构、反螺纹结构等各种形状的螺纹或S型或交叉型网纹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的螺纹延伸方向与冲击杆的转动方向相反。经过反复实验,螺纹选择反螺纹结构时导流效果最佳,此时内部的液体油脂不会从电锤的工作端飞溅出伤害工作人员,也降低了油脂的消耗量。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结构的螺距为1.5-2mm。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结构的牙型角为45-60°。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结构的深度为0.5-1.5mm。螺纹结构的螺距、牙型角、深度设计一是考虑到储油,二是对油脂的引导起到最佳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不会增加加工成本,防油效果显著,油脂消耗量降低50%,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可以有效防止液体油脂飞溅伤害工作人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冲击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冲击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冲击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4所示,一种电锤,包括壳体1,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壳体1内的缸体2,部分套设在缸体2的前端内的冲击套3,部分插入冲击套3内的冲击杆4,位于缸体2内的冲锤5,及位于缸体2的尾端的活塞61和连杆62;冲击杆4的部分位于缸体2内,从而在活塞61和连杆62的驱动下,冲锤5可以顶着冲击杆4的端部驱动其往复移动。冲击杆4自冲击套3所在方向向缸体2所在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段体41、第二段体42、第三段体43、第四段体44和第五段体45,第一段体41呈锥台形结构,其位于冲击套3内;第二段体42呈柱形结构,其外壁沿周向形成卡槽421,卡槽421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两个环形密封圈可以分别套设在卡槽421内,从而实现冲击杆4与冲击套3内壁的密封连接;第四段体44也为柱形结构,其外径稍小于第二段体42的外径,其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441,限位槽441的横截面呈腰型孔结构,冲击套3上的钢珠可以卡设在限位槽441内,限制冲击杆4沿冲击套3相对平移的距离。第三段体43位于第二段体42和第四段体44之间,其外径与第二段体42的外径相当,第三段体43的外壁上形成有导流槽431,该导流槽431延伸整个第三段体43的长度方向,当冲击杆4套设在冲击套3内时,第三段体43的外壁与冲击套3的内壁相接触,从而导流槽431与冲击套3的内壁配合,将冲击套3内壁、缸体2内的液体油脂,顺着导流槽431流动至缸体2所在一侧,即向远离电锤工作端的方向流动;为了保证液体油脂朝着与冲击杆4平移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导流槽431设计为沿冲击杆4的轴向延伸的螺纹结构,而且是与冲击杆4旋转的方向相反的螺纹,即反向螺纹结构,当冲击杆4随着冲击套3顺时针旋转时,液体油脂顺着朝逆时针方向延伸的螺纹结构流动,回到缸体2内。当然只要能保证液体油脂向缸体2内流动,也可以将导流槽431设计为别的结构。具体的,呈螺纹结构的导流槽431,其螺距为1.5-2mm,牙型角为45-60°,螺纹结构的深度为0.5-1.5mm。第五段体45的外壁也形成有上述结构的第二导流槽451,第二导流槽451的尾端距离冲击杆4的尾端距离为2-5mm,即图4中h为2-5mm。冲击杆4可以在第三段体43和第五段体45上都设置导流槽结构,也可以只在第三段体43上设置导流槽结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锤,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缸体(2),冲击套(3),至少部分位于冲击套(3)内的冲击杆(4),可于缸体(2)内往复移动撞击冲击杆(4)的冲锤(5),及用于驱动冲锤(5)的活塞(61)和连杆(62),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杆(4)至少包括位于冲击套(3)内的第一段体(41),用于安装密封件的第二段体(42),设有限位槽(441)的第四段体(44),及设有导流槽(431)的第三段体(43),所述导流槽(431)可与冲击套(3)内壁配合将缸体(2)内的液体引流至远离第一段体(41)的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锤,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缸体(2),冲击套(3),至少部分位于冲击套(3)内的冲击杆(4),可于缸体(2)内往复移动撞击冲击杆(4)的冲锤(5),及用于驱动冲锤(5)的活塞(61)和连杆(62),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杆(4)至少包括位于冲击套(3)内的第一段体(41),用于安装密封件的第二段体(42),设有限位槽(441)的第四段体(44),及设有导流槽(431)的第三段体(43),所述导流槽(431)可与冲击套(3)内壁配合将缸体(2)内的液体引流至远离第一段体(41)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体(43)位于第二段体(42)和第四段体(4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431)延伸整个第三段体(43)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段体(42)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卡设环形密封圈的卡槽(42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鸿儒吴富林
申请(专利权)人:方鸿儒吴富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