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46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包括:水平设置的夹具座;后撑板,沿夹具座的后侧形成,并与夹具座垂直,后撑板中部形成具有呈通孔的环形区,环形区用以预定位五轴转向节中轴;多组防呆杆,其可拆卸的与后撑板固定连接,并布置在环形区的外圈,用以卡接五轴转向节中轴的外圈;三组夹持部,一组夹持部设置在夹具座的前端并用以夹持五轴转向节第一轴;另外两组夹持部设置在后撑板的两侧且分别用以夹持五轴转向节第二轴和五轴转向节第三轴;任一组夹持部至环形区中心的距离大于任一组防呆杆至环形区中心的距离。定位精准,并且稳定可靠,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新工人上手作业。并且缩短加工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较高的加工质量。

A positioning fixture for five axle knuck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技术介绍
转向传动轴在汽车上应用比较广泛。在发动机前置后轮或全轮驱动的汽车上,由于弹性悬架的变形,变速器或分动器输出轴与驱动桥输入轴的轴线相对位置经常变化,所以普遍采用十字轴转向传动轴。在转向驱动桥中,内、外半轴之间的夹角随行驶需要而变,这时多采用等速转向传动轴。当后驱动桥为独立悬架时,也必须采用转向传动轴,而其中的关键部件为转向节,俗称“羊角”,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汽车转向节的装配和加工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而现有技术中以五轴转向节的使用最为广泛。如附图7所示,五轴转向节,具有第一轴501、第二轴502、第三轴503、第四轴、第五轴505和中轴500,随着汽车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对五轴转向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因其结构特点,应用更加广泛,但是该类型的转向节不容易被精准定位,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提高加工作业精度,并且能够有效减少作业人员工作量的汽车转向节夹具,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同时能够保证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提供能够将五轴转向节精准定位、夹持的加工夹具,从而导致在加工五轴转向节时由于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五轴转向节加工精度低,导致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低下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包括:夹具座,其水平设置;后撑板,其沿所述夹具座的后侧形成,并与所述夹具座垂直,所述后撑板中部形成具有呈通孔的环形区,所述环形区用以预定位中轴;防呆杆,其包括多组,且可拆卸的与所述后撑板固定连接,多组所述防呆杆布置在所述环形区的外圈,并用以卡接中轴的外圈;三组夹持部,一组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夹具座的前端并用以夹持第一轴,另外两组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后撑板的两侧且分别用以夹持第二轴和第三轴;任一组所述夹持部至所述环形区中心的距离大于任一组所述防呆杆至所述环形区中心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具有:旋转件,其轴线垂直于所述后撑板;压合件,其与所述旋转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旋转件的轴线垂直;定位件,其固定在所述后撑板上,并与所述旋转件相邻设置,其用于与所述压合件配合形成夹持。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后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与所述第二轴的一侧形成第二压合点,所示定位件与所述第二轴的另一侧形成第二定位点。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后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与所述第三轴的一侧形成第三压合点,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三轴的另一侧形成第三定位点。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座的前端沿其中心具有一个凹陷的中心槽,其槽型自所述夹具座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后撑板表面,所述夹持部布置在所述中心槽内,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后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与所述第二轴的一侧形成第一压合点,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轴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定位点。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区的下半圆的外圈且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组所述防呆杆。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区的上半圆的外圈且位于所述第二轴和第三轴之间布置有一组所述防呆杆。进一步地,所述防呆杆具有:固定件,其与所述后撑板可拆卸的连接;卡接件,其形成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且与所述固定件垂直,所述卡接件朝向所述环形区的中心。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座的前端还设置支撑部,其用以支撑第五轴;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部,其固定在所述夹具座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第五轴的下方;支撑部,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五轴的下端接触形成支撑点。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环形区的一侧具有延伸端;所述延伸端包括:延伸部,其下部固定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环形区的一侧,其中部朝向所述环形区的一侧与所述第五轴接触;调整部,其形成在所述延伸部的上部,且与所述延伸部垂直,所述调整部与所述第五轴的上端接触形成调整点。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五轴转向节夹具,能够保证稳定可靠地达到各项加工精度要求,夹持部与防呆杆的配合能够保证夹持紧固,定位精准,并且稳定可靠,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新工人上手作业。并且缩短加工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较高的加工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五轴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组定位部的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组定位部的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组定位部的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防呆杆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支撑部和延伸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五轴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中轴500、第一轴501、第二轴502、第三轴503、第五轴505;夹具座10、后撑板20、环形区201、防呆杆30、夹持部40、支撑部60、延伸端70、旋转件411、压合件412、定位件413、第二压合点A2、第二定位点B2、第三压合点A3、第三定位点B3、中心槽11、第一压合点A1、第一定位点B1、固定件301、卡接件302、固定部601、支撑部602、支撑点C1、延伸部701、调整部702、调整点C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使用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例如“前、后”、“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一面、另一面”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关于位置关系的描述不应当作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现有转向节的描述参考
技术介绍
中对于五轴转向节的描述,为了清楚的表达和说明,五轴转向节的“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五轴和中轴”应当被作为常规理解,区分序号仅仅是为了做出清楚、简要描述的需要。如附图1所示,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包括:夹具座10,其水平设置;后撑板20,其沿夹具座10的后侧形成,并与夹具座10垂直,后撑板20中部形成具有呈通孔的环形区201,环形区201用以预定位五轴转向节中轴500;防呆杆30,其包括多组,且可拆卸的与后撑板20固定连接,多组防呆杆30布置在环形区201的外圈,并用以卡接五轴转向节中轴500的外圈;三组夹持部40,一组夹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夹具座(10),其水平设置;/n后撑板(20),其沿所述夹具座(10)的后侧形成,并与所述夹具座(10)垂直,所述后撑板(20)中部形成具有呈通孔的环形区(201),所述环形区(201)用以预定位中轴(500);/n防呆杆(30),其包括多组,且可拆卸的与所述后撑板(20)固定连接,多组所述防呆杆(30)布置在所述环形区(201)的外圈,并用以卡接中轴(500)的外圈;/n三组夹持部(40),一组所述夹持部(40)设置在所述夹具座(10)的前端并用以夹持第一轴(501),另外两组所述夹持部(40)设置在所述后撑板(20)的两侧且分别用以夹持第二轴(502)和第三轴(503);/n任一组所述夹持部(40)至所述环形区(201)中心的距离大于任一组所述防呆杆(30)至所述环形区(201)中心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座(10),其水平设置;
后撑板(20),其沿所述夹具座(10)的后侧形成,并与所述夹具座(10)垂直,所述后撑板(20)中部形成具有呈通孔的环形区(201),所述环形区(201)用以预定位中轴(500);
防呆杆(30),其包括多组,且可拆卸的与所述后撑板(20)固定连接,多组所述防呆杆(30)布置在所述环形区(201)的外圈,并用以卡接中轴(500)的外圈;
三组夹持部(40),一组所述夹持部(40)设置在所述夹具座(10)的前端并用以夹持第一轴(501),另外两组所述夹持部(40)设置在所述后撑板(20)的两侧且分别用以夹持第二轴(502)和第三轴(503);
任一组所述夹持部(40)至所述环形区(201)中心的距离大于任一组所述防呆杆(30)至所述环形区(201)中心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40)具有:
旋转件(411),其轴线垂直于所述后撑板(20);
压合件(412),其与所述旋转件(511)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旋转件(511)的轴线垂直;
定位件(413),其固定在所述后撑板(20)上,并与所述旋转件(411)相邻设置,其用于与所述压合件(412)配合形成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411)与所述后撑板(20)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412)与所述第二轴(502)的一侧形成第二压合点(A2),所示定位件(413)与所述第二轴(502)的另一侧形成第二定位点(B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411)与所述后撑板(20)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412)与所述第三轴(503)的一侧形成第三压合点(A3),所述定位件(413)与所述第三轴(503)的另一侧形成第三定位点(B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座(10)的前端沿其中心具有一个凹陷的中心槽(11),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吉通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