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24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其提高对烟尘废气的吸附净化效果,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提高工作腔内的水质,减少第一水泵损坏的情况的发生,提高吸附净化效率,提高实用性;包括底板、支腿、净化箱、排气管、水箱、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排水管,底板顶端中部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的底端连接;还包括文丘里管、支架、第二水泵、第四水管和第五水管,文丘里管的右部输出端与净化箱的左开口连通,支架的顶端与文丘里管中部的底端连接;还包括输送电机、输送箱、输送管、安装板、四组安装杆、吸污泵、传送装置、吸污管、排污管和收集箱,水箱的工作腔的右半区域纵向设置有分割板。

A dust and waste gas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烟尘废气净化装置是一种用于处理烟尘废气的辅助装置,其在环保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烟尘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底板、支腿、净化箱、排气管、水箱、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排水管,底板顶端中部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的底端连接,净化箱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的顶端连接,净化箱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净化箱的顶端设置有上开口,净化箱的底端设置有下开口,净化箱的左端下侧设置有左开口,并且左开口、上开口和下开口均与腔室相通,上开口处连通设置有集气斗,集气斗的顶部输出端与排气管的底部输入端连接,腔室的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旋流板,水箱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连接,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水箱顶端的右侧设置有加水口,并且加水口与工作腔相通,水箱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水泵,第一水管位于工作腔内,第一水管的顶部输出端穿过水箱的顶端并与第一水泵的底部输入端连接,第一水泵的顶部输出端与第二水管的底部输入端连接,第二水管的顶端封闭,腔室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第三水管,并且第三水管位于旋流板的下方,第三水管的左端封闭,第三水管的右端穿过净化箱的右侧壁和第二水管的左侧壁并插入至第二水管的内部,第三水管的底端设置有多组喷水孔,并且多组喷水孔均位于腔室的内部,腔室的内部横向设置有格栅板,格栅板上设置有多组空心分散球,底板的下开口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漏斗,漏斗的底部输出端与排水管的顶部输入端连接,排水管的底部输出端穿过水箱的顶端并伸入至水箱的工作腔内;现有的烟尘废气净化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水箱的加水口向工作腔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打开第一水泵,工作腔内的水依次通过第一水管、第一水泵、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并由第三水管底端的多组喷水孔喷洒至净化箱的腔室内部,然后将净化箱的左开口与外界的送风装置连通,混有烟尘的废气通过净化箱的左开口进入至腔室的内部并在多组空心分散球处由第三水管底端的多组喷水孔喷出的水吸附净化,净化后的废气依次经过旋流板和集气斗经由排气管的顶部输出端排放至外界,带有吸附烟尘的水经过下开口并由漏斗收集通过排水管输送至水箱的工作腔内实现水循环即可;现有的烟尘废气净化装置使用中发现,由第三水管底端的多组喷水孔对烟尘废气的吸附净化效果较为单一,导致净化效果较差,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吸附烟尘后的水较为浑浊,容易导致第一水泵损坏,并且降低吸附净化效率,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对烟尘废气的吸附净化效果,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提高工作腔内的水质,减少第一水泵损坏的情况的发生,提高吸附净化效率,提高实用性的烟尘废气净化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底板、支腿、净化箱、排气管、水箱、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排水管,底板顶端中部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的底端连接,净化箱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的顶端连接,净化箱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净化箱的顶端设置有上开口,净化箱的底端设置有下开口,净化箱的左端下侧设置有左开口,并且左开口、上开口和下开口均与腔室相通,上开口处连通设置有集气斗,集气斗的顶部输出端与排气管的底部输入端连接,腔室的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旋流板,水箱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连接,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水箱顶端的右侧设置有加水口,并且加水口与工作腔相通,水箱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水泵,第一水管位于工作腔内,第一水管的顶部输出端穿过水箱的顶端并与第一水泵的底部输入端连接,第一水泵的顶部输出端与第二水管的底部输入端连接,第二水管的顶端封闭,腔室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第三水管,并且第三水管位于旋流板的下方,第三水管的左端封闭,第三水管的右端穿过净化箱的右侧壁和第二水管的左侧壁并插入至第二水管的内部,第三水管的底端设置有多组喷水孔,并且多组喷水孔均位于腔室的内部,腔室的内部横向设置有格栅板,格栅板上设置有多组空心分散球,底板的下开口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漏斗,漏斗的底部输出端与排水管的顶部输入端连接,排水管的底部输出端穿过水箱的顶端并伸入至水箱的工作腔内;还包括文丘里管、支架、第二水泵、第四水管和第五水管,文丘里管的右部输出端与净化箱的左开口连通,支架的顶端与文丘里管中部的底端连接,支架的底端与底板顶端的左侧连接,第二水泵的底端与底板顶端的右侧连接,第四水管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二水泵的左部输入端连接,第四水管的左部输入端穿过水箱的右端下侧并伸入至水箱的工作腔内,第二水泵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五水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水管的输出端与文丘里管的顶部输入端连接;还包括输送电机、输送箱、输送管、安装板、四组安装杆、吸污泵、传送装置、吸污管、排污管和收集箱,水箱的工作腔的右半区域纵向设置有分割板,分割板的前端、后端和底端均与工作腔的内侧壁连接,并且分割板的顶端与工作腔的内顶壁之间留有间隙,输送电机的底端与水箱顶端中部的右侧连接,输送箱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腔,输送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输送箱左端的下侧设置有排料口,并且进料口和排料口均与输送腔相通,输送箱的底端与水箱的顶端连接,输送电机的左部输出端横向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置有螺旋输送叶,并且螺旋输送叶位于输送腔的内部,进料口上设置有料斗,输送管的右部输入端与排料口连通,输送管的底部输出端穿过水箱的顶端并伸入至工作腔内,并且输送管的底部输出端位于分割板的左侧,安装板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安装杆的顶端连接,四组安装杆的底端均与水箱顶端的左半区域连接,吸污泵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端连接,传送装置位于吸污泵的左侧,传送装置的安装在水箱的顶端上,传送装置上套设有格栅传送带,吸污管的底部输入端穿过水箱的顶端并伸入至水箱的工作腔的底部,并且吸污管位于分割板的左侧,吸污管的左部输出端与吸污泵的右部输入端连接,吸污泵的左部输出端与排污管的右部输入端连接,排污管的左部输出端位于格栅传送带的上方,水箱顶端的左侧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漏孔,并且漏孔位于格栅传送带的下方,收集箱的底端与底板顶端的左侧接触,收集箱的内部设置有收集腔,收集箱的顶端设置有取放口,并且取放口与收集腔相通,取放口位于格栅传送带左端的下方。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水箱的顶端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底部输出端纵向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搅拌叶,并且搅拌叶位于分割板左侧的工作腔内。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漏孔的顶端设置有收集斗。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固定套环和四组固定杆,固定套环固定套装在吸污管圆周外壁的下侧,固定套环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固定杆的顶端连接,四组固定杆的底端均与水箱的工作腔的内底壁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储料箱,储料箱的内部设置有存储腔,储料箱的顶端设置有上料口,储料箱的底端设置有下料口,并且上料口和下料口均与存储腔相通,下料口与料斗的底部输入端连通。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支架圆周外壁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加强块,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底板(1)、支腿(2)、净化箱(3)、排气管(5)、水箱(7)、第一水管(9)、第二水管(10)和排水管(13),底板(1)顶端中部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2)的底端连接,净化箱(3)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2)的顶端连接,净化箱(3)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净化箱(3)的顶端设置有上开口,净化箱(3)的底端设置有下开口,净化箱(3)的左端下侧设置有左开口,并且左开口、上开口和下开口均与腔室相通,上开口处连通设置有集气斗(4),集气斗(4)的顶部输出端与排气管(5)的底部输入端连接,腔室的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旋流板(6),水箱(7)的底端与底板(1)的顶端连接,水箱(7)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水箱(7)顶端的右侧设置有加水口,并且加水口与工作腔相通,水箱(7)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水泵(8),第一水管(9)位于工作腔内,第一水管(9)的顶部输出端穿过水箱(7)的顶端并与第一水泵(8)的底部输入端连接,第一水泵(8)的顶部输出端与第二水管(10)的底部输入端连接,第二水管(10)的顶端封闭,腔室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第三水管(11),并且第三水管(11)位于旋流板(6)的下方,第三水管(11)的左端封闭,第三水管(11)的右端穿过净化箱(3)的右侧壁和第二水管(10)的左侧壁并插入至第二水管(10)的内部,第三水管(11)的底端设置有多组喷水孔,并且多组喷水孔均位于腔室的内部,腔室的内部横向设置有格栅板,格栅板上设置有多组空心分散球,底板(1)的下开口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漏斗(12),漏斗(12)的底部输出端与排水管(13)的顶部输入端连接,排水管(13)的底部输出端穿过水箱(7)的顶端并伸入至水箱(7)的工作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文丘里管(14)、支架(15)、第二水泵(16)、第四水管(17)和第五水管(18),文丘里管(14)的右部输出端与净化箱(3)的左开口连通,支架(15)的顶端与文丘里管(14)中部的底端连接,支架(15)的底端与底板(1)顶端的左侧连接,第二水泵(16)的底端与底板(1)顶端的右侧连接,第四水管(17)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二水泵(16)的左部输入端连接,第四水管(17)的左部输入端穿过水箱(7)的右端下侧并伸入至水箱(7)的工作腔内,第二水泵(16)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五水管(18)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水管(18)的输出端与文丘里管(14)的顶部输入端连接;还包括输送电机(20)、输送箱(21)、输送管(25)、安装板(26)、四组安装杆(27)、吸污泵(28)、传送装置(29)、吸污管(30)、排污管(31)和收集箱(32),水箱(7)的工作腔的右半区域纵向设置有分割板(19),分割板(19)的前端、后端和底端均与工作腔的内侧壁连接,并且分割板(19)的顶端与工作腔的内顶壁之间留有间隙,输送电机(20)的底端与水箱(7)顶端中部的右侧连接,输送箱(2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腔,输送箱(2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输送箱(21)左端的下侧设置有排料口,并且进料口和排料口均与输送腔相通,输送箱(21)的底端与水箱(7)的顶端连接,输送电机(20)的左部输出端横向设置有传动轴(22),传动轴(22)上设置有螺旋输送叶(23),并且螺旋输送叶(23)位于输送腔的内部,进料口上设置有料斗(24),输送管(25)的右部输入端与排料口连通,输送管(25)的底部输出端穿过水箱(7)的顶端并伸入至工作腔内,并且输送管(25)的底部输出端位于分割板(19)的左侧,安装板(26)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安装杆(27)的顶端连接,四组安装杆(27)的底端均与水箱(7)顶端的左半区域连接,吸污泵(28)的底端与安装板(26)的顶端连接,传送装置(29)位于吸污泵(28)的左侧,传送装置(29)的安装在水箱(7)的顶端上,传送装置(29)上套设有格栅传送带,吸污管(30)的底部输入端穿过水箱(7)的顶端并伸入至水箱(7)的工作腔的底部,并且吸污管(30)位于分割板(19)的左侧,吸污管(30)的左部输出端与吸污泵(28)的右部输入端连接,吸污泵(28)的左部输出端与排污管(31)的右部输入端连接,排污管(31)的左部输出端位于格栅传送带的上方,水箱(7)顶端的左侧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漏孔,并且漏孔位于格栅传送带的下方,收集箱(32)的底端与底板(1)顶端的左侧接触,收集箱(32)的内部设置有收集腔,收集箱(32)的顶端设置有取放口,并且取放口与收集腔相通,取放口位于格栅传送带左端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尘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底板(1)、支腿(2)、净化箱(3)、排气管(5)、水箱(7)、第一水管(9)、第二水管(10)和排水管(13),底板(1)顶端中部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2)的底端连接,净化箱(3)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腿(2)的顶端连接,净化箱(3)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净化箱(3)的顶端设置有上开口,净化箱(3)的底端设置有下开口,净化箱(3)的左端下侧设置有左开口,并且左开口、上开口和下开口均与腔室相通,上开口处连通设置有集气斗(4),集气斗(4)的顶部输出端与排气管(5)的底部输入端连接,腔室的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旋流板(6),水箱(7)的底端与底板(1)的顶端连接,水箱(7)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水箱(7)顶端的右侧设置有加水口,并且加水口与工作腔相通,水箱(7)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水泵(8),第一水管(9)位于工作腔内,第一水管(9)的顶部输出端穿过水箱(7)的顶端并与第一水泵(8)的底部输入端连接,第一水泵(8)的顶部输出端与第二水管(10)的底部输入端连接,第二水管(10)的顶端封闭,腔室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第三水管(11),并且第三水管(11)位于旋流板(6)的下方,第三水管(11)的左端封闭,第三水管(11)的右端穿过净化箱(3)的右侧壁和第二水管(10)的左侧壁并插入至第二水管(10)的内部,第三水管(11)的底端设置有多组喷水孔,并且多组喷水孔均位于腔室的内部,腔室的内部横向设置有格栅板,格栅板上设置有多组空心分散球,底板(1)的下开口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漏斗(12),漏斗(12)的底部输出端与排水管(13)的顶部输入端连接,排水管(13)的底部输出端穿过水箱(7)的顶端并伸入至水箱(7)的工作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文丘里管(14)、支架(15)、第二水泵(16)、第四水管(17)和第五水管(18),文丘里管(14)的右部输出端与净化箱(3)的左开口连通,支架(15)的顶端与文丘里管(14)中部的底端连接,支架(15)的底端与底板(1)顶端的左侧连接,第二水泵(16)的底端与底板(1)顶端的右侧连接,第四水管(17)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二水泵(16)的左部输入端连接,第四水管(17)的左部输入端穿过水箱(7)的右端下侧并伸入至水箱(7)的工作腔内,第二水泵(16)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五水管(18)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水管(18)的输出端与文丘里管(14)的顶部输入端连接;还包括输送电机(20)、输送箱(21)、输送管(25)、安装板(26)、四组安装杆(27)、吸污泵(28)、传送装置(29)、吸污管(30)、排污管(31)和收集箱(32),水箱(7)的工作腔的右半区域纵向设置有分割板(19),分割板(19)的前端、后端和底端均与工作腔的内侧壁连接,并且分割板(19)的顶端与工作腔的内顶壁之间留有间隙,输送电机(20)的底端与水箱(7)顶端中部的右侧连接,输送箱(2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腔,输送箱(2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输送箱(21)左端的下侧设置有排料口,并且进料口和排料口均与输送腔相通,输送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康正芳张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国环睿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