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学用投篮训练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21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学用投篮训练架,包括基座和基座上部设置的下箱体和上箱体,下箱体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轴承座;第一、第二轴承座之间通过第一、第二轴承总成竖直设置有蜗杆,第三、第四轴承座之间通过第三、第四轴承总成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五轴承座的上下两侧通过第五轴承总成设置有短轴,短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立柱的另一侧面通过第六轴承总成设置有竖轴,竖轴的下部设置有第三齿轮,上部设置有螺杆;蜗杆通过第一、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螺杆上旋装螺套,螺套通过篮板连接篮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篮筐的高度进行调节,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身高的学生进行投篮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学用投篮训练架
本技术涉及教学体育器材
,具体为一种适于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学用投篮训练架。
技术介绍
篮球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因此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上,都设有投篮这一项目,不管是在娱乐、训练和比赛时,篮球均以投篮作为最终目的,并且以投篮的有效得分作为判定输赢的依据,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就要通过投篮训练来提高自身水平,篮球的投篮准确率需要依靠大量的练习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才能够获得,但是传统的篮球训练架,大多是固定安装,不能根据身高进行调节篮筐的高度,导致年龄过小的学生训练困难,因此篮筐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训练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适于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学用投篮训练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学用投篮训练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于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学用投篮训练架,包括基座,基座的上部竖直设置有立柱,立柱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下箱体包括底部的第一轴承座、顶部的第二轴承座、左侧的第三轴承座以及右侧的第四轴承座和第五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总成和第二轴承总成竖直设置有蜗杆,第三轴承座与第四轴承座之间分别通过第三轴承总成和第四轴承总成横向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左端伸出第三轴承座连接手轮,转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五轴承座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五轴承总成竖直设置有短轴,短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立柱在与手轮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有上支座和下支座,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通过第六轴承总成转动设置有竖轴,竖轴的下部设置有第三齿轮,竖轴的上部设置有螺杆;蜗杆下部与第一齿轮啮合,上部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上箱体靠近螺杆的一侧对应开设有滑槽,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套,螺套靠近立柱的一侧滑动嵌装在滑槽内,另一侧安装有篮板,螺杆下端螺纹的尽头处设置有挡块。进一步地,篮板上与螺套连接的另一端挂接有篮筐。进一步地,篮板下方立柱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回型框,回型框的底部固定设有网兜,网兜位于篮筐的正下方。进一步地,第一轴承总成、第二轴承总成、第四轴承总成、第五轴承总成、第六轴承总成均包括轴承一、止退螺母、止退垫圈和压盖一,蜗杆两端、短轴两端、竖轴两端或转轴的右端端部均设置有螺纹,轴承一过盈配合安装在相对应的轴上,端部通过止退螺母和止退垫圈压紧,轴承一另一端通过压盖一压紧。进一步地,第三轴承总成包括两盘轴承二、压盖二和挡圈,两盘轴承二过盈配合安装在转轴上,两盘轴承二之间通过挡圈压紧,两盘轴承二的外侧通过压盖二压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手轮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蜗杆、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竖轴转动,使螺套沿着螺杆做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带动篮板和篮筐做相同的运动,以此对篮筐的上下高度进行调节,从而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身高的学生进行投篮训练,避免篮筐因为过高或者过低,影响训练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取下篮板之后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下箱体内部及篮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Ⅰ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Ⅱ部放大图。图中:1基座、2立柱、21第一轴承座、22第二轴承座、23第三轴承座、24第四轴承座、25第五轴承座、26上箱体、31第一轴承总成、32第二轴承总成、33第三轴承总成、34第四轴承总成、35第五轴承总成、36转轴、37短轴、38蜗杆、39第一齿轮、310第二齿轮、311第三齿轮、312上支座、313第六轴承总成、314下支座、315竖轴、316挡块、317螺套、318手轮、319滑槽、320压盖一、321轴承一、322止退螺母、323止退垫圈、324压盖二、325挡圈、326轴承二、5篮筐、6回型框、61网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于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学用投篮训练架,包括基座1,基座1的上部竖直设置有立柱2,立柱2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26,下箱体包括底部的第一轴承座21、顶部的第二轴承座22、左侧的第三轴承座23以及右侧的第四轴承座24和第五轴承座25;第一轴承座21和第二轴承座22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总成31和第二轴承总成32竖直设置有蜗杆38,第三轴承座23与第四轴承座24之间分别通过第三轴承总成33和第四轴承总成34横向设置有转轴36,转轴36的左端伸出第三轴承座23连接手轮318,转轴36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齿轮39,第五轴承座25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五轴承总成35竖直设置有短轴37,短轴37上设置有第二齿轮310;立柱2在与手轮318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有上支座312和下支座314,上支座312和下支座314之间通过第六轴承总成313转动设置有竖轴315,竖轴315的下部设置有第三齿轮311,竖轴315的上部设置有螺杆;蜗杆38下部与第一齿轮39啮合,上部与第二齿轮310啮合,第二齿轮310与第三齿轮311啮合;请参阅图1和图3,上箱体26靠近螺杆的一侧对应开设有滑槽319,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套317,螺套317靠近立柱2的一侧滑动嵌装在滑槽319内,另一侧安装有篮板4,篮板4上与螺套317连接的另一端挂接有篮筐5,螺杆下端螺纹的尽头处设置有挡块316。请参阅图1和图3,篮板4下方立柱2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回型框6,回型框6的底部固定设有网兜61,网兜61位于篮筐5的正下方。通过在回型框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网兜61,可将篮筐5内掉落的篮球全部装进网兜61内,便于学生的拾取和收捡。请参阅图4,第一轴承总成31、第二轴承总成32、第四轴承总成34、第五轴承总成35、第六轴承总成313均包括轴承一321、止退螺母322、止退垫圈323和压盖一320,蜗杆38两端、短轴37两端、竖轴315两端或转轴36的右端端部均设置有螺纹,轴承一321过盈配合安装在相对应的轴上,端部通过止退螺母322和止退垫圈323压紧,轴承一321另一端通过压盖一320压紧。请参阅图5,第三轴承总成33包括两盘轴承二326、压盖二324和挡圈325,两盘轴承二326过盈配合安装在转轴36上,两盘轴承二326之间通过挡圈325压紧,两盘轴承二326的外侧通过压盖二324压紧。本技术在日常使用时,若是需要对篮筐5的上下高度进行调节时,握住手轮318,从而带动第一齿轮39、蜗杆38、第二齿轮310和第三齿轮311转动,带动竖轴315转动,使螺套317沿着螺杆做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带动篮板4和篮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学用投篮训练架,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基座(1)的上部竖直设置有立柱(2),立柱(2)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26),下箱体包括底部的第一轴承座(21)、顶部的第二轴承座(22)、左侧的第三轴承座(23)以及右侧的第四轴承座(24)和第五轴承座(25);/n第一轴承座(21)和第二轴承座(22)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总成(31)和第二轴承总成(32)竖直设置有蜗杆(38),第三轴承座(23)与第四轴承座(24)之间分别通过第三轴承总成(33)和第四轴承总成(34)横向设置有转轴(36),转轴(36)的左端伸出第三轴承座(23)连接手轮(318),转轴(36)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齿轮(39),第五轴承座(25)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五轴承总成(35)竖直设置有短轴(37),短轴(37)上设置有第二齿轮(310);立柱(2)在与手轮(318)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有上支座(312)和下支座(314),上支座(312)和下支座(314)之间通过第六轴承总成(313)转动设置有竖轴(315),竖轴(315)的下部设置有第三齿轮(311),竖轴(315)的上部设置有螺杆;蜗杆(38)下部与第一齿轮(39)啮合,上部与第二齿轮(310)啮合,第二齿轮(310)与第三齿轮(311)啮合;/n上箱体(26)靠近螺杆的一侧对应开设有滑槽(319),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套(317),螺套(317)靠近立柱(2)的一侧滑动嵌装在滑槽(319)内,另一侧安装有篮板(4),螺杆下端螺纹的尽头处设置有挡块(3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学用投篮训练架,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基座(1)的上部竖直设置有立柱(2),立柱(2)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26),下箱体包括底部的第一轴承座(21)、顶部的第二轴承座(22)、左侧的第三轴承座(23)以及右侧的第四轴承座(24)和第五轴承座(25);
第一轴承座(21)和第二轴承座(22)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总成(31)和第二轴承总成(32)竖直设置有蜗杆(38),第三轴承座(23)与第四轴承座(24)之间分别通过第三轴承总成(33)和第四轴承总成(34)横向设置有转轴(36),转轴(36)的左端伸出第三轴承座(23)连接手轮(318),转轴(36)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齿轮(39),第五轴承座(25)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五轴承总成(35)竖直设置有短轴(37),短轴(37)上设置有第二齿轮(310);立柱(2)在与手轮(318)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有上支座(312)和下支座(314),上支座(312)和下支座(314)之间通过第六轴承总成(313)转动设置有竖轴(315),竖轴(315)的下部设置有第三齿轮(311),竖轴(315)的上部设置有螺杆;蜗杆(38)下部与第一齿轮(39)啮合,上部与第二齿轮(310)啮合,第二齿轮(310)与第三齿轮(311)啮合;
上箱体(26)靠近螺杆的一侧对应开设有滑槽(319),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套(317),螺套(317)靠近立柱(2)的一侧滑动嵌装在滑槽(319)内,另一侧安装有篮板(4),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萌李世清房容宇孙淑燕
申请(专利权)人: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