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191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包含微控制器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断电控制模块、电源管理器和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检测电路依次经过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断电控制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管理器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实现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自动开关,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效地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A transcranial DC stimulator with automatic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
本技术属于智能节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
技术介绍
早在11世纪人们就开始尝试利用电来治疗疾病,随着认识的发展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逐步成熟。1998年Prior等发现,微弱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引起皮层双相的、极性依赖性的改变,随后Nitsche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发现,从而为tDCS的临床研究拉开了序幕。到目前为止,tDCS的临床疾病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tDCS由阳极和阴极两个表面电极组成,由控制软件设置刺激类型的输出,以微弱极化直流电作用于大脑皮质。与其他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经颅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不同,tDCS不是通过阈上刺激引起神经元放电,而是通过调节神经网络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在神经元水平,tDCS对皮质兴奋性调节的基本机制是依据刺激的极性不同引起静息膜电位超极化或者去极化的改变。阳极刺激通常使皮层的兴奋性提高,阴极刺激降则低皮层的兴奋性。膜的极化是tDCS刺激后即刻作用的主要机制。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现代化、智能化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的科学家及工程技术人员都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场医疗设备的革命中,其中,对各种类型射线底片观片设备的研究也是医疗设备开发的重点。由于传统的观片设备亮度低、均匀性差、容易引起视疲劳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医学诊断的要求。目前很多都是手动开关,使用设备时即打开设备,启动电源往往在系统闲置时还继续开着设备导致冷阴极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包含微控制器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断电控制模块、电源管理器和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检测电路依次经过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断电控制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管理器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电容、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其中,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第四电阻的一端也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参考信号,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参考信号,第一放大器N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第二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连接被检源的负极,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作为本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微控制器模块采用芯片型号为SPCE061A的微处理器。作为本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电源管理器包含采样滤波电路、磁偏检测电路、DSP模块、CPLD模块、隔离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远程通讯模块;所述采样滤波电路、磁偏检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远程通讯模块连接在DSP模块的相应端口上,所述DSP模块通过CPLD模块连接隔离驱动电路。作为本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芯片型号为TMS320LF240。作为本技术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存储器模块采用DDR3。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2、本技术采用红外检测电路检测外接收管的输出信号进而控制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开闭能够实现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自动开关,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效地避免了能源的浪费;3、本技术采用电源管理器可以实时对供电电能进行智能监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流滤波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电源管理器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的硬件模块均属于现有的功能硬件模块,其功能原理、具体的电路及连接使用方法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常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包含微控制器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断电控制模块、电源管理器和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检测电路依次经过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断电控制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管理器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GSM模块传输信息至手机,所述存储器模块用于实时存储红外检测电路检测数据信息。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用于当红外对射管之间放入头颅后会有信号输出,所述信号经过模数转换模块的模数转换和整流滤波电路的整流滤波处理,进而上传至微控制器模块,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根据接受的信号则判定在使用,若果没有信号输入则判定在闲置,可以同按键输入模块设定时间,进而当超过所设定时间则控制断电控制模块切断电源,进而节约电能。如图2所示,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电容、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其中,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第四电阻的一端也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参考信号,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参考信号,第一放大器N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第二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连接被检源的负极,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红外检测电路选择霍尼韦尔公司的SEP8505-002,其工作波长为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包含微控制器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断电控制模块、电源管理器和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检测电路依次经过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断电控制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管理器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电容、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其中,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第四电阻的一端也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参考信号,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参考信号,第一放大器N1 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第二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连接被检源的负极,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包含微控制器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断电控制模块、电源管理器和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检测电路依次经过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断电控制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管理器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电容、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其中,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第四电阻的一端也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百群李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沃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