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17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注射器包括外壳、内端套和推动输出单元,外壳具有容器腔和连通于容器腔轴向第一端的容器入口;内端套具有端部开口,内端套可拆卸地套装在外壳外并遮挡容器入口,端部开口与容器入口连通;推动输出单元设置于外壳内,推动输出单元的推动输出部从容器腔的轴向第二端伸入容器腔;药物注射器还包括外端套,外端套上设有注射针出口;在内端套的轴向上,外端套可拆卸地套装在内端套外,外端套与内端套之间形成注射针空间,注射针空间位于端部开口与注射针出口之间。注射针头从外端套的注射针开口伸出,从而控制注射针头的伸出长度;外端套抵接于患者的皮肤,从而控制注射角度,药物注射器具有防呆效果,更具人性化。

Drug syri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物注射器
本技术涉及注射器
,具体涉及一种药物注射器。
技术介绍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种手段,胰岛素注射具有低副作用、疗效显著的特点。现有一种药物注射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推动输出单元,外壳内具有沿长度延伸的用于放置胰岛素容器的容器腔,外壳在容器腔的延伸第一端形成容器入口,且外壳在容器腔的延伸第二端形成推动入口。推动输出单元包括电机、减速齿轮组、丝杆和连接在丝杆端部的推动件,在电机的驱动下,丝杆以及位于丝杆端部的推动件可从推动入口进入容器腔中。胰岛素容器放置到容器腔后,将端套套装在外壳上容器入口处,胰岛素容器则被固定在外壳之内,随后安装一次性针头部件,针头部件的插针从端套处插入胰岛素容器上,针头部件上与插针相反设置的注射针则朝外延伸。推动件推动胰岛素容器中部的活塞体则可实现注射。现有的该种药物注射器存在的问题是,针头部件的注射针完全外露,扎针时患者难以自行把握注射针的插入量和注射角度的准确性,作为患者日常使用的医疗设备,该药物注射器欠缺人性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更人性化的药物注射器。本技术提供的药物注射器包括外壳、内端套和推动输出单元,外壳具有容器腔和连通于容器腔轴向第一端的容器入口;内端套具有端部开口,内端套可拆卸地套装在外壳外并遮挡容器入口,端部开口与容器入口连通;推动输出单元设置于外壳内,推动输出单元的推动输出部从容器腔的轴向第二端伸入容器腔;药物注射器还包括外端套,外端套上设有注射针出口;在内端套的轴向上,外端套可拆卸地套装在内端套外,外端套与内端套之间形成注射针空间,注射针空间位于端部开口与注射针出口之间。由上述方案可见,增设外端套,外端套套装在内端套外,且外端套与内端套之间形成的注射针空间用于放置针头部件,针头部件的注射针头从外端套的注射针开口伸出,外端套的轴向延伸可控制注射针头的伸出长度;在患者进行药物注射时,外端套上注射针开口的外周面抵接于患者的皮肤,从而控制注射角度。药物注射器具有防呆效果,更具人性化。进一步的方案是,药物注射器还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一磁感应传感器;第一磁体设置在外端套上,第一磁感应传感器设置在外壳上,第一磁体位于第一磁感应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由上可见,外端套必须按照到指定位置后,第一磁感应传感器才能对第一磁体进行感应,使注射器的开关电路连通后,患者才能有效按压注射按键,防止患者错误注射。进一步的方案是,内端套上设有第一扣合部,外端套上设有第二扣合部;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沿内端套的轴向扣合。由上可见,内端套与外端套之间通过卡扣形式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进一步的方案是,内端套上设有第一周向限位凸起,外端套上设有第二周向限位凸起,第一周向限位凸起和第二周向限位凸起在内端套的周向上限位配合。由上可见,第一周向限位凸起和第二周向限位凸起的配合有效防止内端套和外端套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提高安装稳定性。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周向限位凸起具有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周向限位凸起具有第二导向斜面,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均倾斜于内端套的轴向;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之间限位配合。由上可见,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之间的抵接配合使内端套与外端套之间产生轴向的相互作用力,又由于内端套与外端套之间采用卡扣连接,在对外端套进行拆卸时,仅需扭动外端套,在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之间脱离的同时,外端套与内端套之间沿轴向相对移动,从而完成拆卸,拆卸工作更简单快捷。进一步的方案是,外端套包括外端套固定件和外端套滑动件,注射针出口设置在外端套滑动件上;外端套固定件可拆卸地套装在内端套外,外端套滑动件可滑动地套装于外端套固定件外;外端套滑动件可沿内端套的轴向滑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第一位置相对于第二位置远离外壳。由上可见,外端套固定件固定套装在内端套外,外端套滑动件可相对于外端套固定件沿轴向远离内端套滑动,当外端套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外端套具有轴向最大延伸尺寸,此时外端套从外周对针头部件完全遮挡,从而实现隐针效果,防治误伤孩童,且保护针头部件。进一步的方案是,外端套固定件和外端套滑动件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的恢复力使外端套滑动件向第一位置移动。由上可见,由上可见,在稳定状态下,外端套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即对针头部件从外周完全遮挡的位置,药物注射器稳定地保持隐针状态。进一步的方案是,药物注射器还包括第二磁体和第二磁感应传感器;第二磁体设置在外端套滑动件,第二磁体设置在外壳上;第一位置为第二磁体位于第二磁感应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第二磁体位于第二磁感应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外的位置。由上可见,仅当外端套移动到第二位置且注射针的外露部分到达合适尺寸后,第二磁感应传感器才能对第二磁体进行感应,使注射器的开关电路连通后,患者才能有效按压注射按键,防止患者错误注射。进一步的方案是,推动输出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减速齿轮组、丝杆组件和推动件。由上可见,此设置有效实现减速传动,实现药物注射器的微量注射。进一步的方案是,药物注射器还包括针头部件,针头部件包括针体和设置在针体上的连接部,针体在连接部的相对两侧分别伸出插针头和注射针头;针头部件位于注射针空间中,插针头朝向端部开口,注射针头从注射针出口伸出外端套之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药物注射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药物注射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药物注射器第一实施例第一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药物注射器第一实施例第二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药物注射器第二实施例第一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药物注射器第二实施例中外端套的结构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药物注射器第二实施例第二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药物注射器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药物注射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结构分解图。本技术提供的药物注射器包括外壳1、电路板组件2、推动输出单元3、内端套4、外端套5以及可拆卸的作一次性使用的针头部件6。外壳1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半壳体11、第二半壳体12、中部支架13和管壁14,第一半壳体11和第二半壳体12盖合并在外壳1中部形成容纳空间,中部支架13和管壁14均安装在第一半壳体11和第二半壳体12相互盖合后形成的容纳空间中。中部支架13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上方放置位和下方放置位,管壁14中部为用于放置药物容器1000的容器腔100。电路板组件2包括PCB板21和位于PCB板上的电器元件22,电路板组件2放置在形成于中部之间13上方的上方放置位中;推动输出单元3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31、减速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药物注射器,包括外壳、内端套和推动输出单元,所述外壳具有容器腔和连通于所述容器腔轴向第一端的容器入口;/n所述内端套具有端部开口,所述内端套可拆卸地套装在所述外壳外并遮挡所述容器入口,所述端部开口与所述容器入口连通;/n所述推动输出单元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推动输出单元的推动输出部从所述容器腔的轴向第二端伸入所述容器腔;/n其特征在于:/n所述药物注射器还包括外端套,所述外端套上设有注射针出口;/n在所述内端套的轴向上,所述外端套可拆卸地套装在所述内端套外,所述外端套与所述内端套之间形成注射针空间,所述注射针空间位于所述端部开口与所述注射针出口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药物注射器,包括外壳、内端套和推动输出单元,所述外壳具有容器腔和连通于所述容器腔轴向第一端的容器入口;
所述内端套具有端部开口,所述内端套可拆卸地套装在所述外壳外并遮挡所述容器入口,所述端部开口与所述容器入口连通;
所述推动输出单元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推动输出单元的推动输出部从所述容器腔的轴向第二端伸入所述容器腔;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注射器还包括外端套,所述外端套上设有注射针出口;
在所述内端套的轴向上,所述外端套可拆卸地套装在所述内端套外,所述外端套与所述内端套之间形成注射针空间,所述注射针空间位于所述端部开口与所述注射针出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注射器还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一磁感应传感器;
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外端套上,所述第一磁感应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磁体位于所述第一磁感应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端套上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外端套上设有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沿所述内端套的轴向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端套上设有第一周向限位凸起,所述外端套上设有第二周向限位凸起,所述第一周向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周向限位凸起在所述内端套的周向上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周向限位凸起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周向限位凸起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均倾斜于所述内端套的轴向;
所述第一导向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李志臻陈昊王艳军杨金海廖波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智慧医学研究院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