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17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包括箱型外壳(100)、进液控制装置(200)、出液控制装置(300)和溢流管(400),所述进液控制装置(200)和出液控制装置(300)都设置在箱型外壳(100)内部,其中,所述进液控制装置(200)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一侧,负责控制透析浓缩液进入箱型外壳(100)内部;所述出液控制装置(200)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另一侧,用于在其内部插入肾机的取液管;所述溢流管(400)一端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底部,一端延伸到箱型外壳(100)的顶部附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肾机和透析浓缩液供应管道中间形成一个缓冲区域,可以实现透析浓缩液的零压力供应。

A zero pressure supply device for dialysate concent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肾病医疗领域内的辅助设备,用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具体是一种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正在使用的透析浓缩液配送系统,供液部分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1、泵持续循环送液;2、每天泵先开启对输送管路进行排气,排气30分钟以上,然后停泵,利用虹吸效应进行供液。上述两种供液方式,分别存在的弊端如下:对于第一种方式,由于后级供液管路口径一般使用为20mm,长度为200-300m,这样就造成近端接口的压力过高(通常在0.4-0.5MPa),而远端接口压力不足甚至存在无液状态,使得透析过程中透析液浓度上下波动,造成肾机不断报警,影响患者有效透析;同时,由于近端接口压力过高造成接口处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过高的压力可导致肾机的进液部件损坏。对于第二种方式,30分钟的排气时间比较长,费时,而且不能完全保证做到管路液体的充盈(因为后级输送管路的安装要依据房间结构排布,过门过窗过墙等位置均要抬高或降低,所以供液管路中存在憋气点),导致透析过程中进了空气,设备报警,影响正常透析。基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可以消除肾机进液口压力不均匀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供液管路中存在憋气的问题,实现肾机进液口零压力供液。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包括箱型外壳、进液控制装置、出液控制装置和溢流管,所述进液控制装置和出液控制装置都设置在箱型外壳内部,其中,所述进液控制装置设置在箱型外壳的一侧,负责控制透析浓缩液进入箱型外壳内部;所述出液控制装置设置在箱型外壳的另一侧,用于在其内部插入肾机的取液管;所述溢流管一端设置在箱型外壳的底部,一端延伸到箱型外壳的顶部附近。进一步地,所述箱型外壳包括上盖和箱体,所述上盖上开有出液孔,用于与出液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液孔、溢流管孔、废液孔和悬挂孔,所述进液孔用于与进液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溢流管孔用于插接溢流管,所述废液孔用于插接旋塞,所述悬挂孔用于将箱型外壳悬挂在附着物上。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控制装置包括浮球阀和第一空筒,所述浮球阀的浮球设置在第一空筒内,所述浮球阀的阀门密封插接在箱型外壳的进液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出液控制装置包括第二空筒,其插接在箱型外壳的出液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筒为圆筒或者矩形筒。可选地,所述第二空筒为圆筒或者矩形筒。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部距离箱型外壳的顶部距离大致为箱型外壳总高度的1/7~1/4。进一步地,所述箱型外壳、出液控制装置和溢流管都采用塑料制作而成。本技术的优点:在肾机和透析浓缩液供应管道中间形成一个缓冲区域,可以实现透析浓缩液的零压力供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箱型外壳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一种实施例拆除了箱体后的零部件组合示意图。其中,100-箱型外壳,110-上盖,120-箱体,121-进液孔,122-溢流管孔,123-废液孔,124-悬挂孔,200-进液控制装置,210-第一空筒,220-浮球阀,300-出液控制装置,310-第二空筒,400-溢流管,500-旋塞。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做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包括箱型外壳100、进液控制装置200、出液控制装置300和溢流管400,进液控制装置200和出液控制装置300都设置安装在箱型外壳100的内部,进液控制装置200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一侧(例如左侧),负责控制透析浓缩液进入箱型外壳100内部;出液控制装置300设置安装在箱型外壳100的另一侧(例如右侧),用于在其内部插入肾机的取液管(图中未示出);溢流管300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底部,用于进液控制装置200不能准确控制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液位的时候,排出多余的透析浓缩液。箱型外壳100包括上盖110和箱体120,上盖110上开有出液孔,用于与出液控制装置300连接;如图2所示,箱体120上设置有进液孔121、溢流管孔122、废液孔123和悬挂孔124,进液孔121用于与进液控制装置200连接,溢流管孔122用于插接溢流管400,废液孔123用于插接旋塞500,悬挂孔124用于将箱型外壳100悬挂在附着物(未示出)上。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特征,为被挡住了视线的特征,为了便于说明该箱型外壳100,特意采用虚线标出溢流管孔122和废液孔123。如图3所示,进液控制装置200包括浮球阀220和第一空筒210,所述浮球阀220的浮球设置在第一空筒210内,所述浮球阀220的阀门密封插接在箱型外壳100的进液孔121内。在本技术中,浮球阀220为本领域内的标准件,图中未示出其完整结构,但不妨碍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毫无意义地理解该装置。出液控制装置300包括第二空筒310,其插接在箱型外壳100的出液孔内。第一空筒210和第二空筒310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液体在本技术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内的飞溅、翻滚等剧烈运动,使得该装置内的液体缓慢运动,从而实现对肾机的零压力供液。第一空筒210和第二空筒310的形状可以为圆筒状或者矩形筒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为了确保本技术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的液面精确受控,溢流管400的上端部距离箱型外壳100的顶部距离大致为箱型外壳100总高度的1/7~1/4。为了便于排除本技术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内的残存液体,在箱型外壳100底部设置废液孔123,平时采用旋塞500密封,在需要排除残液时旋出旋塞500即可。为了降低本技术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的制造成本,箱型外壳100、出液控制装置300和溢流管400都采用塑料制作而成。以上已经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型外壳(100)、进液控制装置(200)、出液控制装置(300)和溢流管(400),所述进液控制装置(200)和出液控制装置(300)都设置在箱型外壳(100)内部,其中,所述进液控制装置(200)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一侧,负责控制透析浓缩液进入箱型外壳(100)内部;所述出液控制装置(300)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另一侧,用于在其内部插入肾机的取液管;所述溢流管(400)一端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底部,一端延伸到箱型外壳(100)的顶部附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析浓缩液零压力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型外壳(100)、进液控制装置(200)、出液控制装置(300)和溢流管(400),所述进液控制装置(200)和出液控制装置(300)都设置在箱型外壳(100)内部,其中,所述进液控制装置(200)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一侧,负责控制透析浓缩液进入箱型外壳(100)内部;所述出液控制装置(300)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另一侧,用于在其内部插入肾机的取液管;所述溢流管(400)一端设置在箱型外壳(100)的底部,一端延伸到箱型外壳(100)的顶部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压力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外壳(100)包括上盖(110)和箱体(120),所述上盖(110)上开有出液孔,用于与出液控制装置(300)连接;所述箱体(120)上设置有进液孔(121)、溢流管孔(122)、废液孔(123)和悬挂孔(124),所述进液孔(121)用于与进液控制装置(200)连接,所述溢流管孔(122)用于插接溢流管(400),所述废液孔(123)用于插接旋塞(500),所述悬挂孔(124)用于将箱型外壳(100)悬挂在附着物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居晓军梁涛孙洪宁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捷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