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雪琴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13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包括卡板,所述卡板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中部分别设有孔,所述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通过螺纹杆相连,所述第一卡板上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末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弹性绳相连,所述弹性绳末端设有把手,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卡在床体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体力欠佳的卧床病人起身助力,便于病人自己起身,同时装置拆卸便捷,固定性好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属于机械制造和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很多老人、体力欠佳病人、活动不便或者上肢无力的病人大多时候都是从病床上起来非常困难,大多数时间都只能躺在病床上休息,但是长时间卧床对人体的生成代谢、脏器官功能都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定期起身活动,但起身时需要护理人员等辅助起身,有些体形较重的病人,可能需要不止一个医护人员从旁辅助才能起身,如果病人自己起身或者起身能有助力,则会更加便捷,如果没有医护人员帮助,也能自己助力起身,因此急需一种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以解决体力欠佳住院卧床病人起床困难,现有装置拆卸不变,固定不牢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包括卡板,所述卡板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中部分别设有孔,所述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通过螺纹杆相连,所述第一卡板上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末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弹性绳相连,所述弹性绳末端设有把手,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卡在床体边缘。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所述第一杆垂直设置在第一卡板上端,所述第二杆与第一杆垂直,第二杆垂直向内设置,所述第三杆与第二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三杆末端朝向床头位置。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上端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有可拆卸的转动杆。优选的,当通过转动杆顺时针转动螺纹杆时,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距离缩小,卡紧固定在床体边缘。优选的,当通过转动杆逆时针转动螺纹杆时,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的距离缩小,松开对床体的卡紧。优选的,所述床体边缘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用于放置把手。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竖直设置,所述把手套在固定杆上放置。优选的,所述挂钩用于钩挂吊瓶。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明显的:这样,通过使用本技术的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将螺纹杆旋入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然后将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卡在床体边缘,之后将转动杆插入到转动块孔内,通过螺纹配合将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卡紧在床体边缘,不用时可拆卸,当病人起身时手握把手,依靠弹性绳的弹力进行起身,不用时将把手套在固定杆上,输液时通过上端挂钩挂上输液瓶进行输液,具有助力起身,拆卸便捷,紧固性好,安全性高、节省输液架,实现输液的优点。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在图1-图4中,床体1;固定杆2;弹性绳3;把手4;支撑杆5;连接块6;支架7;转动块8;转动杆9;螺纹杆10;卡板11;挂钩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一种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包括卡板11,所述卡板11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中部分别设有孔,所述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通过螺纹杆10相连,所述第一卡板上端设有支架7,所述支架7末端设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与弹性绳3相连,所述弹性绳3末端设有把手4,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卡在床体1边缘。优选的,所述支架7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所述第一杆垂直设置在第一卡板上端,所述第二杆与第一杆垂直,第二杆垂直向内设置,所述第三杆与第二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三杆末端朝向床头位置。螺纹杆10上端设有转动块8,所述转动块8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插有可拆卸的转动杆9。当通过转动杆9顺时针转动螺纹杆10时,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距离缩小,卡紧固定在床体1边缘。当通过转动杆9逆时针转动螺纹杆10时,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的距离增大,松开对床体1的卡紧。所述床体1边缘设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用于放置把手4。所述固定杆2竖直设置,所述把手4套在固定杆2上放置。所述挂钩12用于钩挂吊瓶。固定杆2的设置用于把手4套在固定杆2上,这样可防止弹性绳3来回晃动,而且固定杆2位于床头处,病人便于伸手即可抓住把手4,不至于起身时,找不到把手4位置。弹性绳3的设置起到病人起身助力的作用,依靠绳的弹力将病人拉起,能够实现病人自己起身,或者体重过重的病人,医护人员抬身体困难时,起到助力的作用,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把手4的设置便于实现病人把持和抓住弹性绳3,环状把手4便于把持,也便于套在固定杆2上。支撑杆5的设置实现对挂钩12的支撑,挂钩12的设置实现将输液吊瓶挂在上面,进而起到输液杆的功能,节约输液杆的使用,起到支撑输液瓶的作用。连接块6的设置用于连接弹性绳3,连接块6固定在第三杆末端,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的设置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杆垂直设置便于承受垂直方向的拉力,第二杆横向设置便于承受前后方向的拉力,第三杆平行床体1垂直于第二杆设置便于承受前后方向的拉力,这样设置架构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转动块8的设置便于实现螺纹杆10的转动,螺纹杆10的设置实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夹紧,第一卡板位于床板上侧,第二卡板位于床板下侧,通过螺纹配合和转动实现卡紧在床板上,螺纹锁紧效果更好,具有自锁功能,而且能够实现可拆卸,方面快捷安全性高。转动块8设有孔,用于插入转动杆9,通过转动杆9来旋转螺纹杆10,起到杠杆作用,省力,而且紧固结束后,可拔出,能够减少零件空间,避免杆对病人造成伤害。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有益效果:将螺纹杆10旋入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然后将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卡在床体1边缘,之后将转动杆9插入到转动块8孔内,通过螺纹配合将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卡紧在床体1边缘,不用时可拆卸,当病人起身时手握把手4,依靠弹性绳3的弹力进行起身,不用时将把手4套在固定杆2上,输液时通过上端挂钩12挂上输液瓶进行输液,具有助力起身,拆卸便捷,紧固性好,安全性高、节省输液架,实现输液的优点。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板,所述卡板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中部分别设有孔,所述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通过螺纹杆相连,所述第一卡板上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末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弹性绳相连,所述弹性绳末端设有把手,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卡在床体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板,所述卡板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中部分别设有孔,所述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通过螺纹杆相连,所述第一卡板上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末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弹性绳相连,所述弹性绳末端设有把手,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卡在床体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所述第一杆垂直设置在第一卡板上端,所述第二杆与第一杆垂直,第二杆垂直向内设置,所述第三杆与第二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三杆末端朝向床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科临床用卧床助力起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雪琴
申请(专利权)人:魏雪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