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263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该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在N+衬底正面上形成N‑外延层,N+衬底作为漏;在N‑外延层内形成场限环以及多个P阱;向P阱表面注入N型杂质,以在P阱表面形成反型层;依次形成栅氧层和栅,随后对栅进行氧化,控制栅氧层覆盖相邻P阱之间的区域并延伸覆盖部分P阱;向P阱内分别注入砷和磷后再进行推结,在P阱内形成N型掺杂区,并控制磷的注入深度大于砷的注入深度;对N型掺杂区进行选择性刻蚀以形成源;实现源和P阱之间的连接以及源和漏的引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作方法,能够确保N沟VDMOS器件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沟道处于稳定常开状态。

A n-channel depletion VDMOS device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电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VerticalDouble-diffusionMetalOxide,VDMOS)器件具有高的输入阻抗、高的开关速度、宽的安全工作区以及很好的热稳定性等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移动通信、雷达、马达驱动、开关电源、节能灯等多种领域。VDMOS主要分为两大类:增强型VDMOS和耗尽型VDMOS。这两类VDMOS适用于不同电路的供电形式和开关要求。目前市场上的VDMOS产品以增强型VDMOS产品为主流,关于其工艺和结构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多,而耗尽型VDMOS产品的研究则进展较为缓慢。但是耗尽型VDMOS产品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特别是N沟道耗尽型VDMOS,其在空间和军事领域的应用不可忽略。耗尽型VDMOS由于具备常开沟道,因此,即便是在栅压VGS为0V时,只要在源漏极之间加上电压VDS,则沟道就会有电流通过。耗尽型VDMOS由于其常开沟道特点,又称为常开型VDMOS。但是采用现有的制备工艺所获得的耗尽型VDMOS器件、特别是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保证沟道的常开是目前的难点之一。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工艺制作方法,能够使得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沟道处于稳定常开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确保沟道处于稳定常开状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在N+衬底正面上形成N-外延层,N+衬底作为漏;在N-外延层内形成场限环以及多个P阱;向P阱表面注入N型杂质,以在P阱表面形成反型层;依次形成栅氧层和栅,随后对栅进行氧化,控制栅氧层覆盖相邻P阱之间的区域并延伸覆盖部分P阱;向P阱内分别注入砷和磷后再进行推结,在P阱内形成N型掺杂区,并控制磷的注入深度大于砷的注入深度;对N型掺杂区进行选择性刻蚀以形成源;实现源和P阱之间的连接以及源和漏的引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制作方法,在形成源区的过程中,分别注入了砷和磷并进行推结,使得到的N沟道耗尽型VDMOS的沟道处于稳定常开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是采用上述制作方法制得,该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沟道处于稳定常开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制作方法,将源区形成过程中仅掺杂砷的传统工艺改进为掺杂砷和磷的方式,使所制得的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沟道处于稳定常开状态,确保该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耗尽型性能。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制作方法所获得的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该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具有处于稳定常开状态的沟道。附图说明图1至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耗尽型VDMOS器件的制作方法中各步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得到的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仿真结果;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作为对比的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仿真结果;图14为图13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0-N+衬底;200-N-外延层;300-P阱;410-反型层;420-掺砷区;430-掺磷区;440-掺硼区;450-N型掺杂区;510-氧化硅层;520-多晶硅层;530-多晶硅氧化层;610-层间介质层;611-侧壁区;700、800-金属层。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备N型耗尽型VDMOS器件,在沟道的制作过程中,对于源区的制作,多采用一步砷注入工艺,但是往往并不能保证沟道在预定阈值电压处开启,因此不能稳定形成常开通道。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制作工艺,在源区的形成过程中,分别注入了砷和磷,使最终制得的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沟道处于稳定常开状态,确保器件的耗尽型性能。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制作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S10、在N+衬底100正面上形成N-外延层200,该N+衬底100作为漏;S20、在N-外延层200内形成场限环(未图示)以及多个P阱300;S30、向P阱300表面注入N型杂质,以在P阱300表面形成反型层410;S40、依次形成栅氧层和栅,并对栅进行氧化,控制栅氧层覆盖相邻P阱300之间的区域并延伸覆盖部分P阱300;S50、向P阱300内分别注入砷和磷后再进行推结,在P阱300内形成N型掺杂区450,并控制磷的注入深度大于砷的注入深度;S60、对N型掺杂区450进行选择性刻蚀以形成源;S70、实现源和P阱之间的连接以及源和漏的引出。具体的,在步骤S10中,可采用本领域常规工艺,在N+衬底100上生长N-外延层200,如图1所示。一般而言,外延层的厚度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器件的耐压性能,因此可根据实际对于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性能要求控制N-外延层200的厚度。本实施例对于场限环和P阱300的形成方式不做特别限定,均可采用本领域制备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常规工艺完成。一般可首先在N-外延层200的边缘区域进行第一次P型离子注入,形成场限环,然后在N-外延层200的中间区域(即有源区)进行第二次P型离子注入,形成多个P阱300,如图2所示。具体的,步骤S20可包括如下依序进行的步骤:S21、对N-外延层200进行氧化处理,从而在N-外延层200表面形成氧化层;S22、对氧化层进行选择性刻蚀,暴露出有源区周围的部分区域(即,暴露出N-外延层200边缘的部分区域),作为第一次P型离子注入的窗口;S23、通过第一次P型离子注入的窗口,向N-外延层200中注入硼等P型杂质,随后再进行氧化推结,从而形成场限环;S24、参考步骤S22的工艺,暴露出有源区的部分区域,随后进行第二次P型离子注入,然后再进行氧化推结,最终形成多个P阱300。根据器件的性能要求,P阱30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比如其横向剖面可以呈条形、多边形等。此外,在形成场限环及P阱300的过程中,P型离子的注入能量、注入浓度、相邻P阱300之间的距离、P阱300的数量等参数均可根据对于器件的性能要求合理确定。进一步的,在进行第二次P型离子注入之前,还可以在N-外延层200表面生长一层薄薄的氧化层,比如大约400埃米,这样在第二次P型离子注入时,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对N-外延层200的有源区造成损伤。在第二次P型离子注入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N+衬底正面上形成N-外延层,所述N+衬底作为漏;/n在N-外延层内形成场限环以及多个P阱;/n向P阱表面注入N型杂质,以在P阱表面形成反型层;/n依次形成栅氧层和栅,随后对栅进行氧化,控制所述栅氧层覆盖相邻P阱之间的区域并延伸覆盖部分P阱;/n向所述P阱内分别注入砷和磷后再进行推结,在P阱内形成N型掺杂区,并控制磷的注入深度大于砷的注入深度;/n对所述N型掺杂区进行选择性刻蚀以形成源;/n实现源和P阱之间的连接以及源和漏的引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沟道耗尽型VDMOS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N+衬底正面上形成N-外延层,所述N+衬底作为漏;
在N-外延层内形成场限环以及多个P阱;
向P阱表面注入N型杂质,以在P阱表面形成反型层;
依次形成栅氧层和栅,随后对栅进行氧化,控制所述栅氧层覆盖相邻P阱之间的区域并延伸覆盖部分P阱;
向所述P阱内分别注入砷和磷后再进行推结,在P阱内形成N型掺杂区,并控制磷的注入深度大于砷的注入深度;
对所述N型掺杂区进行选择性刻蚀以形成源;
实现源和P阱之间的连接以及源和漏的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P阱内分别注入砷和磷的过程中,控制磷的注入能量大于砷的注入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P阱内分别注入砷和磷的过程中,控制磷的注入浓度低于砷的注入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瑞芬刘刚朱恒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锐达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