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智慧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2475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智慧管控系统,属于河道智能管路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其中:基础设施层包括开发环境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及硬件设备;所述基础设施层为数据层、服务层与应用层提供服务器、交换机、终端、安全及存储的软硬件、场地和网络通信环境;所述数据层为业务基础数据库,用于存储基础数据,所述数据层为不同应用系统提供IoT数据支撑;所述服务层包括设备监测感知服务、设备连接管理服务、模型与监测数据交换服务和权限控制服务;所述应用层包括内外网门户网站;所述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之间通过数据交换系统依次进行数据交互。

A river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智慧管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智能管路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智慧管控系统。
技术介绍
2016年,水利部明确要求水利工程建设要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等水利中心工作,深化信息技术与各项水利工作的融合,积极研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应用,强化信息化对水利各业务领域的服务与支撑,推进各类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因此,水利行业必然要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尤其在经历过多次河道洪灾危害后,传统水利的弊端日渐明显,主要表现在河道工程的建设缺乏统一的功能规划,管理部门对于信息化各系统的沟通、使用不畅,使河道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孤岛。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河道智慧水利系统的开发,对于河道信息化系统建设具有有重要的提升作用。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各类监控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河道信息化系统涉及到的子系统主要包括堤防监测系统、闸门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防洪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数据处理量大、涉及到的监测设备多,各系统软件管理不尽相同,会造成各系统沟通使用不畅,设备管理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一套可统一管理河道建设期与运维期的各类型监测数据的信息支撑平台,实现海量数据处理及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各个部门、系统之间的协同操作,实现不同系统的信息共享,包括文字、图表、音频、影像等各类数据全面共享,使各项功能操作更加科学、合理,最终实现河道智慧化管理。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河道智慧管控系统,可以统一管理河道建设期与运维期的各类型监测数据的信息支撑平台,将工程项目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掌握工程的建设动态,可在海量设备中快速检索到指定设备,实现对设备的远程调试、远程监控、远程维护;实现多平台数据交换与多样数据分析,集成堤防监测系统、闸门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防洪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等河道智慧管理子系统同构、异构数据,打通各系统间数据交换壁垒。提供标准统一的开发接口,满足第三方系统的无缝接入及业务平台快速搭建。打造多平台统一入口,实现单点登录。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智慧管控系统,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其中:基础设施层包括开发环境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及硬件设备;所述基础设施层为数据层、服务层与应用层提供服务器、交换机、终端、安全及存储的软硬件、场地和网络通信环境;所述数据层为业务基础数据库,用于存储基础数据,所述数据层为不同应用系统提供IoT数据支撑;所述服务层包括设备监测感知服务、设备连接管理服务、模型与监测数据交换服务和权限控制服务;所述应用层包括内外网门户网站;所述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之间通过数据交换系统依次进行数据交互。进一步:所述数据层通过数据接入接口和设备控制接口采集水位信息、流量信息、堤坝安全信息、闸门监控信息、视频信息,所述数据层将实时监测数据存储于业务基础数据库,所述数据层从当地水文部门及气象部门系统接入水文及气象数据并存储于业务基础数据库。进一步:所述数据交换系统基于TCP/IP、ODBC和FTP协议。进一步:所述数据层采集各个物联网设备的监测信息,通过物联设备的统一认证后进入业务综合数据库。进一步:所述河道智慧管控系统的用户认证采用LDAP集成登录,支持标准的LDAP集成登录,集成应用OpenLDAP的业务系统,实现单点登录。进一步:所述河道智慧管控系统的接口组件采用SOAP组件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互;采用DB组件,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河道智慧管理系统中可对数据进行管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面对感知层监测设备,通过定制的数据接入标准化接口和设备控制接口,采集监测数据,实现对各类感知设备的实时控制与管理。对上,面对河道智慧管理平台的其他子系统,通过平台内开发的数据交换系统,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对于不同类型的监测数据和系统用户,提供数据交换的权限控制服务,保证相关数据的私密性与安全性。同时,开发内外网门户网站,集成河道智慧管理平台中的堤防监测系统、闸门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防洪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打造统一访问入口和信息服务,借助用户权限管理体系进行用户权限控制,本专利技术可实时管理河道智慧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不同前端设备,通过统一的接口汇聚各类监测设备数据,实现设备的统一管理,满足状态监测与实时控制的要求。可在统一的标准或协议下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满足第三方系统的无缝接入及业务平台快速搭建需要,能够与政府等其他平台进行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壁垒,最大化的发挥数据的价值。支持为各大集成系统提供统一用户管理服务和统一入口,实现用户在门户中一键登录其他信息系统,无需用户进行二次登录,简化工程管理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业务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数据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功能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河道智慧管控系统,采用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相结合的架构体系,采用统一标准的硬件支撑体系,设定统一的标准或协议,对布设的监测系统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功能设计及集成设计实现河道智慧管理各子系统同构、异构数据共享,通过统一的认证服务,实现单点登录,通过单点登录集成,实现用户在门户中一键登录其他信息系统而不必输入用户名/密码。所述基础设施层包括开发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及硬件设备,基础设施层为数据层、服务层与应用层提供服务器、交换机、终端、安全及存储等软硬件、场地和网络通信环境。所述数据层为业务基础数据库,存储基础数据,为不同应用系统提供IoT数据支撑。所述服务层包括设备监测感知服务、设备连接管理服务、模型与监测数据交换服务和权限控制服务。所述应用层为内外网用户和系统提供内、外网门户网站,集成河道智慧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打造统一访问入口和信息服务,借助用户权限管理体系进行用户权限控制。所述基础设施层包括开发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及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层为数据层、服务层与应用层提供服务器、交换机、显示控制终端、安全及存储等软硬件、场地和网络通信环境。所述数据层为业务基础数据库,存储基础数据,为不同应用系统提供IoT数据支撑。所述服务层包括设备监测感知服务、设备连接管理服务、模型与监测数据交换服务和权限控制服务。所述应用层包括内外网门户网站,为内外网用户和系统提供门户网站和数据服务。上述优选实施例可以通过定制的数据接入标准化接口和设备控制接口采集水位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智慧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其中:/n基础设施层包括开发环境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及硬件设备;所述基础设施层为数据层、服务层与应用层提供服务器、交换机、终端、安全及存储的软硬件、场地和网络通信环境;/n所述数据层为业务基础数据库,用于存储基础数据,所述数据层为不同应用系统提供IoT数据支撑;/n所述服务层包括设备监测感知服务、设备连接管理服务、模型与监测数据交换服务和权限控制服务;/n所述应用层包括内外网门户网站;/n所述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之间通过数据交换系统依次进行数据交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智慧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其中:
基础设施层包括开发环境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及硬件设备;所述基础设施层为数据层、服务层与应用层提供服务器、交换机、终端、安全及存储的软硬件、场地和网络通信环境;
所述数据层为业务基础数据库,用于存储基础数据,所述数据层为不同应用系统提供IoT数据支撑;
所述服务层包括设备监测感知服务、设备连接管理服务、模型与监测数据交换服务和权限控制服务;
所述应用层包括内外网门户网站;
所述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之间通过数据交换系统依次进行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智慧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层通过数据接入接口和设备控制接口采集水位信息、流量信息、堤坝安全信息、闸门监控信息、视频信息,所述数据层将实时监测数据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红艳胡克刚李连全李润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