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2391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侧表面,所述上表面包括第一中间部和两端部,所述第一中间部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相互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每两个第一凹槽间形成有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凸起形成凹凸区域,所述凹凸区域内形成有循环的散热通道。所述下表面包括第二中间部和端部,所述第二中间部和端部都设有凹槽,所述下表面和侧表面通过热传导散失一部分热量,所述下表面的其余热量上升至上表面散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外壳体表面热量分布均匀,形成循环的散热通道。

A kind of heat circulating device for the shell of thermal ima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电
,尤其涉及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红外热成像设备在国防安全及民用等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热成像设备的机芯都是密封在外壳内使用,红外机芯工作中自身发热会导致设备内部和外壳温度升高。热像仪本身是对热辐射敏感的设备。热像仪快速和均匀地散热,能保证热像仪在一定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更稳定的工作状态、呈现更好的画面质量或者准确的温度指示。散热设计不理想的情况下,机芯与外壳的散热不充分,会导致画面质量下降,功耗增加,温度过高的话会导致热像仪饱和溢出甚至探测器失效。因此热像仪本身外壳体的散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目前热像仪外壳体基本是表面开槽,单纯依靠开槽数量和深度增加散热表面积,缺点是在热像仪体积受限的情况下,不能有效的进行散热,从而容易造成热像仪工作状态不稳定和成像质量下降问题。因此需提供一种新型的外壳体开槽方式,在尽量不扩大热像仪体积的情况下,来实现外壳体表面的热量快速和均匀地散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在不增加热像仪体积的情况下,通过对外壳体开槽密度及深度和开槽方式的有机平衡,以增加散热表面积,有效地解决外壳体表面快速均匀散热问题,使得外壳体表面的热量分布均匀,同时又不影响热像仪的美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包括第一中间部和两端部,所述第一中间部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相互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两端部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二凹槽。优选地,所述每两个第一凹槽间形成有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凸起形成凹凸区域,所述凹凸区域内形成有循环的散热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深度,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台阶。优选地,所述下表面包括第二中间部和端部,所述第二中间部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第三凹槽,所述端部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第四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之间形成台阶。优选地,所述外壳体还包括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通过适当改变原有散热开槽的方式,在凹槽中形成一定的气流流通区域,在不影响原有热像仪体积和美观的前提下,促进外壳体更快更均匀地散热,以保证热像仪在期望的工作温度范围内(-40℃~+60℃)正常工作,而不影响热像仪的成像,延长热像仪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的上表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的下表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体,11、上表面,111、第一中间部,112、两端部,113、第一凹槽,114、凸起,115、第二凹槽,12、下表面,121、第二中间部,122、端部,123、第三凹槽,124、第四凹槽,13、侧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包括上表面11,下表面12及两个侧表面13,所述上表面11上形成有循环散热通道,以加速壳体外围的空气流动,使得所述外壳体1外围的热量快速散失且分布均匀。具体地,结合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上表面11包括第一中间部111和两端部112,所述第一中间部111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第一凹槽113,所述复数第一凹槽113之间相连通,每两个所述第一凹槽113间形成有一凸起114,所述第一凹槽113和所述凸起114组成凹凸区域,所述凹凸区域内形成有循环的散热通道,促进壳体外围更有效的散热,从而形成热循环。所述两端部112也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第二凹槽115,所述第一凹槽113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115的深度,如此设计为了给第二凹槽115对应的壳体内安装的电路板(图未示)预留安装位置。所述上表面11通过增加开槽密度和深度,从而减少了基板的厚度,因此大幅度地增加散热表面积,使得所形成的第一凹槽113和所述第二凹槽115相互连通,因而更有效的散失停留在所述上表面11的热量,且使得上表面11的热量分布均匀,从而不影响热像仪正常工作,延长热像仪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热循环使得所述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传输到所述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且聚集在电路板所在位置的上表面11,因此凹槽中的冷空气会向热空气处流动,因而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接触后形成热循环,使得热量更快的散失掉,所述外壳体1与一带风扇的云台(图未示)连接,更有利于散热循环。结合图1及图3所示,所述下表面12和侧面13都是以热传导配合散热,所述下表面12包括第二中间部121和端部122,所述第二中间部121向相间内凹设形成复数个第三凹槽123,所述端部122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第四凹槽124,所述第三凹槽123深度大于所述第四凹槽124的深度,所述第三凹槽123与所述第四凹槽124间形成台阶。因此端部122的内壁较第二中间部121的内壁厚,以保证下表面12的可靠性,保障了热像仪安装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过程为:首先热像仪电路板产生的热量通过石墨片(图未示)贴在外壳体1的内壁上,从而传送到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所述下表面12的大部分热量上升到上表面11,从而热空气聚集在电路板所在的壳体位置,然后向四周传递热量,这时四周凹槽的冷空气会最先的聚集过来,与热量形成热循环,加速空气的流动,有效的散失所述外壳体1上的热量且使得所述外壳体1上的热量分布均匀。本技术通过对外壳体的上表面11开槽密度和深度的增加,形成循环的散热通道,解决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堆积在所述外壳体1的表面且不易散失的情况,更有效的解决了热像仪成像的问题。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技术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包括第一中间部和两端部,所述第一中间部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相互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两端部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二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包括第一中间部和两端部,所述第一中间部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相互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两端部相间向内凹设形成复数个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两个第一凹槽间形成有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凸起形成凹凸区域,所述凹凸区域内形成有循环的散热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像仪外壳循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春朱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海视英科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