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黎专利>正文

一种近程防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2220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程防御系统装置,采用旋转的驱动轴上面设置的V型槽驱动主动式击发装置来进一步提高射速,一套击发装置与发射管对应一套供弹系统,每套供弹系统都是可控的,从而控制所使用的弹药种类及投入发射单元的数量,驱动轴同轴设置的涡轮冷却风扇组可对工作中的发射管实施强制冷却降温,固定式发射管相较于转管式发射管工作更稳定且避开了旋转式发射管对弹丸的离心力影响,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A short range defens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程防御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近程防御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非转管式多管多功能近程防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近程防御装置,(已知的国内外通过建立密集弹幕的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最佳拦截区段通常在2~3千米以内,当反舰导弹飞行速度越来越快后,在有效拦截区段内,火炮能够发射的弹丸数量将越来越少,以每分钟射速超过万发的“1130型”近防武器系统对来袭的目标为例,在有效拦截区段内,当来袭导弹速度达到3马赫时,在只有两秒钟左右反应时间内,其成功拦截来袭导弹需要发射约400发弹丸,而在这种速度下,“1130型”近防武器系统已经难以保证成功拦截来袭目标。在有效拦截区段内,单位时间射出弹丸数量的减少必然会直接降低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对来袭导弹拦截的成功概率,相反的,在有效拦截区段内,增加单位时间射出弹丸的数量必然会提高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对来袭导弹拦截的成功概率,同时缩短了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时间,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在最佳拦截区段内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次数。现公开的现役H/PJ-11型(1130型)近防系统,公开的最高射速为11000发/分钟。为达到较高的射速,H/PJ-11(1130型)型现役近防炮采用外动力驱动的加特林转管式结构枪身,配备1套外动力供弹系统,数根旋转发射管,每根发射管配备一个击发装置,每旋转一周,每根发射管各发射一次。H/PJ-11型(1130型)近防炮最大射速为11000发/分钟,射速很难再提高、不能针对不同目标需要切换弹药种类、长时间工作时发射管易过热且工作时高速旋转的发射管会对发射出去的弹丸产生离心力,从而导致射击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役的近防系统射速很难再提高、使用弹药种类单一、长时间工作时发射管易过热及旋转的发射管对弹丸产生离心力使精度降低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管多功能近程防御装置。技术方案一种非转管式多管多功能近程防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驱动轴、V形凹线、第一螺栓、第一弹簧、供弹拨片、主动式击发器、外齿形滑轨、Z型连杆、内齿形导轨基座、弧形撞针拨片、L形撞针、固定式供弹带、固定式发射管、涡轮冷却风扇、圆柱形固定架、驱动柱、轨迹槽、外供弹系统、退壳钩、信号发生器、抓钩、散热片、均压孔、减速器、轴承、外齿轮、支架、弹药入口、抛壳孔、第一导线、第四螺栓、第一活动扣、第二活动扣、条形开口、第二弹簧、闭合控制器和第二导线;马达、减速器、外齿轮、驱动轴位于圆柱形固定架内,马达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在减速器和驱动轴之间设有外齿轮,外齿轮与驱动轴内的内齿轮啮合连接,驱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圆柱形固定架内部的轴承支架上,在驱动轴表面中部位置设有沿驱动轴表面一周的多个V形凹线,在V形凹线下方设置有与V形凹线数量相对应的弧形撞针拨片,对于一组V型凹线与弧形撞针拨片,V形凹线的最高点与弧形撞针拨片的最低点在同一纵向线上,V形凹线最低点的直线段的中点与弧形撞针拨片的最高点在同一纵向线上;在驱动轴的末端设有多个涡轮冷却风扇,V形凹线的V的高度比弹药的高度高出3-8mm;所述的主动式击发器内部是中空的,包括一侧设有条形开口的上粗下细的柱状结构、第一螺栓、第一弹簧、外齿形滑轨、Z型连杆、驱动柱、L形撞针、退壳钩和第二弹簧,在柱状结构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端与第一螺栓接触,下端与L形撞针接触,L形撞针的一部分通过条形开口伸出主动击发器外部,第二弹簧的上端与L形撞针接触,下端与柱状结构的粗段的底部接触,在柱状结构的非条形开口外侧固连外齿形滑轨,在柱状结构的外表面顶端设有Z型连杆,Z型连杆一端在V形凹线内滑动接触,在柱状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驱动柱,在柱状结构的外表面最下端设有退壳抓钩;在圆柱形固定架内壁上沿圆周设有多个内齿形导轨基座,外齿形滑轨与内齿形导轨基座啮合且滑动连接;所述的供弹拨片由3块长方形板组成,其中第一块板一端通过第四螺栓固定在内齿形导轨基座外表面的一侧,另一端通过第一活动扣与第二块板垂直活动连接,第二块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活动扣与第三块板垂直活动连接,第三块板的另一端设有抓钩;在第二块板的中间设有长条形开口的上端有弧度的轨迹槽,驱动柱穿过轨迹槽可以在轨迹槽内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的固定式发射管焊接在圆柱形固定架内侧靠下游的支架上,位于主动式击发器正下方,主动式击发器的有退壳抓钩的细端伸入固定式发射管内,固定式发射管顶端设置有弹药入口和与之相对应对向的抛壳孔,弹药入口下游设置有数圈金属散热片,固定式发射管下游出口设置有数个均压孔;固定式供弹带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圆柱形固定架中部的开口处,固定式供弹带出口与固定式发射管弹药入口相对,固定式供弹带入口与外供弹系统弹药出口相对;信号发生器焊接在圆柱形固定架内部的内齿形导轨基座以上当主动击发器运动至最高点时能与主动击发器顶点接触的位置,信号发生器与圆柱形固定架内外是贯通的,信号发生器通过第一导线与闭合控制器连接,闭合控制器通过第二导线与外供弹系统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近程防御系统装置,结构紧凑、维护与拆卸方便,采用旋转的驱动轴上面设置的V型槽驱动主动式击发装置来进一步提高射速,一套击发装置与发射管对应一套供弹系统,每套供弹系统都是可控的,从而控制所使用的弹药种类及投入发射单元的数量,驱动轴同轴设置的涡轮冷却风扇组可对工作中的发射管实施冷却降温,固定式发射管相较于转管式发射管工作更稳定且避开了旋转式发射管对弹丸的离心力影响,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部分配件放大)结构图。1-马达、2-驱动轴、3-V形凹线、4-第一螺栓、5-第一弹簧、6-供弹拨片、7-主动式击发器、8-外齿形滑轨、9-Z型连杆、10-内齿形导轨基座、11-弧形撞针拨片、12-L形撞针、13-固定式供弹带、14-固定式发射管、15-涡轮冷却风扇、16-圆柱形固定架、17-驱动柱、18-轨迹槽、19-外供弹系统、20-退壳钩、21-信号发生器、22-抓钩、23-散热片、24-均压孔、25-减速器、26-轴承、27-第二螺栓、28-外齿轮、29-第三螺栓、30-支架、31-弹药入口、32-退壳孔、33-弹药、34-第一导线、35-第四螺栓、36-第一活动扣、37-第二活动扣、38-条形开口、39-第二弹簧、40-闭合控制器、41-第二导线。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马达1、驱动轴2、V形凹线3、第一螺栓4、第一弹簧5、供弹拨片6、主动式击发器7、外齿形滑轨8、Z型连杆9、内齿形导轨基座10、弧形撞针拨片11、L形撞针12、固定式供弹带13、固定式发射管14、涡轮冷却风扇15、圆柱形固定架16、驱动柱17、轨迹槽18、外部供弹系统19、退壳钩20、信号发生器21、抓钩22、散热片23、均压孔24.减速器25、轴承26、第二螺栓27、外齿轮28、第三螺栓29、支架30、弹药入口31、退壳孔32、弹药33、第一导线34、第四螺栓35、第一活动扣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转管式多管多功能近程防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1)、驱动轴(2)、V形凹线(3)、第一螺栓(4)、第一弹簧(5)、供弹拨片(6)、主动式击发器(7)、外齿形滑轨(8)、Z型连杆(9)、内齿形导轨基座(10)、弧形撞针拨片(11)、L形撞针(12)、固定式供弹带(13)、固定式发射管(14)、涡轮冷却风扇(15)、圆柱形固定架(16)、驱动柱(17)、轨迹槽(18)、外供弹系统(19)、退壳钩(20)、信号发生器(21)、抓钩(22)、散热片(23)、均压孔(24)、减速器(25)、轴承(26)、外齿轮(28)、支架(30)、弹药入口(31)、抛壳孔(32)、第一导线(34)、第四螺栓(35)、第一活动扣(36)、第二活动扣(37)、条形开口(38)、第二弹簧(39)、闭合控制器(40)和第二导线(41);马达(1)、减速器(25)、外齿轮(28)、驱动轴(2)位于圆柱形固定架(16)内,马达(1)的输出端与减速器(25)的输入端连接,在减速器(25)和驱动轴(2)之间设有外齿轮(28),外齿轮(28)与驱动轴(2)内的内齿轮啮合连接,驱动轴(2)通过轴承(26)安装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部的轴承支架上,在驱动轴(2)表面中部位置设有沿驱动轴(2)表面一周的多个V形凹线(3),在V形凹线(3)下方设置有与V形凹线(3)数量相对应的弧形撞针拨片(11),对于一组V型凹线(3)与弧形撞针拨片(11),V形凹线(3)的最高点与弧形撞针拨片(11)的最低点在同一纵向线上,V形凹线(3)最低点的直线段的中点与弧形撞针拨片(11)的最高点在同一纵向线上;在驱动轴(2)的末端设有多个涡轮冷却风扇(15),V形凹线(3)的V的高度比弹药(33)的高度高出3-8mm;所述的主动式击发器(7)内部是中空的,包括一侧设有条形开口(38)的上粗下细的柱状结构、第一螺栓(4)、第一弹簧(5)、外齿形滑轨(8)、Z型连杆(9)、驱动柱(17)、L形撞针(12)、退壳钩(20)和第二弹簧(39),在柱状结构内设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的上端与第一螺栓(4)接触,下端与L形撞针(12)接触,L形撞针(12)的一部分通过条形开口(38)伸出主动击发器(7)外部,第二弹簧(39)的上端与L形撞针(12)接触,下端与柱状结构的粗段的底部接触,在柱状结构的非条形开口外侧固连外齿形滑轨(8),在柱状结构的外表面顶端设有Z型连杆(9),Z型连杆(9)一端在V形凹线(3)内滑动接触,在柱状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驱动柱(17),在柱状结构的外表面最下端设有退壳抓钩(20);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壁上沿圆周设有多个内齿形导轨基座(10),外齿形滑轨(8)与内齿形导轨基座(10)啮合且滑动连接;所述的供弹拨片(6)由3块长方形板组成,其中第一块板一端通过第四螺栓(35)固定在内齿形导轨基座(10)外表面的一侧,另一端通过第一活动扣(36)与第二块板垂直活动连接,第二块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活动扣(37)与第三块板垂直活动连接,第三块板的另一端设有抓钩(22);在第二块板的中间设有长条形开口的上端有弧度的轨迹槽(18),驱动柱(17)穿过轨迹槽(18)可以在轨迹槽(18)内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的固定式发射管(14)焊接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侧靠下游的支架(30)上,位于主动式击发器(7)正下方,主动式击发器(7)的有退壳抓钩(20)的细端伸入固定式发射管(14)内,固定式发射管(14)顶端设置有弹药入口(31)和与之相对应对向的抛壳孔(32),弹药入口(31)下游设置有数圈金属散热片(23),固定式发射管(14)下游出口设置有数个均压孔(24);固定式供弹带(13)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圆柱形固定架(16)中部的开口处,固定式供弹带(13)出口与固定式发射管弹药入口(31)相对,固定式供弹带(13)入口与外供弹系统(19)弹药出口相对;信号发生器(21)焊接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部的内齿形导轨基座(10)以上当主动击发器(7)运动至最高点时能与主动击发器(7)顶点接触的位置,信号发生器(21)与圆柱形固定架(16)内外是贯通的,信号发生器(21)通过第一导线(34)与闭合控制器(40)连接,闭合控制器(40)通过第二导线(41)与外供弹系统(1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CN 20181155913601.一种非转管式多管多功能近程防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1)、驱动轴(2)、V形凹线(3)、第一螺栓(4)、第一弹簧(5)、供弹拨片(6)、主动式击发器(7)、外齿形滑轨(8)、Z型连杆(9)、内齿形导轨基座(10)、弧形撞针拨片(11)、L形撞针(12)、固定式供弹带(13)、固定式发射管(14)、涡轮冷却风扇(15)、圆柱形固定架(16)、驱动柱(17)、轨迹槽(18)、外供弹系统(19)、退壳钩(20)、信号发生器(21)、抓钩(22)、散热片(23)、均压孔(24)、减速器(25)、轴承(26)、外齿轮(28)、支架(30)、弹药入口(31)、抛壳孔(32)、第一导线(34)、第四螺栓(35)、第一活动扣(36)、第二活动扣(37)、条形开口(38)、第二弹簧(39)、闭合控制器(40)和第二导线(41);马达(1)、减速器(25)、外齿轮(28)、驱动轴(2)位于圆柱形固定架(16)内,马达(1)的输出端与减速器(25)的输入端连接,在减速器(25)和驱动轴(2)之间设有外齿轮(28),外齿轮(28)与驱动轴(2)内的内齿轮啮合连接,驱动轴(2)通过轴承(26)安装在圆柱形固定架(16)内部的轴承支架上,在驱动轴(2)表面中部位置设有沿驱动轴(2)表面一周的多个V形凹线(3),在V形凹线(3)下方设置有与V形凹线(3)数量相对应的弧形撞针拨片(11),对于一组V型凹线(3)与弧形撞针拨片(11),V形凹线(3)的最高点与弧形撞针拨片(11)的最低点在同一纵向线上,V形凹线(3)最低点的直线段的中点与弧形撞针拨片(11)的最高点在同一纵向线上;在驱动轴(2)的末端设有多个涡轮冷却风扇(15),V形凹线(3)的V的高度比弹药(33)的高度高出3-8mm;所述的主动式击发器(7)内部是中空的,包括一侧设有条形开口(38)的上粗下细的柱状结构、第一螺栓(4)、第一弹簧(5)、外齿形滑轨(8)、Z型连杆(9)、驱动柱(17)、L形撞针(12)、退壳钩(20)和第二弹簧(39),在柱状结构内设有第一弹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黎
申请(专利权)人:陈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