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1918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及制造方法,包含檐口标准节复合块以及碳纤维布,檐口标准节复合块的截面呈T型结构,其横部的上天面为上高下低式倾斜面,上天面上铺设小青瓦屋面,低端竖立设置有挡水板,其竖部的外侧为装饰构造部,包裹有抗裂风化层。檐口标准节复合块采用20~30mm长玻璃纤维丝、水泥、木屑、建筑废弃固体料作为原材料,用水进行调合,水泥起粘合作用,玻璃纤维丝通过其绞拌起内部拉接作用防开裂,木屑起填充作用并减轻重量,建筑废弃固体料起填充作用,粉碎处理通过模具压制出檐口标准节。可通过工厂化生产制作,制作安装方便迅速,质量有保障、工期更快捷,是一种更节能环保的生态新型建筑结构。

New Chinese style building integrated assembly cornice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仿古建筑(新中式建筑)越来越普及,在建造过程中业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仿古建筑檐口结构有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与木钢结构建造,建造工期长、施工难度大、模板用量大、木材使用寿命短后期养护费用高、施工现场环保要求无保障等问题。业主与设计师提出檐口结构采用集成装配,使施工现场更环保、施工工艺更方便、工期更快捷、节约成本。由此可见,需要提出一种能解决上述实际问题的施工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特点是:包含檐口标准节复合块以及碳纤维布,檐口标准节复合块的截面呈T型结构,其横部的上天面为上高下低式倾斜面,上天面上铺设小青瓦屋面,低端竖立设置有挡水板,其竖部的外侧为装饰构造部,包裹有抗裂风化层。进一步地,上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中,上天面的倾斜角度为22.5度。进一步地,上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中,所述抗裂风化层为碳纤维布或玻璃纤维网。进一步地,上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中,所述檐口标准节复合块由水泥、玻璃纤维丝、木屑与建筑废弃固体料混合通过模具压制形成。进一步地,上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中,水泥、玻璃纤维丝、木屑与建筑废弃固体料的重量配比为1:1:5:3。进一步地,上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中,所述玻璃纤维丝的长度为20~30mm。本专利技术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以木屑、建筑废弃固体料作为原材料,粉碎处理;步骤S2:粉碎后的原材料与水泥和玻璃纤维丝进行复合配制,并用水调配;步骤S3:调配好的复合材料在压床上通过檐口结构造型模具压制出檐口标准节复合块;步骤S4:檐口标准节复合块的装饰构造部外侧面裱糊包裹抗裂风化层;步骤S5:自然养护七天以上。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水泥、玻璃纤维丝、木屑与建筑废弃固体料的重量配比为1:1:5:3。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步骤S5:自然养护七天以上,待养护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75%以上运至施工现场,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上墙施工;上天面上铺设小青瓦屋面。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抗裂风化层为碳纤维布或玻璃纤维网。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本专利技术以玻璃纤维丝、木屑、木废料、建筑废弃固体料为原材料与水泥压制生成檐口标准节复合块,用水进行调合,水泥起粘合作用,玻璃纤维丝通过玻璃纤维丝绞拌起内部拉接作用防开裂,木屑(木废料)起填充作用和减轻重量,建筑废弃固体料起填充作用;再以碳纤维布包裹,材料新型,经久耐用抗腐蚀性强,施工现场更环保、施工工艺更便捷、减少后期养护费用节约成本;②可通过工厂化生产制作出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标准节模块结构,而且制作安装方便迅速,质量有保障、工期更快捷;③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木屑、木废料、建筑废弃固体料的再利用,节省了大量宝贵粘土,减少了大量建筑废弃固体物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更节能环保的生态新型建筑结构,值得在本
内广泛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方位术语和次序术语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2所示,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包含檐口标准节复合块1以及碳纤维布,檐口标准节复合块1的截面呈T型结构,其横部的上天面2为上高下低式倾斜面,上天面2的倾斜角度为22.5度,上天面2上铺设小青瓦屋面3,低端竖立设置有挡水板4,其竖部的外侧为装饰构造部5,包裹有抗裂风化层6,抗裂风化层6采用碳纤维布或玻璃纤维网,起到防止开裂与风化作用。上述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具体制造工艺步骤如下:步骤S1:以木屑、建筑废弃固体料作为原材料,粉碎处理;步骤S2:粉碎后的原材料与水泥和玻璃纤维丝进行复合配制,水泥、玻璃纤维丝、木屑与建筑废弃固体料的重量配比为1:1:5:3,玻璃纤维丝的长度为20~30mm,并用水调配;步骤S3:调配好的复合材料在200吨压床上通过檐口结构造型模具压制出檐口标准节复合块;钢模模具按设计造型制作;步骤S4:檐口标准节复合块的装饰构造部外侧面裱糊包裹抗裂风化层,抗裂风化层采用碳纤维布或玻璃纤维网,有效防止拼接部位裂缝;步骤S5:自然养护七天以上,待养护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75%进行集中堆放或运输至施工现场,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MU5再上墙施工;上天面上铺设小青瓦屋面;横部的上天面由直径12mm螺栓固定,竖部也用直径12mm螺栓固定;安装完成后再涂刷油漆涂料进行装饰美化。檐口标准节复合块1采用20~30mm长玻璃纤维丝、水泥、木屑(木废料)、建筑废弃固体料作为原材料,建筑废弃固体料包含建筑废弃的混凝土料和砖瓦废料,用水进行调合,水泥起粘合作用,玻璃纤维丝通过玻璃纤维丝绞拌起内部拉接作用防开裂,木屑(木废料)起填充作用和减轻重量,每立方300公斤左右,建筑废弃固体料起填充作用,每立方1500公斤左右,经过粉碎处理压制出檐口标准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玻璃纤维丝、木屑、木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檐口标准节复合块(1)以及碳纤维布,檐口标准节复合块(1)的截面呈T型结构,其横部的上天面(2)为上高下低式倾斜面,上天面(2)上铺设小青瓦屋面(3),低端竖立设置有挡水板(4),其竖部的外侧为装饰构造部(5),包裹有抗裂风化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檐口标准节复合块(1)以及碳纤维布,檐口标准节复合块(1)的截面呈T型结构,其横部的上天面(2)为上高下低式倾斜面,上天面(2)上铺设小青瓦屋面(3),低端竖立设置有挡水板(4),其竖部的外侧为装饰构造部(5),包裹有抗裂风化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天面(2)的倾斜角度为22.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风化层(6)为碳纤维布或玻璃纤维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檐口标准节复合块(1)由水泥、玻璃纤维丝、木屑与建筑废弃固体料混合通过模具压制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水泥、玻璃纤维丝、木屑与建筑废弃固体料的重量配比为1:1:5: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中式建筑集成装配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丝的长度为20~3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水根顾德明王三男陆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