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及其工艺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77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及其工艺流程,其包括最小组织结构,最小组织结构包括8根经线和8根纬线;第二纬线上第五到第八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三纬线上第一到第四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六纬线上第五到第八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七纬线上第一到第四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割绒区将纬线中间割断经刷毛后形成绒毛;第一纬线和第五纬线形成一层底纬,第二纬线和第三纬线,第六纬和第七纬,4根纬线形成一层绒纬即割绒纬,第四纬和第八纬形成一层底纬。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双层结构,使灯芯绒面料拥有细腻的绒面层同时能拥有绒类织物的厚实保暖的舒适性,经向和纬向都具有的极好弹性和回复性,最大程度上提升了面料的舒适服用性能。

A double-layer double elastic corduroy and its technological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及其工艺流程
本专利技术涉及灯芯绒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及其工艺流程。
技术介绍
纺织品从纺纱——织布——制成品,包括:一、纱、线、天然丝、人造丝、化纤长短丝、弹力丝、金属丝等等纺织原材料。二、针织布、梭织布、无纺布、天然裘皮面料、塑胶布、工业用布(用于工业领域的纺织品,如篷盖布、枪炮衣、过滤布、筛网、路基布等)农业、医用纺织品等等。三、服装、服装饰品、家用纺织品、装饰布艺制品、手套、帽子、袜子、箱包、毯子等等制成品。四、其它纺织品:布艺玩具、灯饰、工艺品、塑胶制品;手工钩编物、缂丝、腰带、绳子、带子、缝纫线绣花线等等使用纱线的制品。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长的纤维的重量克数。英支简称旦(D),如9000米的纤维重1克为1旦,当纤维的密度一定时,旦数(D)越大,纤维越粗。常用来表示化纤长丝、真丝等。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84978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纺织布,它包含纺织布本体、透气层、散热层、防紫外线层、织造层、抑菌层,纺织布本体为波浪形构件,纺织布本体的最上层为防紫外线层,纺织布本体的最底层为织造层,防紫外线层与织造层之间从上往下依次为透气层、散热层、抑菌层。这种纺织布虽然结构简单,表面层为防紫外线层,保护人体不受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提高布料的透气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透气层、散热层、抑菌层的三层结构,同时纺织布本身的特性使自身的弹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层结构,并且经向和纬向都具有弹力的灯芯绒。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最小组织结构,所述最小组织结构包括8根经线和8根纬线,8根经线和8根纬线分别标记为第一到第八经线和第一到第八纬线;所述第一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一经线覆盖第二纬线,第一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一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一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一经线覆盖第六纬线,第一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一经线在第八纬线下方;所述第二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二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二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二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二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二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二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二经线覆盖第八纬线;所述第三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三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三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三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三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三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三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三经线覆盖第八纬线;所述第四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四经线覆盖第二纬线,第四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四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六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八纬线;所述第五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五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五经线覆盖第三纬线,第五经线在第四纬线下方,第五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五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五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五经线覆盖第八纬线;所述第六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六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六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六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六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六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六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六经线覆盖第八纬线;所述第七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七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七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七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七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七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七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七经线覆盖第八纬线;所述第八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八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八经线覆盖第三纬线,第八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八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八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八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八经线覆盖第八纬线;所述第二纬线上第五到第八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三纬线上第一到第四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六纬线上第五到第八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七纬线上第一到第四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割绒区将纬线割断经刷毛后形成绒毛;第一纬线和第四纬线形成一层底纬,第五纬线和第八纬线形成二层底纬,第二纬线和第三纬线,第六纬线和第七纬线,四根纬线共同形成绒纬;通过一层底纬、绒纬、二层底纬形成双层结构,所述一层底纬内含有氨纶包芯纱。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经线到第八经线为50+20D的棉包氨纶包芯纱,所述第一纬线和第五纬线为40+40D的棉包氨纶包芯纱,所述第二,三纬线和第六,七纬线为40S(50棉50莫代尔)为起绒纱,所述第四,八纬为21S,16S,棉粘,腈粘,涤棉,羊毛棉等混纺纱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制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的密度,减少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的密度过高而不易拥有良好的弹性的情况,也能够减少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的密度过低而出现容易因为拉扯而出现灯芯绒失去弹性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的工艺流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步骤一:纺纱环节:根据面料、克重、风格和弹性等要求,在纺纱过程中,喂入2.5倍牵伸倍数20D的氨纶丝和50支棉纱,以形成50+20D氨纶包芯纱作为经纱,喂入3.5倍牵伸倍数40D的氨纶丝和40支棉纱,以形成40+40D氨纶包芯纱作为纬向第一,第五纬用纱;即第一层底纬;步骤二:浆轴环节:950倍第一经线到第八经线的最小单位数形成的经纱放入分条整经机进行整理,上浆缸进行上浆料处理,形成织轴,通过筘齿进行梳理成型;步骤三:织造工艺环节:将织轴送入喷织机进行织造,经向上机密度为90,将第一纬线到第八纬线送入喷织机进行织造,纬向的上机密度为170,将第一纬线和第五纬线织造成一层底纬,第二纬线和第三纬线织造成二层绒纬,第五纬线和第八纬线织造成二层底纬,第六纬线和第七纬线织造成二层绒纬,按上诉专利技术的组织结构图和用纱进行织造,形成双层经纬双弹灯芯绒坯布;步骤四:灯芯绒坯布整理:织造后的灯芯绒坯布,在经过烘布、开毛、刷毛和烧毛后,形成灯芯绒开烧毛坯布,此时灯芯绒纬向已具有弹性,经向没有弹性;步骤五:染色处理:灯芯绒开烧毛坯布,因绒面是50棉50莫代尔,用特殊的非同棉弹灯芯绒的染色工艺染色后,对面料进行经向预缩处理,经向缩减8-10%,经纱方向已经有一定弹性,但是仍有10%-12%的经向缩率,无法满足正常服用需要,纬向弹性基本已经到位,缩水率在5-6%;步骤六:后整理水洗:水洗的水温为15-20摄氏度,并且水洗的时间为30-40分钟;洗水加柔软剂,纬向缩水减到3-4%,经向缩水缩减到3-5%;水洗后经向于上机密度缩18-20%,纬向于上机缩25%-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一定量的氨纶包芯纱和纱线捻合,经纱均为该种非常规牵伸倍数的纱线,已达到经纱方向良好的自然弹力效果。通过染色能够将灯芯绒染成其他颜色,方便后续制成不同的纺织品。通过预缩处理的方式将纬向纱线变成有弹性的纺织线,然后通过水洗能够将灯芯绒的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进行进一步缩减,让灯芯绒更为紧致,也拥有更大的弹性,提升产品的平整度和柔软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品质感,经纬向都具有较好弹性,且经纬向缩水率稳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其特征是:/n包括最小组织结构,所述最小组织结构包括8根经线和8根纬线,8根经线和8根纬线分别标记为第一到第八经线和第一到第八纬线;/n所述第一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一经线覆盖第二纬线,第一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一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一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一经线覆盖第六纬线,第一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一经线在第八纬线下方;/n所述第二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二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二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二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二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二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二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二经线覆盖第八纬线;/n所述第三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三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三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三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三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三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三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三经线覆盖第八纬线;/n所述第四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四经线覆盖第二纬线,第四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四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六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八纬线;/n所述第五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五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五经线覆盖第三纬线,第五经线在第四纬线下方,第五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五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五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五经线覆盖第八纬线;/n所述第六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六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六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六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六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六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六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六经线覆盖第八纬线;/n所述第七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七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七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七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七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七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七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七经线覆盖第八纬线;/n所述第八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八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八经线覆盖第三纬线,第八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八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八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八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八经线覆盖第八纬线;/n所述第二纬线上第五到第八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三纬线上第一到第四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六纬线上第五到第八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七纬线上第一到第四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割绒区将纬线割断经刷毛后形成绒毛;/n第一纬线和第四纬线形成一层底纬,第五纬线和第八纬线形成二层底纬,第二纬线和第三纬线,第六纬线和第七纬线,四根纬线共同形成绒纬;通过一层底纬、绒纬、二层底纬形成双层结构,所述一层底纬内含有氨纶包芯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其特征是:
包括最小组织结构,所述最小组织结构包括8根经线和8根纬线,8根经线和8根纬线分别标记为第一到第八经线和第一到第八纬线;
所述第一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一经线覆盖第二纬线,第一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一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一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一经线覆盖第六纬线,第一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一经线在第八纬线下方;
所述第二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二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二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二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二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二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二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二经线覆盖第八纬线;
所述第三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三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三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三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三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三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三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三经线覆盖第八纬线;
所述第四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四经线覆盖第二纬线,第四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四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六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四经线覆盖第八纬线;
所述第五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五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五经线覆盖第三纬线,第五经线在第四纬线下方,第五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五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五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五经线覆盖第八纬线;
所述第六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六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六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六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六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六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六经线在第七纬线下方,第六经线覆盖第八纬线;
所述第七经线覆盖第一纬线,第七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七经线在第三纬线下方,第七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七经线在第五纬线下方,第七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七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七经线覆盖第八纬线;
所述第八经线在第一纬线下方,第八经线在第二纬线下方,第八经线覆盖第三纬线,第八经线覆盖第四纬线,第八经线覆盖第五纬线,第八经线在第六纬线下方,第八经线覆盖第七纬线,第八经线覆盖第八纬线;
所述第二纬线上第五到第八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三纬线上第一到第四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六纬线上第五到第八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第七纬线上第一到第四经线位纬浮长形成割绒区,割绒区将纬线割断经刷毛后形成绒毛;
第一纬线和第四纬线形成一层底纬,第五纬线和第八纬线形成二层底纬,第二纬线和第三纬线,第六纬线和第七纬线,四根纬线共同形成绒纬;通过一层底纬、绒纬、二层底纬形成双层结构,所述一层底纬内含有氨纶包芯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经线到第八经线为50+20D的棉包氨纶包芯纱,所述第一纬线和第五纬线为40+40D的棉包氨纶包芯纱,所述第二,三纬线和第六,七纬线为40S(50棉50莫代尔)为起绒纱,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亚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克劳得布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