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165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装置不能够实现高度的调节,从而使得施工人员操作电脑主机不方便的问题;其技术特征是:包括移动底座、基座、升降台和模拟主机,所述移动底座的上部设置基座,基座与移动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基座上方设置滚珠套筒,滚珠套筒的下端延伸至基座内,且滚珠套筒的上部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第一丝杆的上方设置升降台,升降台的下表面对称设置两个轴承座,第一丝杆的上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台上设置模拟主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模拟主机高度进行快速调节,便于施工人员对模拟主机进行操控,提高了施工模拟的效率。

A device of green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by BI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
技术介绍
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中国专利CN207125532U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模拟的装置,包括底座、电脑主机和显示器,底座上设有支撑腿,底座的左右两端设置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展示板,所述展示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展示板的外端设置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插杆,插杆的一端设置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展示板连接,所述插杆的另一端伸出安装槽,所述支撑板上设置与插杆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显示器的底端设置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显示器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显示器的反面设置用于支撑显示器的支撑杆,该装置使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并进行施工图纸测量、图纸的展示观察,方便施工人员选出优质的施工方案,但是该装置不能够实现高度的调节,从而使得施工人员操作电脑主机不方便,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包括移动底座、基座、升降台和模拟主机,所述移动底座的上部设置基座,基座与移动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基座上方设置滚珠套筒,滚珠套筒的下端延伸至基座内,且滚珠套筒的上部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第一丝杆的上方设置升降台,升降台的下表面对称设置两个轴承座,第一丝杆的上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台上设置模拟主机,所述移动底座的下部安装有滚轮,以解决现有装置不能够实现高度的调节,从而使得施工人员操作电脑主机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包括移动底座、基座、升降台和模拟主机,所述移动底座的上部设置基座,基座与移动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基座上方设置滚珠套筒,滚珠套筒的下端延伸至基座内,且滚珠套筒的上部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第一丝杆的上方设置升降台,升降台的下表面对称设置两个轴承座,第一丝杆的上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台上设置模拟主机,所述移动底座的下部安装有滚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基座的内腔中对称设置两个驱动腔,驱动腔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上安装第三转轮,第三转轮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连接,第二连杆的上端与滚珠套筒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左侧所述的驱动腔底部还设置第二转轮,第二转轮与第二连杆焊接,所述基座内腔的左侧设置第一转轮,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第一转轮的上方设置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一转轮焊接,第一连杆的上端贯穿基座的上壁,并且延伸至基座的上方,所述基座的左上方设置转把,转把与第一连杆铆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台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升降台的上壁开设开口,且升降台的内腔中设有支撑平板,模拟主机与支撑平板固定连接,支撑平板的两侧对称设置高度调节机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三连杆、外螺纹转筒、第二丝杆和螺纹块,所述第三连杆与支撑平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丝杆设置在第三连杆的下方,第二丝杆上对称设置两段螺距相同、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每一段所述的外螺纹上均设有螺纹块,螺纹块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螺纹块与第三连杆之间通过推杆连接,第二丝杆的一端与升降台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丝杆的另一端贯穿升降台的侧壁,并且与外螺纹转筒焊接,推杆与第三连杆和螺纹块的连接方式为铰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调节模拟主机的高度时,顺时针转动转把,转把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转动,第三转轮带动滚珠套筒转动,使得滚珠套筒带动第一丝杆、升降台和模拟主机上下移动,实现了灵活的调节模拟主机的高度,滚轮的设置方便了对移动底座的移动;本技术能够对模拟主机高度进行快速调节,便于施工人员对模拟主机进行操控,提高了施工模拟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中驱动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移动底座、2-滚轮、3-基座、4-驱动腔、5-滚珠套筒、6-第一丝杆、7-轴承座、8-升降台、9-模拟主机、10-支撑平板、11-转把、12-第一连杆、13-第一转轮、14-第二转轮、15-第一传送带、16-第二连杆、17-第三转轮、18-第二传送带、19-第三连杆、20-外螺纹转筒、21-第二丝杆、22-螺纹块、23-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由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基座3、升降台8和模拟主机9,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部固定设置基座3,基座3与移动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基座3上方设置滚珠套筒5,滚珠套筒5的下端延伸至基座3内,且滚珠套筒5的上部与第一丝杆6螺纹连接,第一丝杆6的上方设置升降台8,升降台8的下表面对称设置两个轴承座7,第一丝杆6的上端与轴承座7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台8上设置模拟主机9;模拟主机9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述;基座3的内腔中对称设置两个驱动腔4,驱动腔4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杆16,第二连杆16上安装第三转轮17,第三转轮17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18连接,第二连杆16的上端与滚珠套筒5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左侧所述的驱动腔4底部还设置第二转轮14,第二转轮14与第二连杆16焊接,所述基座3内腔的左侧设置第一转轮13,第一转轮13与第二转轮14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15连接,第一转轮13的上方设置第一连杆12,第一连杆12与第一转轮13焊接,第一连杆12的上端贯穿基座3的上壁,并且延伸至基座3的上方,所述基座3的左上方设置转把11,转把11与第一连杆12铆接,当需要调节模拟主机9的高度时,顺时针转动转把11,转把11带动所述第一连杆12、第一转轮13、第二转轮14和第三转轮17转动,第三转轮17带动滚珠套筒5转动,使得滚珠套筒5带动第一丝杆6、升降台8和模拟主机9上下移动,实现了灵活的调节模拟主机9的高度;所述移动底座1的下部安装有滚轮2,滚轮2的设置方便了对移动底座1的移动。实施例2由图2~4所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基座(3)、升降台(8)和模拟主机(9),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部设置基座(3),基座(3)与移动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基座(3)上方设置滚珠套筒(5),滚珠套筒(5)的下端延伸至基座(3)内,且滚珠套筒(5)的上部与第一丝杆(6)螺纹连接,第一丝杆(6)的上方设置升降台(8),升降台(8)的下表面对称设置两个轴承座(7),第一丝杆(6)的上端与轴承座(7)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台(8)上设置模拟主机(9);/n基座(3)的内腔中对称设置两个驱动腔(4),驱动腔(4)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杆(16),第二连杆(16)上安装第三转轮(17),第三转轮(17)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18)连接,第二连杆(16)的上端与滚珠套筒(5)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基座(3)、升降台(8)和模拟主机(9),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部设置基座(3),基座(3)与移动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基座(3)上方设置滚珠套筒(5),滚珠套筒(5)的下端延伸至基座(3)内,且滚珠套筒(5)的上部与第一丝杆(6)螺纹连接,第一丝杆(6)的上方设置升降台(8),升降台(8)的下表面对称设置两个轴承座(7),第一丝杆(6)的上端与轴承座(7)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台(8)上设置模拟主机(9);
基座(3)的内腔中对称设置两个驱动腔(4),驱动腔(4)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杆(16),第二连杆(16)上安装第三转轮(17),第三转轮(17)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18)连接,第二连杆(16)的上端与滚珠套筒(5)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BIM进行绿色施工模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的驱动腔(4)底部还设置第二转轮(14),第二转轮(14)与第二连杆(16)焊接,所述基座(3)内腔的左侧设置第一转轮(13),第一转轮(13)与第二转轮(14)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15)连接,第一转轮(13)的上方设置第一连杆(12),第一连杆(12)与第一转轮(13)焊接,第一连杆(12)的上端贯穿基座(3)的上壁,并且延伸至基座(3)的上方,所述基座(3)的左上方设置转把(11),转把(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