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476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合页,包括:凹页、凸页、内轴、轴连接套、传动套、螺旋槽套、压力弹簧,凹页与凸页通过轴连接套和螺旋槽套形成铰接,凹页包含有凹页页片、与凹页页片上部边缘相连接的上端圆管体以及与凹页页片下部边缘相连接的下端圆管体,凸页包含有凸页页片以及与凸页页片边缘相连接的凸页圆管体,轴连接套的上部伸入凹页的上端圆管体的内腔,轴连接套的下部伸入凸页圆管体的内腔,传动套固定嵌装在上端圆管体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压力弹簧的方式提供储能,能使页片不分左右地进行安装,结构简单,而且由于是利用凸页管体作为支承部件,弹簧压力不会传递且扭曲损害到凹页,经过长期使用,凹页片也不易发生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页
本技术涉及门窗五金配件领域,尤其涉及合页。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自关门合页主要以扭力弹簧复位为主,扭力弹簧复位合页在实际使用过程线材强度高扭簧脚易断,强度低线材容易松弛,造成自关失效,即便是更先进的合页中采用的是压力弹簧,但也会由于弹簧压力过大使得凹页发生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合页,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压力弹簧储能以及螺旋槽复位结构,可以不分左右方向安装合页,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易于维修更换,而且经过长期使用,凹页片也不易发生弯曲变形,能满足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合页,包括:凹页、凸页、内轴、轴连接套、传动套、螺旋槽套、压力弹簧,凹页与凸页通过轴连接套和螺旋槽套形成铰接,凹页包含有凹页页片、与凹页页片上部边缘相连接的上端圆管体以及与凹页页片下部边缘相连接的下端圆管体,凸页包含有凸页页片以及与凸页页片边缘相连接的凸页圆管体,轴连接套的上部伸入凹页的上端圆管体的内腔,轴连接套的下部伸入凸页圆管体的内腔,传动套固定嵌装在上端圆管体的内腔,且传动套位于轴连接套的上方,螺旋槽套的上部伸入凸页圆管体的内腔,螺旋槽套的下部伸入凹页的下端圆管体的内腔,内轴的上端通过轴连接套的内孔并插入传动套中,内轴与传动套形成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的配合结构,内轴的中段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限位部,限位部之上至轴连接套的下方之间的内轴的轴身套装压力弹簧,螺旋槽套的壁体轴对称地开设有两条螺旋槽,内轴的下部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驱动轴,内轴的下部轴身插入螺旋槽套的内孔,驱动轴的两端伸入螺旋槽内,螺旋槽以合页打开时内轴的相对转动方向为升程;其中,轴连接套与螺旋槽套的安装方式为:轴连接套的下部固定嵌装在凸页圆管体的内腔,螺旋槽套的上部固定嵌装在凸页圆管体的内腔,轴连接套的上部与上端圆管体活动连接,螺旋槽套的下部与下端圆管体活动连接。进一步,螺旋槽包含与轴线倾斜段以及与轴线垂直段。进一步,与轴线垂直段设置有凹槽。进一步,轴连接套的上部设置缩径,轴连接套的上部与上端圆管体的内壁之间有第一滚动轴承。进一步,螺旋槽套的下部设置缩径,螺旋槽套的下部与下端圆管体的内壁之间有第二滚动轴承。进一步,凸页圆管体的上端面与上端圆管体的下端面之间有第一耐磨件,凸页圆管体的下端面与下端圆管体的上端面之间有第二耐磨件。进一步,轴连接套的下端面与压力弹簧7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进一步,内轴的上部为花键轴,传动套内部开设有适配的花键槽,内轴和传动套之间通过花键轴和花键槽的配合实现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进一步,驱动轴在螺旋槽内的柱身套装有一个以上的呈圆管状的滑套。进一步,上端圆管体的内腔安装有提拉打开机构。进一步,提拉打开机构包含提拉螺钉、支撑板,在内轴靠近上端的柱体轴向设置有螺纹孔洞,提拉螺钉的杆部螺接所述螺纹孔,支撑板开有供所述提拉螺钉的杆部穿过的孔洞,孔洞的孔径小于提拉螺钉的螺钉头下端面孔径,支撑板放置于传动套的上端面之上。进一步,在轴连接套的下方至螺旋槽套的上方之间的凸页圆管体的内腔设置有液压缓冲机构。进一步,液压缓冲机构包含活塞,活塞设置在轴连接套的下方至螺旋槽套的上方之间的内轴的轴身上,活塞的上端面至轴连接套的下方之间的空间为储油腔,活塞的下端面至螺旋槽套的上端面之间的空间为受压油腔,压力弹簧的下端面位于活塞的上端面的上方。进一步,限位部位于活塞的上端面的上方,或者限位部成为活塞的一个部分。进一步,轴连接套与内轴之间设置有第一油封,第一油封嵌入轴连接套,或在内轴柱身设置油封槽嵌装油封,螺旋槽套与内轴之间设置有第二油封,第二油封嵌入螺旋槽套,或在内轴柱身设置油封槽嵌装油封。进一步,活塞为具有单向过油功能的活塞,活塞内有活塞内部密封圈。进一步,在内轴中设置液压油流量控制机构。进一步,液压油流量控制机构的具体结构为:从内轴的上端面沿轴线在轴身开设孔道,孔道有限地通至活塞之下且在驱动轴之上的位置,在内轴的轴身上开设回油孔与过油孔,回油孔与孔道相通,过油孔与孔道相通,回油孔位于活塞上端面与轴连接套的下端面之间的内轴轴身上,过油孔位于活塞下端面与螺旋槽套的上端面之间的内轴轴身上,在孔道内从上至下放置调速油针,调速油针位于回油孔与过油孔之间的部位在直径上呈现变径。进一步,调速油针的侧面与孔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油封。进一步,上端圆管体的内腔安装有提拉打开机构,提拉打开机构包含提拉螺钉、支撑板,在孔道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提拉螺钉的杆部螺接孔道,支撑板开有供提拉螺钉的杆部穿过的孔洞,孔洞的孔径小于提拉螺钉的螺钉头下端面孔径,所述支撑板放置于传动套的上端面之上。进一步,在下端圆管体的内腔下部设置有顶压打开机构,顶压打开机构包含施压件和固定件,施压件用于将内轴顶压回缩,固定件用于将施压件固定于所需的位置。进一步,固定件为轴向设置有螺纹孔的下封盖,施压件为与螺纹孔螺装的顶压螺丝。进一步,下封盖的内壁设置有卡簧。进一步,在上端圆管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上封盖。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用压力弹簧的方式提供储能,能使页片不分左右地进行安装,结构简单,而且由于是利用凸页管体作为支承部件,弹簧压力不会传递且扭曲损害到凹页,经过长期使用,凹页片也不易发生弯曲变形,便于安装维修。还能利用缓冲油缸甚至配合液压油流量控制机构控制关闭速度,运用螺丝顶压内轴打开合页方便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眀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合页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实施例的合页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图9是本技术第四个实施例中活塞上下活动时的液压油流向示意图。图10与图11是本技术中使用顶压打开机构时针对一些特殊的合页可能会产生的缺陷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油封位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合页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凹页;101、凹页页片;102、上端圆管体;103、下端圆管体;2、凸页;201、凸页页片;202、凸页圆管体;3、内轴;301、限位部;302、驱动轴;3021、滑套;303、驱动轴安装部;304、花键轴;4、轴连接套;401、平面轴承;5、传动套;6、螺旋槽套;601、螺旋槽;7、压力弹簧;801、第一滚动轴承;802、第二滚动轴承;901、第一耐磨件;902、第二耐磨件;1001、活塞;1002、第一油封;1003、第二油封;1004、第三油封;1005、受压油腔;1006、储油腔;1101、下封盖;1102、顶压螺丝;1103、卡簧;1104、上封盖;12、孔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包括:凹页(1)、凸页(2)、内轴(3)、轴连接套(4)、传动套(5)、螺旋槽套(6)、压力弹簧(7),所述凹页(1)与凸页(2)通过所述轴连接套(4)和所述螺旋槽套(6)形成铰接,所述凹页(1)包含有凹页页片(101)、与所述凹页页片(101)上部边缘相连接的上端圆管体(102)以及与所述凹页页片(101)下部边缘相连接的下端圆管体(103),所述凸页(2)包含有凸页页片(201)以及与所述凸页页片(201)边缘相连接的凸页圆管体(202),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部伸入所述凹页(1)的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部伸入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传动套(5)固定嵌装在所述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且所述传动套(5)位于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方,所述螺旋槽套(6)的上部伸入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部伸入所述凹页(1)的下端圆管体(103)的内腔,所述内轴(3)的上端通过所述轴连接套(4)的内孔并插入所述传动套(5)中,所述内轴(3)与所述传动套(5)形成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的配合结构,所述内轴(3)的中段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限位部(301),所述限位部(301)之上至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方之间的内轴(3)的轴身套装所述压力弹簧(7),所述螺旋槽套(6)的壁体轴对称地开设有两条螺旋槽(601),所述内轴(3)的下部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驱动轴(302),所述内轴(3)的下部轴身插入所述螺旋槽套(6)的内孔,所述驱动轴(302)的两端伸入所述螺旋槽(601)内,所述螺旋槽(601)以合页打开时内轴(3)的相对转动方向为升程;/n其中,所述轴连接套(4)与所述螺旋槽套(6)的安装方式为: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部固定嵌装在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螺旋槽套(6)的上部固定嵌装在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部与所述上端圆管体(102)活动连接,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部与所述下端圆管体(103)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包括:凹页(1)、凸页(2)、内轴(3)、轴连接套(4)、传动套(5)、螺旋槽套(6)、压力弹簧(7),所述凹页(1)与凸页(2)通过所述轴连接套(4)和所述螺旋槽套(6)形成铰接,所述凹页(1)包含有凹页页片(101)、与所述凹页页片(101)上部边缘相连接的上端圆管体(102)以及与所述凹页页片(101)下部边缘相连接的下端圆管体(103),所述凸页(2)包含有凸页页片(201)以及与所述凸页页片(201)边缘相连接的凸页圆管体(202),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部伸入所述凹页(1)的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部伸入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传动套(5)固定嵌装在所述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且所述传动套(5)位于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方,所述螺旋槽套(6)的上部伸入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部伸入所述凹页(1)的下端圆管体(103)的内腔,所述内轴(3)的上端通过所述轴连接套(4)的内孔并插入所述传动套(5)中,所述内轴(3)与所述传动套(5)形成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的配合结构,所述内轴(3)的中段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限位部(301),所述限位部(301)之上至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方之间的内轴(3)的轴身套装所述压力弹簧(7),所述螺旋槽套(6)的壁体轴对称地开设有两条螺旋槽(601),所述内轴(3)的下部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驱动轴(302),所述内轴(3)的下部轴身插入所述螺旋槽套(6)的内孔,所述驱动轴(302)的两端伸入所述螺旋槽(601)内,所述螺旋槽(601)以合页打开时内轴(3)的相对转动方向为升程;
其中,所述轴连接套(4)与所述螺旋槽套(6)的安装方式为: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部固定嵌装在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螺旋槽套(6)的上部固定嵌装在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部与所述上端圆管体(102)活动连接,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部与所述下端圆管体(103)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601)包含与轴线倾斜段以及与轴线垂直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轴线垂直段设置有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部设置缩径,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部与所述上端圆管体(102)的内壁之间有第一滚动轴承(8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部设置缩径,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部与所述下端圆管体(103)的内壁之间有第二滚动轴承(802)。


6.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端圆管体(102)的下端面之间有第一耐磨件(901),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端圆管体(103)的上端面之间有第二耐磨件(902)。


7.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端面与所述压力弹簧(7)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401)。


8.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3)的上部为花键轴(304),所述传动套(5)内部开设有适配的花键槽,所述内轴(3)和所述传动套(5)之间通过所述花键轴(304)和所述花键槽的配合实现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


9.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302)在所述螺旋槽(601)内的柱身套装有一个以上的呈圆管状的滑套。


10.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安装有提拉打开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打开机构包含提拉螺钉(1701)、支撑板(1702),在所述内轴(3)靠近上端的柱体轴向设置有螺纹孔洞,所述提拉螺钉(1701)的杆部螺接所述螺纹孔,所述支撑板(1702)开有供所述提拉螺钉(1701)的杆部穿过的孔洞,所述孔洞的孔径小于所述提拉螺钉的螺钉头下端面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肇坚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高要区兆高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