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及其制备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44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该染料包含有式ⅰ所示结构或其立体异构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染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叔胺连接两个荧光团,且荧光团易于π‑π堆积错位,降低两个分子结合前的荧光强度,获得更强的扩增信号,从而提高了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的灵敏性和稳定性,降低了其细胞毒性和对PCR的抑制性。

A double stranded DNA binding fluorescent dy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酸染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
技术介绍
双链DNA(dsDNA)结合荧光染料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分子溴化乙锭,其早已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核酸染色。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同样应用于检测核酸的实时扩增,例如PCR。对应的扩增产物可以通过DNA结合荧光染料予以识别,当该染料和双链核酸相互作用后,再用适宜的波长激发,可以发射相应的荧光信号。在PCR反应过程中,待测样品中只要存在双链的DNA,染料就可以选择性的结合,同时可以检测到荧光信号。当双链DNA解离时,信号会迅速降低。这种信号的衰减同样适合于荧光强度对温度-时间曲线的监测。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还可用于实时PCR的检测。此时,最经常使用的荧光染料是SYBRGreenI。SYBRGreenI因为其高效低毒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本身不能用于普通的PCR缓冲液,需要添加DMSO、DBA等额外试剂;同时,虽然可以通过增加MgCl2的浓度降低其PCR抑制效应,但是浓度依赖的抑制效果依然存在,因此SYBRGreenI在多重PCR应用中受限。研究发现,当进行双重PCR扩增时,只能检测到一个产物的溶解曲线,但是电泳分析却明确显示含有两个产物。因此,尽管SYBRGreenI应用范围较广,但仍存在可用浓度范围小、序列结合偏差性大等缺点。此外,现有的多种核酸染料本身具有较高的毒性,这主要是由于染料分子可以轻易地穿透细胞膜,从而和细胞内的核酸DNA结合,导致基因突变,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它灵敏性和稳定性好,细胞毒性低,对PCR的抑制性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其分子结构中包含有式ⅰ所示的结构或其立体异构体:(ⅰ)较佳的,所述荧光染料的分子结构式优选为:其中,X为卤素,例如Br或I。所述式ⅰ的立体异构体主要为ZE异构:(ⅲ)(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上述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2-甲基苯并噻唑与1,2-二碘乙烷反应获得中间体I:2)中间体I与甲胺反应获得中间体Ⅱ:3)中间体Ⅱ与对氨基苯甲醛反应获得式Ⅲ结构的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上述步骤1)中的原料1,2-二碘乙烷也可以选用其他邻二卤代乙烷替代,例如1,2-二溴乙烷。上述步骤2)优选采用封管反应法,反应体系中可以添加缚酸剂,所述缚酸剂可以选用二异丙基乙胺,添加量优选为1.5当量。上述步骤3)的反应优选采用乙酸和哌啶的混合液作为催化体系,乙酸和哌啶的体积比优选为1:1~1: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上述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的用途,该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可用于核酸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本专利技术的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通过叔胺连接两个荧光团,且荧光团中的N,N'-二甲基苯易于形成强烈的π-π堆积,从而形成类分子簇的结构,导致该染料本身的荧光强度降低;当该染料和核酸结合以后,由于苯并噻唑和N,N'-二甲基苯的双键连接臂易于受到核酸结构的限制而固定,导致整个荧光团结构的刚性化,便于形成共轭,从而可以获得更强的扩增信号,提高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的灵敏性和稳定性,同时降低其细胞毒性和对PCR的抑制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可以直接用于普通的PCR缓冲液,不需要添加DMSO、DBA等额外试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中间体Ⅱ的核磁共振谱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最终产物(式Ⅲ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图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式Ⅲ化合物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曲线结果图;图7为使用对比试剂SYBR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曲线结果图;图8~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式Ⅲ化合物用于PCR定量的标准曲线结果图;图12为使用对比试剂SYBR的PCR定量的标准曲线结果图。图13为对照品EB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图;图14为对照品GelRed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式Ⅲ化合物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图;图16为对照品SYBRSafe细胞毒性安全性能测试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式Ⅲ化合物细胞毒性安全性能测试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有更具体的了解,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的制备本实施例的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原料2-甲基苯并噻唑(0.30g,2.0mmol,1eq)缓慢滴加到1,2-二碘乙烷(2.85g,10.1mmol,5eq)的乙醇溶液中,温度控制在60℃。30min左右滴加完毕后,将温度调至回流温度,并持续90min。反应完成后,移除溶剂,并在丙酮中结晶得到目标产物中间体I:。2)分别将中间体I(1.0mmol,1eq)、甲胺(0.48mmol,0.48eq)的甲醇溶液和二异丙基乙胺(2.5eq)并液,加入10mL的正丁醇做溶剂,反应采用封管,加热温度为135℃,制备并液相分离得到中间体Ⅱ:所得中间体Ⅱ的核磁共振谱图如图1所示。3)由中间体Ⅱ(0.5mmol,1.0eq)、4-N,N'-二甲氨基苯甲醛(0.75mmol,1.5eq)和催化量的乙酸:哌啶(v/v)混合液(0.8mL)一次溶于25mL的乙醇中。混合溶液回流反应4h后,真空移除溶液,制备并液相分离、纯化得到最终产物(Ⅲ):其中,催化剂体系乙酸:哌啶(v/v)=1:1~1:4。该最终产物(即式Ⅲ结构的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的核磁共振谱图如图2所示。实施例2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针对目的基因GAPDH,以PromegaControlDNA为模板,以实施例1制备的式Ⅲ化合物为荧光染料,使用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荧光定量PCR扩增的引物序列分别如下:上游引物:CTGCCAGCCTAGCGTTGAC(SEQIDNO:1)下游引物:CCAATCCTCCCGGTGACAT(SEQIDNO:2)20μLPCR反应体系为:10×PCR缓冲液2.0μL,2.5mMdNTP1.6μL,25mMMgCl21.6μL,10μM上游引物0.5μL,10μM下游引物0.5μL,ROXII0.2μL,5U/μLrTap酶(TAKARA)0.125μL,模板DNA(PromegaControlDNA)1.0μL(分别含80、40、20、10、5ngDNA),式Ⅲ结构的荧光染料1.0μL(终浓度分别为0.375nM、0.75nM、1.5nM和3n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该荧光染料的分子结构中包含有式ⅰ所示的结构或其立体异构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该荧光染料的分子结构中包含有式ⅰ所示的结构或其立体异构体:



(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染料的分子结构式为:



其中,X为卤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Br或I。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异构体具有式(ⅲ)或式(ⅳ)所示的结构:



(ⅲ)



(ⅳ)。


5.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2-甲基苯并噻唑与1,2-二碘乙烷反应获得中间体I:



2)中间体I与甲胺反应获得中间体Ⅱ: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祎春崔雷韩峻松袁箐周佳菁苏军周欣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