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09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包括轨道、输送带驱动单元;轨道为折弯结构,输送带包括带本体和形成于带本体背部并包绕轨道设置的配合部,带本体截面为C字形,输送带还包括设置在带本体内并用于承载物料的隔板;通过驱动单元驱动包绕在轨道上设置的配合部使得输送带整体沿轨道形成循环往复的移动,且物料承载在内带本体形成的C字形槽内,不易洒落,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对物料形成较好的输送,而且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使用链条式输送带时卡齿的问题。

Feeding and conveying mechanism for plastic gran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
本技术涉及塑料造粒
,特别涉及一种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发展,是源于对环境和资源的深刻认识,是减少废旧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和减少资源浪费的一种生存方式。现有技术中,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进行造粒的过程为,将废旧塑料洗净、干燥备用,然后再用塑料再生造粒机组中的螺杆挤出机熔融、塑化、挤出成条状,接着将条状塑料经过冷却设备冷却,最后用切粒机切成颗粒,这些颗粒可以再经过吹塑、注塑、压延等工艺深加工成各种塑料制品。在塑料进入再生造粒机组之前,需要通过上料输送机构将洗净干燥、搅拌混匀后的混合塑料输送,现有技术中,根据造粒场地的实际需要,输送机构的布置可能要进行转角折弯设计,为方便输送带的转角折弯,现有通用的是采用链条式输送带,其是在输送带的横向两侧设置链条,通过驱动链条带动输送带移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在输送带输送塑料体时,塑料体很容易进入链条而造成卡齿,严重时甚至要停工检修,影响工时。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进行改进,不仅可保证上料输送效果,而且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齿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可保证上料输送效果,而且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齿的现象,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记载的问题。本技术的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包括轨道、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沿轨道移动的驱动单元;轨道为折弯结构,输送带包括带本体和形成于带本体背部并包绕轨道设置的配合部,带本体截面为C字形,输送带还包括设置在带本体内并用于承载物料的隔板;轨道上形成有滑槽,输送带的配合部上排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滑槽配合的滑动体;且输送带的配合部上还设置有齿条,驱动单元至少包括与齿条啮合配合并可被驱动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齿。进一步,带本体的两侧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可在折弯经过处进行伸缩调整的折叠区。进一步,滑动体为与配合部连接的球体,滑槽为与球体相适形的槽形。进一步,齿条为在滑动体两侧设置的两条,并轨道的上端位于两齿条之间形成配合。进一步,上料输送机构还包括用于对带本体外侧支撑并进行导向的导向架,导向架为与带本体相适形的C字形,且导向架与轨道固定连接。进一步,轨道为循环式轨道,轨道包括竖体部和分别连接于竖体部上下两侧的第一横体部和第二横体部,第一横体部、竖体部和第二横体部构成Z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通过驱动单元驱动包绕在轨道上设置的配合部使得输送带整体沿轨道形成循环往复的移动,且物料承载在内带本体形成的C字形槽内,不易洒落,即本技术不但对物料形成较好的输送,而且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使用链条式输送带时卡齿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输送带与轨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轨道1、第一横体部1-1、竖体部1-2、第二横体部1-3、输送带2、带本体2-1、配合部2-2、隔板2-3、滑动体2-4、齿条2-5、折叠区2-6、滑槽3、驱动齿4、导向架5。本技术提出一种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参照图1-图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输送带与轨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包括轨道1、输送带2和驱动输送带2沿轨道1移动的驱动单元;轨道1为折弯结构,输送带2包括带本体2-1和形成于带本体2-1背部并包绕轨道1设置的配合部2-2,带本体2-1截面为C字形,输送带2还包括设置在带本体2-1内并用于承载物料的隔板2-3;轨道1上形成有滑槽3,输送带2的配合部2-2上排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滑槽3配合的滑动体2-4;且输送带2的配合部2-2上还设置有齿条2-5,驱动单元至少包括与齿条2-5啮合配合并可被驱动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齿4;整体输送带2由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伸缩性,在轨道1折弯处可形成良好的转角折弯;输送带2的配合部2-2包绕轨道1整体设置,输送带2整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滑动体2-4为沿配合部2-2周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每一滑动体2-4均插入滑槽3内并可沿滑槽3移动,驱动齿4通过外部电机驱动转动,驱动齿4与齿条2-5常啮合,在驱动齿4转动时,从而带动配合部2-2移动,达到整体输送带2沿轨道1移动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带本体2-1的两侧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可在折弯经过处进行伸缩调整的折叠区2-6;即在带本体2-1的两侧侧壁上设置可伸缩的折叠区2-6,在带本体2-1随配合部2-2经过轨道1的转角折弯处时,折叠区2-6可被拉伸或被紧缩,从而使得带本体2-1在轨道1转角处具有良好的适形性。本实施例中,滑动体2-4为与配合部2-2连接的球体,滑槽3为与球体相适形的槽形。齿条2-5为在滑动体2-4两侧设置的两条,并轨道1的上端位于两齿条2-5之间形成配合。本实施例中,上料输送机构还包括用于对带本体2-1外侧支撑并进行导向的导向架5,导向架5为与带本体2-1相适形的C字形,且导向架5与轨道1固定连接;导向架5对带本体2-1形成良好的导向和支撑,且由于输送带2整体由橡胶材料制成,输送带2的折叠区2-6经过导向架5时也不会形成干涉阻碍。本实施例中,轨道1为循环式轨道,轨道1包括竖体部1-2和分别连接于竖体部1-2上下两侧的第一横体部1-1和第二横体部1-3,第一横体部1-1、竖体部1-2和第二横体部1-3构成Z形结构。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沿轨道移动的驱动单元;/n所述轨道为折弯结构,所述输送带包括带本体和形成于带本体背部并包绕轨道设置的配合部,所述带本体截面为C字形,所述输送带还包括设置在带本体内并用于承载物料的隔板;/n所述轨道上形成有滑槽,所述输送带的配合部上排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滑槽配合的滑动体;/n且所述输送带的配合部上还设置有齿条,所述驱动单元至少包括与齿条啮合配合并可被驱动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沿轨道移动的驱动单元;
所述轨道为折弯结构,所述输送带包括带本体和形成于带本体背部并包绕轨道设置的配合部,所述带本体截面为C字形,所述输送带还包括设置在带本体内并用于承载物料的隔板;
所述轨道上形成有滑槽,所述输送带的配合部上排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滑槽配合的滑动体;
且所述输送带的配合部上还设置有齿条,所述驱动单元至少包括与齿条啮合配合并可被驱动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造粒用上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本体的两侧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可在折弯经过处进行伸缩调整折叠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新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庚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