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光银专利>正文

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08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包括桶体以及设置在其开口处的桶盖,桶盖的顶部内壁固定设有环形管,环形管的管壁下侧环绕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药管,桶盖的上侧右端对称固定设有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上端共同固定设有药剂箱,桶盖的上侧且位于药剂箱的左侧固定设有弹性囊体,药剂箱的左侧壁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弹性囊体的右侧壁连通,弹性囊体的左侧壁连通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桶盖的上侧并与环形管的管壁上侧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能够对桶体内部的垃圾直接去除异味,提高了家庭室内的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垃圾桶
,尤其涉及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
技术介绍
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就是装放垃圾的地方,垃圾桶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成,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脚踏开启,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而一个好的垃圾桶不止要能够盛放垃圾,还要能够对垃圾进行一定的处理。目前家用垃圾桶内的垃圾在长时间放置时,极其容易造成垃圾产生异味的现象,现有的垃圾桶除异味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灯、除味包和活性炭吸附剂,上述几种除异味方式不仅除异味效果不佳,而且除异味效率低,不能够快速取出垃圾异味。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桶除异味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灯、除味包和活性炭吸附剂,上述几种除异味方式不仅除异味效果不佳,而且除异味效率低,不能够快速取出垃圾异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包括桶体以及设置在其开口处的桶盖,所述桶盖的顶部内壁固定设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的管壁下侧环绕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药管,所述桶盖的上侧右端对称固定设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共同固定设有药剂箱,所述桶盖的上侧且位于药剂箱的左侧固定设有弹性囊体,所述药剂箱的左侧壁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弹性囊体的右侧壁连通,所述弹性囊体的左侧壁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桶盖的上侧并与环形管的管壁上侧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固定设有液体单向阀,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固定设有开关阀,所述药剂箱的顶部左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管壁固定设有气体单向阀。优选的,所述弹性囊体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胶水粘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侧面且位于左右两侧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优选的,所述环形管的管壁环绕套接有多个U形卡扣,所述环形管通过多个U形卡扣固定设置在桶盖的顶部内壁上。优选的,多个所述喷药管的下端开口内沿处均固定设有防护网。优选的,所述药剂箱的顶部中心处连通有添药管,所述添药管的上端开口外沿处通过螺纹螺纹连接有管盖。优选的,所述桶盖的内侧壁固定设有橡胶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通过设有的弹性囊体、开关阀、药剂箱、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打开开关阀将第二连接管接通,通过手部下压弹性囊体使得其内部的药剂被压进环形管的内部,环形管再通过喷药管将除异味药剂喷洒在桶体的内部,从而能够对桶体内部的垃圾除异味,提高了家庭室内的空气质量,通过设置在弹性囊体内部的支撑板和弹簧,当手部离开弹性囊体时,弹性囊体恢复至初始的形状,此时弹性囊体将药剂箱内部的除异味药剂吸至弹性囊体的内部,便于人们再次按压弹性囊体将除异味剂压至桶体的内部。2、该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通过设置在第二连接管上的液体单向阀,能够避免弹性囊体在按压的过程中使得药剂回流至药剂箱的内部,通过设置在药剂箱顶部的进气管和气体单向阀,能够避免药剂箱内部的出现负压的现象,通过设置在喷药管上的防护网,能够避免垃圾将喷药管堵住的现象。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操作方便,能够对桶体内部的垃圾直接去除异味,提高了家庭室内的空气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弹性囊体分别与药剂箱和环形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环形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桶体、2桶盖、3环形管、4喷药管、5支撑柱、6药剂箱、7弹性囊体、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支撑板、11弹簧、12液体单向阀、13开关阀、14进气管、15气体单向阀、16防护网、17U形卡扣、18添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以及设置在其开口处的桶盖2,桶盖2的顶部内壁固定设有环形管3,环形管3的管壁下侧环绕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药管4,桶盖2的上侧右端对称固定设有支撑柱5,两个支撑柱5的上端共同固定设有药剂箱6,药剂箱6的内部设有生物除臭菌剂,主要成份有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有机酸和活性酶等,能够快速清除硫化氢、氨气、甲硫醇以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净化空气,此生物除臭菌剂在生活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桶盖2的上侧且位于药剂箱6的左侧固定设有弹性囊体7,弹性囊体7采用橡胶制成,药剂箱6的左侧壁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弹性囊体7的右侧壁连通,弹性囊体7的左侧壁连通有第二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9的另一端贯穿桶盖2的上侧并与环形管3的管壁上侧连通,第一连接管8的管壁固定设有液体单向阀12,液体单向阀12能够避免弹性囊体7在按压的过程中使得药剂回流至药剂箱6的内部,第二连接管9的管壁固定设有开关阀13,当需要对垃圾进行除异味时,将开关阀13打开,停止对垃圾进行除异味时,将开关阀13关闭并停止按压弹性囊体7,药剂箱6的顶部左侧连通有进气管14,进气管14的管壁固定设有气体单向阀15,能够保证外部的气体可以进入药剂箱6的内部,避免药剂箱6内部的出现负压的现象,使用者打开开关阀13将第二连接管9接通,通过手部下压弹性囊体7使得其内部的药剂被压进环形管3的内部,环形管3再通过喷药管4将除异味药剂喷洒在桶体1的内部,从而能够快速清除桶体1内部的硫化氢、氨气、甲硫醇以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净化室内空气。弹性囊体7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胶水粘有支撑板10,两个支撑板10相对的侧面且位于左右两侧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和支撑板10能够使得弹性囊体7快速恢复至初始的形状,从而能够快速吸取药剂箱6内部的除异味剂。环形管3的管壁环绕套接有多个U形卡扣17,环形管3通过多个U形卡扣17固定设置在桶盖2的顶部内壁上。多个喷药管4的下端开口内沿处均固定设有防护网16,能够避免垃圾将喷药管4堵住的现象。药剂箱6的顶部中心处连通有添药管18,添药管18的上端开口外沿处通过螺纹螺纹连接有管盖,通过添药管18能向药剂箱6补充除异味剂。桶盖2的内侧壁固定设有橡胶圈,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以及设置在其开口处的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2)的顶部内壁固定设有环形管(3),所述环形管(3)的管壁下侧环绕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药管(4),所述桶盖(2)的上侧右端对称固定设有支撑柱(5),两个所述支撑柱(5)的上端共同固定设有药剂箱(6),所述桶盖(2)的上侧且位于药剂箱(6)的左侧固定设有弹性囊体(7),所述药剂箱(6)的左侧壁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8),所述第一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弹性囊体(7)的右侧壁连通,所述弹性囊体(7)的左侧壁连通有第二连接管(9),所述第二连接管(9)的另一端贯穿桶盖(2)的上侧并与环形管(3)的管壁上侧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8)的管壁固定设有液体单向阀(12),所述第二连接管(9)的管壁固定设有开关阀(13),所述药剂箱(6)的顶部左侧连通有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的管壁固定设有气体单向阀(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异味家庭生活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以及设置在其开口处的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2)的顶部内壁固定设有环形管(3),所述环形管(3)的管壁下侧环绕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药管(4),所述桶盖(2)的上侧右端对称固定设有支撑柱(5),两个所述支撑柱(5)的上端共同固定设有药剂箱(6),所述桶盖(2)的上侧且位于药剂箱(6)的左侧固定设有弹性囊体(7),所述药剂箱(6)的左侧壁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8),所述第一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弹性囊体(7)的右侧壁连通,所述弹性囊体(7)的左侧壁连通有第二连接管(9),所述第二连接管(9)的另一端贯穿桶盖(2)的上侧并与环形管(3)的管壁上侧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8)的管壁固定设有液体单向阀(12),所述第二连接管(9)的管壁固定设有开关阀(13),所述药剂箱(6)的顶部左侧连通有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的管壁固定设有气体单向阀(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光银李登科
申请(专利权)人:邱光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