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沟线夹破拆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61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提供了一种并沟线夹破拆工具,包括:第一手柄(10)、第二手柄(20)、C形头(30)、破拆部件(40)以及传动组件;所述C形头(30)连接在所述第一手柄(10)的端部,所述第二手柄(20)铰接在所述第一手柄(10)上,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破拆部件(40)设置于所述C形头(30)的C形槽内,用于挤压并沟线夹,所破拆部件(40)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手柄(20)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破拆部件(40)在所述C形槽内往复移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并沟线夹破拆工具进行破拆并沟线夹,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并沟线夹破拆的效率。

Parallel groove clamp break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沟线夹破拆工具
本技术涉及拆卸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沟线夹破拆工具。
技术介绍
并沟线夹是架空配电线路常见的连接金具,在配(农)网架空线路耐张、转角、分支的引流线及高低压引下线的连接处大量使用。参阅图1,并沟线夹通常由一块双槽底板2、多块双槽盖板1和多条螺栓3构成,双槽底板2和铝质双槽盖板1将绞线4夹持住。受制造工艺、自然环境、投运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并沟线夹的螺栓3出现不同程度的锈蚀,有些螺栓3因严重锈蚀拆卸困难,甚至无法拆卸,只能使用钢锯将锈蚀的螺栓3锯断,给线路的检修带来诸多不便。在采用旧线带新线的线路换线改造施工中,拆卸螺栓3锈蚀的并沟线夹效率低下,会占用较长的时间,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为此,亟待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并沟线夹拆卸效率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沟线夹破拆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破拆并沟线夹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并沟线夹破拆工具,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C形头、破拆部件以及传动组件;所述C形头连接在所述第一手柄的端部,所述第二手柄铰接在所述第一手柄上,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破拆部件设置于所述C形头的C形槽内,用于挤压并沟线夹,所破拆部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手柄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破拆部件在所述C形槽内往复移动。可选地,所述破拆部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挤压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挤压端的形状为“V”形。可选地,所述“V”形的角度范围为30°-45°。可选地,所述C形头具有第二连接端(31)和受力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手柄的端部,并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端穿过所述中心通孔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受力端与所述挤压端相对设置,以使所述挤压端能够相对所述受力端往复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手柄的端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推动轴和复位弹簧,所述推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手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破拆部件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在所述推动轴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推动轴上,并处于压缩状态。可选地,所述推动轴与所述破拆部件采用销轴连接。可选地,所述推动轴为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手柄采用液压传动。可选地,所述受力端在面向所述破拆部件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受力端之间的侧壁上形成有凸起的导向台阶,所述导向台阶与所述破拆部件形成面接触。采用本技术提供并沟线夹破拆工具进行破拆并沟线夹,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并沟线夹破拆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并沟线夹的夹持绞线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并沟线夹破拆工具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并沟线夹破拆工具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2中C形头在某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2中C形头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使用图2中并沟线夹破拆工具破拆并沟线夹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双槽盖板;2-双槽底板;3-螺栓;4-绞线;10-第一手柄;20-第二手柄;30-C形头;31-第二连接端;311-中心通孔;32-受力端;33-防滑纹路;34-导向台阶;40-破拆部件;41-第一连接端;42-挤压端;51-推动轴;52-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并沟线夹破拆工具,包括:第一手柄10、第二手柄20、C形头30、破拆部件40以及传动组件;所述C形头30连接在所述第一手柄10的端部,所述第二手柄20铰接在所述第一手柄10上,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破拆部件40设置于所述C形头30的C形槽内,用于挤压并沟线夹,所破拆部件40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手柄20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破拆部件40在所述C形槽内往复移动。结合参阅图6,在使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并沟线夹破拆工具的时候,可将C形头30套在并沟线夹上并使破拆部件40位于双槽盖板1与螺栓3的边缘;按动第二手柄20,破拆部件40切入双槽盖板1,将双槽盖板1切断。按照上述方法将另外一块双槽盖板1切断,即完成并沟线夹的拆卸工作。另外该并沟线夹破拆工具还可用于铜、铝母线排的切割。使用该工具可方便地拆卸发生锈蚀的并沟线夹,大大提高了并沟线夹破拆的效率。具体地,所述破拆部件40具有第一连接端41和挤压端42,所述第一连接端41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挤压端42的形状为“V”形,用于对并沟线夹挤压切割。其中,所述“V”形的角度范围为30°-45°,例如:35°、38°、40°等。结合图4和图5,所述C形头30具有第二连接端31和受力端32;所述第二连接端31连接在所述第一手柄10的端部,并具有中心通孔311,所述破拆部件40的第一连接端41穿过所述中心通孔311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受力端32与所述挤压端42相对设置,以使所述挤压端42能够相对所述受力端32往复移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10的端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参阅图3,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推动轴51和复位弹簧52,所述推动轴5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手柄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破拆部件40连接;所述复位弹簧52套在所述推动轴51上,所述复位弹簧52的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二连接端31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推动轴51上,并处于压缩状态。对于第二手柄20与推动轴51的传动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的传动技术进行设置,具体可采用杠杆机构、涡轮机构、液压机构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液压传动的方式,其中,推动轴51为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手柄20采用液压传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使用液压钳的传动方式,再次不与详细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轴51与所述破拆部件40采用销轴连接。具体地,在推动轴51的顶端开设沉孔,并在沉孔侧壁上开设销轴孔,在第一连接端41的侧壁上也开设销轴孔,将第一连接端41插入沉孔中,然后利用销轴同时穿插在推动轴51的销轴孔和第一连接端41的销轴孔内,完成连接。当然,也可以在沉孔侧壁上开设螺纹孔,通过锁紧螺钉旋和在该螺纹孔中,并顶在第一连接端41的侧壁上,完成第一连接端41与推动轴51锁定。当然,推动轴51的沉孔与第一连接端41也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端31与受力端32之间的侧壁上形成有凸起的导向台阶34,导向台阶34与破拆部件4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沟线夹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手柄(10)、第二手柄(20)、C形头(30)、破拆部件(40)以及传动组件;/n所述C形头(30)连接在所述第一手柄(10)的端部,所述第二手柄(20)铰接在所述第一手柄(10)上,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破拆部件(40)设置于所述C形头(30)的C形槽内,用于挤压并沟线夹,所破拆部件(40)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手柄(20)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破拆部件(40)在所述C形槽内往复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沟线夹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手柄(10)、第二手柄(20)、C形头(30)、破拆部件(40)以及传动组件;
所述C形头(30)连接在所述第一手柄(10)的端部,所述第二手柄(20)铰接在所述第一手柄(10)上,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破拆部件(40)设置于所述C形头(30)的C形槽内,用于挤压并沟线夹,所破拆部件(40)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手柄(20)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破拆部件(40)在所述C形槽内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沟线夹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拆部件(40)具有第一连接端(41)和挤压端(42),所述第一连接端(41)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挤压端(42)的形状为“V”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沟线夹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的角度范围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沟线夹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头(30)具有第二连接端(31)和受力端(32);
所述第二连接端(31)连接在所述第一手柄(10)的端部,并具有中心通孔(311),所述第一连接端(41)穿过所述中心通孔(311)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受力端(32)与所述挤压端(42)相对设置,以使所述挤压端(42)能够相对所述受力端(32)往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京良张国瑞罗志勇刘广阔王书华王靖平佟立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