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设备腔体金属粉末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593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设备腔体金属粉末密封结构,包括固定座体、羊毛毡、涨紧受力环和弹性开口环;在台阶状环状间隔中套入羊毛毡,使羊毛毡与打印腔内壁紧密贴合;在台阶状环状间隔中套入涨紧受力环;涨紧受力环的内表面具有垂直排列的多个环形凹槽;位于涨紧受力环的内侧套入多个弹性开口环,每个弹性开口环嵌入到对应的环形凹槽;通过弹性开口环和涨紧受力环,向羊毛毡施加径向补偿力,进而实现密封。具有以下优点:既能保证打印腔室与动力传动腔室粉末密封,既保证动力机构及传动机构精准运动,同时也提高了动力机构及传动机构的工作寿命;另外,垂直运动时,摩擦所产生的摩擦震动效果达到最小,降低了摩擦共振的不利影响。

3D printing equipment cavity metal powder sea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设备腔体金属粉末密封结构
本技术属于金属粉末激光熔化增材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设备腔体金属粉末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业内称为增量制造技术)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NC(数字化控制)、自动控制、激光等技术的发展是其产生的前因,至今发展不到30年。它是全球先进制造领域兴起的一项集光/机/电、计算机、数控及新材料于一体的制造技术。在此领域,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小,几乎位于同一起跑线上。之所以称之为增量制造,依据其与传统切削等材料“去除”制造工艺不同,该技术通过将粉末、液体、薄片等离散材料逐层堆积,“自然生长”成三维实体,因此被通俗叫做“3D打印”技术。该技术将三维实体整体成形,改变为若干二维平面的叠加成形,大大降低了制造复杂度。理论上,但凡能够在计算机上设计的结构模型,即可应用该技术在无需刀具、模具及复杂工艺条件下快速地将设计原型变为实物。目前,该技术在国防、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模具、铸造、农业、家电、工艺美术、动漫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制造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设备腔体金属粉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体(1)、羊毛毡(2)、涨紧受力环(3)和弹性开口环(4);/n在打印腔内壁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座体(1),所述固定座体(1)的下方为设备腔室,所述固定座体(1)用于与所述设备腔室的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固定座体(1)包括传动机构连接件(1.1)和基座总成;所述基座总成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并且直径逐渐变小的第一圆柱基座(1.2)、第二圆柱基座(1.3)和第三圆柱基座(1.4);并且,所述第一圆柱基座(1.2)的边缘与所述打印腔内壁贴合接触;所述第二圆柱基座(1.3)和所述第三圆柱基座(1.4)与所述打印腔内壁之间形成台阶状环状间隔;/n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设备腔体金属粉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体(1)、羊毛毡(2)、涨紧受力环(3)和弹性开口环(4);
在打印腔内壁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座体(1),所述固定座体(1)的下方为设备腔室,所述固定座体(1)用于与所述设备腔室的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固定座体(1)包括传动机构连接件(1.1)和基座总成;所述基座总成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并且直径逐渐变小的第一圆柱基座(1.2)、第二圆柱基座(1.3)和第三圆柱基座(1.4);并且,所述第一圆柱基座(1.2)的边缘与所述打印腔内壁贴合接触;所述第二圆柱基座(1.3)和所述第三圆柱基座(1.4)与所述打印腔内壁之间形成台阶状环状间隔;
在所述台阶状环状间隔中套入所述羊毛毡(2),使所述羊毛毡(2)与所述打印腔内壁紧密贴合;在所述台阶状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达胡丽刚林慧敏刘锦辉杨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福沃德多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